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童话里的柔弱女主,真的是独立女性的反面教材吗?

BIE别的女孩
·
·
IPFS
经过女性主义 “重估一切价值” 之后,充斥性别刻板印象的传统童话,已然成为亟待改造的糟糕对象。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对这一结论作出反驳或赞同,而是试图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童话这一体裁的源头是女性欲望、女性选择、女性行动,在现代独立女性看来 “等待被拯救的柔弱女主” 们,在历史的语境里,她们的出现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黄 天 怡

某知名好莱坞女演员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从不给女儿读童话。在她看来,传统童话集合了所有女性主义者应该反对的传统规训:白雪公主只会等王子来救,小美人鱼为了男的把自己搞得很惨,灰姑娘被欺负了也只是忍耐……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真正的独立女性,这些柔弱女主显然不配成为榜样。

的确,经过女性主义 “重估一切价值” 之后,充斥性别刻板印象的传统童话,已然成为亟待改造的糟糕对象。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对这一结论作出反驳或赞同,而是试图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童话这一体裁的源头是女性欲望、女性选择、女性行动,在现代独立女性看来 “等待被拯救的柔弱女主” 们,在历史的语境里,她们的出现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1. 

让我们先回到十七世纪。

十五岁的巴黎少女凯瑟琳死活没想到,父亲会让自己嫁给一个大她三十岁、好赌又风流的男人。好在这个聪明姑娘不会让自己这辈子交代在这么一个人手里 —— 十九岁那年,她和母亲一同暗中谋划把老丈夫送进监狱。计划惜败后,凯瑟琳自己反而陷入牢狱之灾。

婚姻困不住她,牢房也关不住她这样的狠人。凯瑟琳逃出巴黎,一跑就是十五年。这期间她经历了什么无人知晓,直到今天仍是一个谜。巴黎人只知道,她又回来了。她买下属于自己的一栋小楼,开始了写作生涯,写的就是那神秘的十五年间自己的所见所闻,包括一路上收集到的各种故事。

这位即使放到今天都称得上 “劣迹斑斑” 的女士,达成了一项对于十七世纪女性来说几乎不可能的成就:一生出版了十二部作品,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著名作家之一。不仅如此,她还把女人们召集到家里举办沙龙,一起读书、写作、扮成故事中的人物讲故事。

当时她们朗读、谈论、共同创作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童话。“fairytale” 一词就是凯瑟琳发明的,她和她的沙龙里的女人自称为 “仙女”(fairy),以此表达对于传统的嗤之以鼻。在她之后过了135年,格林兄弟才呱呱落地。在文学史上,人们称呼这位童话之母为奥诺伊夫人(Madame d'Aulnoy,1650-1705),但我更愿意说出她在少女时期的姓名:玛丽·凯瑟琳(Marie-Catherine Le Jumel de Barneville)。

 2.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位奇妙女性,是为了从源头处展现童话写作最初的相貌:它跟儿童无关,跟后世男性写作者陆续加入的训诫与凝视无关,它是女人们在故事王国操起的第一把武器,这把武器最特别的弹药,便是女性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成为故事的主角” —— 这绝不像现代人想象得那样简单而理所当然。不论是传说还是神话,都鲜少有真正意义上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就拿古希腊神话来说,不论是宙斯的妻子赫拉,还是美神维纳斯,抑或是智慧战神雅典娜,就算她们在故事里戏份再重,依然属于 “英雄叙事” 里的功能性角色:辅助(男)英雄取得成功,或是阻挠(男)英雄取得成功。

而在奥诺伊夫人的沙龙童话里,每个故事一定是以女性作为主角,作为叙事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故事里的元素都是为她们而服务的,情节的推动也是以她们为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其说奥诺伊夫人作出的发明,不如说是她作出的推动:相对于创世史诗、英雄传说、“大写” 的神话,童话是故事体裁里最接近女性、最为女性所掌控的一种。在往后的童话写作里,由奥诺伊夫人发扬光大的 “女本位” 被继承了下来。不要小看这个变化,这其实是一次力量的颠覆。

我们来看看《白雪公主》这样一个典型的柔弱女主故事:不论是皇后的使坏还是仙女的帮助,包括排除万难前来拯救她的王子,所有角色的努力都是为了 “促成” 或者 “毁灭” 属于她的圆满结局。也就是说,表面来看是王子拯救了公主,但从故事的主体性来说,恰恰是白雪公主站在了传统叙事里 “英雄” 那个位置。权力在童话里发生了倒转,女性有史以来第一次做了主导 —— 即使只是在一个架空的世界里。

