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門的辯護人
從媒體上知道這部戲即將要上映時就滿懷期待,但左盼右盼仍等不到...趁期末空檔乾脆把原著小說拿起來啃,先睹為快! 沒想到一看欲罷不能, 連續三天將它完食。
"八尺門" 就是網紅打卡聖地-- 基隆正濱漁港, 荒廢的阿根納造船廠旁邊的那一帶地方。八尺門原是形容和平島與台灣本島之間狹隘的水道, 往和平島的方向, 一過和平橋的右邊即是八尺門。
故事發生在八尺門, 主角是阿美族原住民的公設辯護人佟寶駒,為殺死八尺門部落裡他的兒時玩伴一家人的兇手--印尼籍非法漁工Abdul-Adl辯護的故事。小說的殺人情節動機類似發生在台灣1986年的 "湯英伸事件"。湯英伸是嘉義鄒族原住民,到都市裡的洗衣店打工, 卻被雇主長期壓榨並扣留身分證,他因想辭職索回身分證而與雇主發生衝突, 犯下重罪, 最後被判死刑。
《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唐福睿是有意的讓小說與湯英伸案相似,他認為「三十多年, 什麼都改變了, 也什麼都沒變。那種對於殺戮的執著, 依舊炙熱而濃烈。」 唐福睿曾任律師五年,之後考上公費留學, 赴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讀電影導演碩士學位。回台後, 他寫了這本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原名《最刑島》), 獲得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首獎, 並親自改編成影集。
故事裡討論"廢死"的議題, 因為死刑並無法嚇阻犯罪的發生, 而且如何避免所有可能的冤案? 但是直到現在, 死刑存廢的社會歧見依然很大。故事裡公設辯護人佟寶駒, 經過了一連串的努力之後, 兇手仍被正法, 讓人覺得悲傷。故事的支線則談到為印尼籍漁工Abdul-Adl翻譯的印尼女性移工Leena, 她在台灣所受到的歧視與勇敢生存的經歷, 也談到原漢矛盾及體制裡的政治權力糾葛 。《八尺門的辯護人》 談種族,階級和性別的權力矛盾,以有點詼諧,有點悲傷的小說故事來引發我們的反思 。
語言是一種權力, 無法說華語的印尼籍漁工兇手Abdul-Adl無法明確表達他的意志, 等於是被迫噤聲, 只能任由權力宰割。原住民律師必須努力讀書向上, 才能擺脫部落原住民的窮苦階級複製,而邁向中上階級,獲得發語權。承襲法官大人父親的人脈和複製階級的替代役男連晉平, 為什麼總是可以有比別人還多更多的幸運? 女人獲得權力的方式一定要靠性嗎?
討論到生命倫理, 正義, 和多元文化主義的論述, 就不免讓人重新回顧: 康德 Kant , 羅爾斯 John Rawls, Will Kymlicka, Iris Marion Young...這些偉大哲人的論述與辯證。我們既有的社會結構裡本來就存在著權力的不對等, 如何減少被壓迫的群體所受的傷害, 是社會進步與努力的目標。台灣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我國憲法肯認多元文化的價值, 但是我們夠重視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