聽你說專欄|我的名字與身份認同
作者:李嘉育
「我的三個名字,與我的身份認同。泰國與台灣都是我的家,但是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是誰,『新二代』這三個字好像侷限了我的身份」
ฉันชื่อณัฐชา เจวี่ หลี่เจียวี่ ทั้งสามชื่อนี้มีความหมายแตกต่างในช่วงเวลาที่ฉันเติบโตมา แต่ทั้งสามชื่อนี้ก็แสดงถึงความเป็นมาของฉันในเวลาเดียวกัน แม้จะชื่ออะไร อยู่ที่ไหน ฉันก็คือตัวฉันเอง
ฉันชื่อณัฐชา เจวี่ หลี่เจียวี่ และฉันภูมิใจที่เป็นลูกครึ่งไทย-ไต้หวัน
我是李嘉育,也可以叫我Natcha或是 Jevy。我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泰國華僑。我在台灣出生,國小三年級的時候跟媽媽回清邁,一直到碩班考上政大才回來台灣。
對我而言,我擁有三個名字,並且他們賦予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身份意義——第一個是我的中文名字李嘉育,第二則是我的泰文本名Natcha,也是在學校老師跟同學對我的稱呼,更是我在台灣習慣用來跟大家介紹的名字,因為 Natcha 叫著叫著聽起來像是奶茶,而我又是一個奶茶不離手的人。 第三則是Jevy,源自於我小時候的英文老師根據中文名字幫我取的,也是我的小名。這個名字大多數都是家人及身邊熟悉的朋友在用的稱呼。但是對於我而言,當我在用Jevy這個名字,關於自己是台灣人或泰國人這個身份定義好像就不會那麼明顯。在這三個名字之中對我最陌生的是李嘉育這個名字。這三個字大概是我研究所回來台灣,才真正有在使用。國小三年級離開台灣之後就很少聽到有人稱呼我的中文姓名,直到我回來台灣,自己才有機會再次去認識自己的本名。但是,雖然回來台灣很久了,聽到李嘉育這個名字,有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我的名字。
在泰國我都是用Natcha 或是 Jevy 這兩個名字。Natcha是個很泰國名字,但一直以來,對泰國當地人來說就算有看到我泰文的名字、會說泰文、了解當地的習俗及文化,但還是不會被認為是道地的泰國人。我以為這個身份認同感只會在泰國發生,或許在台灣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原本以為台灣是很國際、多元化的社會,但後來發現自己好像太單純了。
我剛回來台灣的時候,跟身邊朋友自我介紹時都說自己是台泰混血,但身邊的人告訴我「新二代」這個詞,或是定義我屬不屬於新二代。這讓我一直對自己的身分感到疑惑。因為在泰國沒有新二代這個詞,混血就是混血,只會區分是來自哪裡的混血。但在台灣,混血兒跟新二代的意思又有些不一樣。這個差異讓我感到困惑,原本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身份,似乎受到社會以及法律上的定義所侷限
在這同時,我也常常在想為什麼在台灣會特別有新二代這個詞,不管事新二代或是混血兒不都一樣是台灣人嗎?雖然我很小就離開台灣去泰國,但住在泰國的時候我也都會看台灣電視電影,看台灣的小說,吸收關於台灣的事情。可是回來台灣時,還是會被說 :「啊,因為妳不是在台灣長大所以你不懂?」
所以呢? 不在台灣長大就不算是台灣人嗎?那在台灣長大的新二代朋友呢? 他們有因為在台灣長大而不被定義不是台灣人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