不止如此,更为重要与关键的还在于,根据故事法则,主角的标志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欲望。在童话题材里,很多故事其实就是在围绕女主角的欲望而展开:灰姑娘要参加舞会,小美人鱼要变成人获得灵魂,长发公主要走下高塔……即使她们的欲望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但女性欲望能够得到昭示,这本身已经是一次小小的革命。

有欲望才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遇到危机和破除危机等一系列情节的展开:因为想变成人,小美人鱼才会去找巫婆用声音换取双腿,才会无法对王子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才会面临是夺取别人的生命确保自己平安、还是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让双手沾血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小美人鱼这个人物得以彰显,她不再是一个面目模糊的男性主角的跟随者,真正模糊的那个人反而是王子。

当女性的欲望及其行动成为故事核心,与之相对的敌对力量及其造成的困境,也就随之在女性视角下展开。比较典型的就是父亲对女儿的权力压制,在《没有手的少女》这个童话中(下图),少女的父亲为了求得魔鬼的原谅,砍去了女儿的双手。这个 “来自父亲的伤害” 的设定,即使现代迪士尼动画片也依然在讨论:被父亲勒令戴上手套、隐藏魔力的艾莎,不允许女儿去人类世界冒险的海底国王……你会发现,由于女性成了主角,女性释放出了自己的欲望,跟女性相关的困境话题才得以在童话中真正地铺展。

当童话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学大类,创作者或者说执笔者变成了男性,美丽善良、纯洁脆弱的品质以及王子救赎的结局也就相应地沾染了规训意味,但我们必须同时意识到的是,今天对于童话的批判往往是建立在这种后天规训之上,而忘记了童话叙事逻辑的源头与初衷:女性欲望,女性选择,女性行动。那些总被好运眷顾却不再给看好的童话女主角,其实她们早就以自己的方式在当时的语境下,完成了女性主体性与自主权建构的历史任务。

另一个容易被忽略之处在于,正如要求艺术符合道德很无聊,对于童话中的人物行动,我们也不能用日常逻辑去看待。就拿时下常被讨伐 “为爱情牺牲” 的小美人鱼来说,且不论安徒生这位作家的思想质地以及《小美人鱼》本身所蕴含的形而上理想,将当代生活里那些全无德性可言的所谓 “两性情感模式” 照搬到小美人鱼身上并斥之为 “恋爱脑”,简直称得上降维之蠢。

这种批判角度不仅丧失了想象力,更丧失了童话原本的超越性。与神话一样,童话是人类无意识的结晶,是心灵补完计划里的那个 “阴影”。

 3. 

欧洲童话的开篇往往是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童话的开头是 “也许有这么回事,也许没有”,捷克童话会说 “翻过七座山,跨过七条河……” 这些童话的开头都是在提醒你,我现在要说的是一个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故事,是幻,是梦,是要放下固有思维,解除现实逻辑,方得其门而入的 “无意识世界”。

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童话描绘的是人类的无意识。他曾提出著名的 “原型” 学说(archetype),大意是人类的灵魂和肉体一样,都拥有共通的、相似的、原始的某种 DNA。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的地域文化能产生相似的传说,比如世界各地都有类似泥土造人的神话,也都有过洪水灭世的记载;甚至很多微观故事也有惊人相似,比如中国《酉阳杂俎》里记载的《叶限》,被继母欺凌、求助于神灵、丢失鞋子等情节,活脱脱就是欧洲《灰姑娘》。

对荣格来说,这些都可以用 “原型” 来解释,它们都是人类灵魂中共通的无意识因子的象征。对此,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有一个绝妙的描述:“神话是集体的梦境,梦境是个人的神话。” 无数个体的梦境总合起来,经过千年荡涤,洗去的是独有的经验,留下的是共同的记忆。因此,神话被视为原型宝库,是精神分析与心理学家挚爱的素材。

如果说神话是“大梦”,童话则是 “小梦”。它承载的是主权集体之外人群的无意识表述,可以看成是对神话的补充甚至反对。由女性讲述、以女性为主角的童话,完全可以看作是 “女性原型” 的结晶。它是千百年来女人们共同筑起的一个神秘宝库,在这个宝库里蕴藏的是独属于女性的力量。

这种 “女性力量”,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作是 “阴性力量”,或者用荣格的话说,是“阴影”(shadow)。阴影并不一定指向邪恶与负面,也不一定只是性别上的区分,我们只是用它来指代阳的反面,它是被主流价值观忽略、压制甚至贬斥的能量。也就是说,它代表的不仅是性别上的特质,并不是女性专属,更是被掌权群体压制之下的一整个群体的特性,属于一切主流规训之外的、被视为 “弱者” 的、被强权剥夺的人。

让我们回想一下普遍以男性为主角的神话:故事里的英雄展现出的是一种外显力量,他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迎接挑战,通过打败恶龙来树立胜利的旗帜。但是童话里的女主角却截然相反。她们往往柔弱、无助,常常哭泣和退让,需要别人的帮助。这往往被视为童话的局限和弱点,认为这样的故事不堪一读。

