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煮鶴焚琴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臨證】神者本能也

煮鶴焚琴
·
·


(太初庚子九月十六;藏歷鐵鼠九月十六;希吉來歷一四四二三月十五)(九月廿七之一)

九月廿三,與孟、于二兄鏡湖畔閒談。孟兄治黃老之學,論曰,神者,本能也。按此種觀點解釋內經諸篇,當為正確。

一、神是萬物變化的自然規律

《黃帝內經 · 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黃帝內經 · 天元紀大論》:

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夫變化之為用也,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二、神是五臟變化的自然規律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

《黃帝內經 · 五運行大論》: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藏為肝。

《黃帝內經 · 本病論》:

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歧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會天虛,感邪之至也。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閒至,即謂天虛也,此即人氣天氣同虛也。又遇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因而三虛,神明失守,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九君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不及之歲,有黑尸鬼見之,令人暴亡。人飲食勞倦即傷脾,又或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陽作接閒至,即謂之虛也,此即人氣虛而天氣虛也。又遇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行房,汗出於脾,因而三虛,脾神失守,脾為諫議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卻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陰天虛,青尸鬼見之,令人卒亡。人久坐溼地,強力入水即傷腎,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虛,腎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卻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會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陽司天虛,有黃尸鬼至,見之令人暴亡。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又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陰作接閒至,是謂天虛也,此謂天虛人虛也。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陰司天虛也,有白尸鬼見之,令人暴亡也。已上五失守者,天虛而人虛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謂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謂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昌,失神者亡。

三、神是指心變化的自然規律

《黃帝內經 · 宣明五氣》: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

《黃帝內經 · 調經論》:

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

《黃帝內經 · 九鍼論》: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精志也。

《黃帝內經 · 靈蘭秘典論》: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黃帝內經 · 刺法論》: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陰之源。

《黃帝內經 · 六節藏象論》: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四、神是人體生成的自然規律

《黃帝內經 · 本神》: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黃帝內經 · 天年》:

黃帝曰:何者為神?歧伯曰:血氣已和,營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五、神是腸胃變化的自然規律

《黃帝內經 · 平人絕穀》:

腸胃之長,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腸胃所受水谷之數也。平人則不然,胃滿則腸虛,腸滿則胃虛,更虛更滿,故氣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故腸胃之中,當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後,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小谷精氣津液皆盡故也。

六、血汗是神變化的觀測指標

《黃帝內經 · 營衛生會》:

黃帝曰:夫血之與氣,異名同類。何謂也?歧伯答曰:營衛者,精氣也,血者,神氣也,故血之與氣,異名同類焉。故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黃帝內經 · 解精微論》: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七、神是上工順應自然的診斷

《黃帝內經 · 八正神明論》:

帝曰:何謂神?岐伯曰:請言神。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俱視獨見。適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雲,故曰神。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也。

(庚子丙戌戊申。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