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台灣篩檢率不足的問題

Vanessa
·
·
IPFS
·
台灣疫情自五月初爆發社區感染,近日因為「校正回歸」的確診數,讓大家開始質疑疫情是否有趨緩、篩檢率是否無法反映真實感染狀況。

這篇沒有什麼深度專業分析,就是隨手筆記一下。

先承認,我的確就是外媒眼中太安逸的台灣人,已經僥倖沒戴口罩、如往常參加聚會很久了。五月的防疫政策相較去年真的來的有點措手不及,雖然市區看起來人流少很多、大家出門買東西也會乖乖戴口罩,但從這幾天的每日確診數來看,愈看愈讓人疑惑。

從趨勢來看,是沒有大增,但精確一點來說,我們並無法真的得知總感染人數。

因為實際感染數可能包括身邊的無症狀感染,卻沒有經過篩檢的人,這裡不討論快篩、普篩可能帶來偽陽性或偽陰性的問題,而是台灣連篩檢的數量都還沒跟上,所以才會看起來每天確診數都在兩三百徘徊。也才會有「校正回歸」這種溫和的統計補充,把前幾天沒算到的要再加回去。

之前研究其他國的疫情一定會看 Our World in Data 的動態圖表,可以發現近兩個月,台灣每千人的檢測數是很落後的,至今檢測率約 0.46、日本 0.74、韓國 0.58、澳洲 1.81,歐美國家則高出更多。

每千人每日檢測數

跟世界各國比,陽性率偏低,不過也是受到檢測數較低的影響。(這和同樣深藍色的國家比較檢測數)

拿台灣和防疫表現也不錯的澳洲、紐西蘭來比較,每新確診的對應的檢測數(7 日平均),台灣也比較低。

另外推薦報導者的這篇〈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

有醫師私下透露,過去醫學中心沒有人敢用抗原快篩,因為本土試劑品質差落太大,「目前看來是獲美國FDA緊急授權的亞培(Abbott),和PCR結果相符度最高。」這顯示,台灣過去一年錯失的不僅是社區大規模篩檢演練的時機、也錯失國產快篩工具校正改良的時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