但在我看来,这却恰恰构成了它的价值。认为童话里的女主角过于柔弱,恰恰说明是在以男性能量作为评判标准。为什么哭泣、示弱和放弃,就是 “没有力量” 呢?相信我们小时候(甚至现在)都听过这样的训诫:“哭是软弱的表现”、“哭不能解决问题”。阳性文化是鄙视眼泪的,在一个无法容纳阴面能量的社会里,男性也同样难逃被压制与误解的命运。

然而,我们在童话里却总能看到眼泪。被剪碎礼服的灰姑娘在妈妈坟前哭泣,迷失在森林里的白雪公主在草地上哭泣。女人们讲述的故事并没有避讳她们熟悉的表达方式,她们没有往 “应该存在” 的男性行为靠拢。不仅如此,她们还给这些哭泣的女主角安排了奇迹般的好运。不管是小动物还是仙女,只要女孩们一哭,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帮助随风而至,好运手到擒来。这种象征意味十足的情节打破的是惯常的力量逻辑,即只有强者才能获胜。在当代人看来不够 “进步” 的局限,恰恰就是她们所作出的 “反抗”。

在童话里,除了柔弱女性之外,偶有的男性主角也或多或少具备一些女性特征,即不够英雄气概的弱者,比如《杰克与魔豆》主人公杰克不但是一个穷小子,甚至还有些傻,在集市上换来换去,只换得一把豆子。可就是不被看好的他,最终交上好运。你会说,这只有在童话里才会发生吧!是的,所以这就是,童话存在的伟大意义啊,朋友们!

可以说,童话照亮的,是通向山顶的那一条隐蔽小路,它让我们看到了走向胜利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并且让我们思考:阳性文化中与 “强” 挂钩的品质是否是唯一 “应该存在” 的品质?阴面能量所囊括的部分,是否一定就只会带来 ”失败”?

 4. 

童话探讨的阴面不仅有这些看起来 “弱” 的部分,也有更外显的那部分能量 —— 没错,就是童话里的巫婆和继母这些坏女人。我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说童话世界就是一个雌竞的世界,里面永远都是女的互撕,男的总是无辜的。

其实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现实里缺少角逐空间的女性终于释放了攻击性,而男性到了童话的疆域,却变得无能为力。国王们总是没法让发誓不说话的女孩开口,再婚的父亲总是无法知晓新妻子的秘密,《白雪公主》里的皇后甚至可以瞒着国王,有一整间密室供她炼制毒药、练习巫术。在童话世界里,女性能量占据明显的高地,不论她是善良还是邪恶。

在有些故事里,这种正邪能量还会发生交换。俄罗斯童话《美丽的瓦西丽莎)中,少女瓦西丽莎被迫给吃人的巫婆做奴隶,但最后,她也用巫婆送给她的燃烧骷髅烧死了折磨她的继母。

类似的还有,爱尔兰童话《长角的女人》里,纺羊毛的女人被女巫们使唤了一夜,但最终,她把可怕女巫留下的斗篷当成了传家之宝。

当我们从 “原型” 的角度来解读童话时,有一个首要原则是不可忽视的:童话里的每个元素都可以被视为同一个心灵的不同侧面。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看,雌竞的概念就不再适用,而更像是对女性能量不同层面的探索。不论是妒意旺盛的皇后和继母,还是哭泣无助的柔弱公主,抑或是神通广大的巫婆仙女,所有这些占据着童话世界舞台的女性,都代表着某种被划分至 “阴面” 的、不被认可和压抑的力量。这些力量被阳性文化要么视为软弱,要么视为邪恶,但果真如此吗?它们所蕴含的能量,难道不能拿来使用吗?

把童话视为缺乏性别意识的反面案例,也许是女性集体性别觉醒的其中一步。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批判显然不是重点,更不应该是终点。童话本来就是属于女人的故事,即使执笔者是男性,女人们还是能在千百年的口耳相传中保留下只属于女性的东西。它们可能是柔弱的,小小的,狡猾的,善妒的,邪恶的.......

希望有一天,你能读懂这些暗语,读懂那些被压制和隐藏的力量。它们就潜藏在白雪公主唱歌的水井里,灰姑娘破碎的水晶鞋中,小美人鱼扔进海里的尖刀上,还有围住睡美人城堡的荆棘丛深处。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 作者:黄天怡

// 编辑:赵四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关于 “女性互助”,我有话想说 | 别的女孩来信

在 “勃 ”与 “溢” 之间 —— 敬我们年轻的身体

别的女孩对谈导演邵艺辉:啥是爱情?啥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