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告別母愛創傷、修復破碎關係的9個「壞女兒」練習
「媽媽有交代要照顧弟弟,還有弟弟的小孩也要一併照顧。」女兒說。
「什麼?為什麼姊姊就要照顧弟弟?弟弟難道不能自己獨立嗎?」主持人訝異問道。
「因為從小媽媽這樣教我們,這也是一種孝順吧!」女兒面露微笑地說著。
在談話性節目中,媽媽解釋說因為兒子個性較為內向也不擅長人際關係,姊姊天性聰穎也較會賺錢,所以叮囑姊姊要好好照顧弟弟,這乍看之下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媽媽不僅把兒子留在身邊當助理,除了限制兒子出外闖蕩磨練的機會,也以此不斷灌輸旁人兒子就是比較沒有能力之故,所以必須要留給他較多的房產,這對女兒而言公平嗎?女兒對父母的孝順也包含照顧弟弟一家人嗎?
當我們要評斷一個人好與壞之前,必須要先釐清好壞的定義,就好比怎麼樣的女兒才算是好女兒?對媽媽百依百順?無止盡滿足媽媽的需求?凡事先顧慮媽媽的心情而委屈自己?或許站在媽媽的立場來看,這樣的女兒確實很貼心,但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絕對是不健康的母女關係,這也是為何許多女兒被困在「好女兒情結」裡,雖然百般不願意迎合媽媽,但卻擔心忤逆媽媽的自己成為了「逆女」,一想到會被街坊鄰居指責為「不孝」就感到萬分恐懼,於是只好不斷告訴自己血濃於水的親情值得自己一再忍讓。
《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的作者擁有三個媽媽,一個是親生媽媽,另外兩個則是繼母,從未在這三人身上得到母愛的作者的童年時期過得非常艱辛,當自己為人母之後決心不再複製上一代在自己身上造成的悲劇,於是竭盡所能地當個好媽媽,對女兒百依百順且和顏悅色,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女兒是否快樂上,結果卻造成了女兒缺乏自信,與同學的人際關係也很疏離,甚至遇到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與解決,於是讓作者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那份母愛或許是錯誤的,也因為作者的及時醒覺而調整母女相處的模式,現在作者的女兒已成為了一個具備成熟人格的獨立女性。
除了作者曾經溺愛女兒的個人經驗之外,也列舉了幾種媽媽的樣貌,分別為像老師的媽媽、過度保護媽媽、情緒勒索媽媽、執著緊盯媽媽、重男輕女媽媽。雖然媽媽們總是說自己「為女兒好」,但實際上卻造成了女兒程度不一的心理壓力,或是阻礙了女兒成為一個情緒獨立的大人,即便女兒已經建立自己的家庭,仍事事尋求母親的意見,而無法專注於自己的人生。
由於母女是同性別的關係,女兒特別能感受到媽媽的情緒,而媽媽也偏愛向女兒訴苦,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緊密的連結,於是也很容易模糊了界線,無法客觀地把各自的人生課題分離,於是書中便教導我們先辨識母女關係是屬於那一種類型,再分別以問題的方式去引導思考,所謂的「壞女兒練習」並非是要我們成為大逆不道的女兒,而是更認清自己希望被母親如何對待,並且真誠地向媽媽說出自己的心聲,無論媽媽是否能理解或彼此的相處模式是否獲得改善,勇於向媽媽表達的行為都具有意義。
書中也特別提出了有一種母親是屬於「自戀型人格」,總是希望自己是鎂光燈焦點,也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眾人頤指氣使,對女兒會一邊要求又一邊指責,與這樣性格的人相處非常辛苦,而這樣的人也很難有所自覺,雖然要改變是項艱鉅的任務,但女兒仍可以用堅決的態度和媽媽溝通,提醒媽媽不要隨意評價自己,有必要時也要拉開彼此的距離,避免媽媽的負面情緒影響自己的生活。
無論我們身為女兒或是母親,都是一條必需持續學習的道路,期許每一位母親都要盡可能區分自己與女兒的情緒,也別在女兒身上寄予自己未竟的夢想,雖然現實要達到母女和諧的理想境界有其侷限,但我們只要有心是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嘗試一些改變,而作者也在書中提供了一些母女的對話練習,以期能修補母親與女兒成為更成熟睿智的大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