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濱傳說:秋的美好
在北濱公園,我最喜歡的體驗方式是緩慢的行走。不是那種急促的健走,而是信步而行,讓目光自由地遊走於每一塊鵝卵石、每一朵在海風中搖曳的野花,以及每一張在夕陽下泛著金光的臉龐。我會仔細聆聽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感受鹹濕的海風拂過肌膚的觸感,嗅聞空氣中淡淡的海藻氣味,以及偶爾飄來的烤魚香。
我發現這個地方,是很多年前的一個黃昏。那時我剛搬到花蓮,對一切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我沿著海岸線漫無目的地走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這裡。夕陽將天空染成一片橘紅,海面波光粼粼,遠處的青山籠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暈中。那種寧靜而美好的氛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從那以後,北濱公園就成了我經常流連的地方。
我與北濱公園的互動,是一種漸進式的發展。起初,我只是靜靜地欣賞這裡的風景,感受這裡的氛圍。後來,我開始觀察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的勞作方式。我會駐足觀看漁民們修補漁網,聽他們用帶著濃濃海腔的口音聊天;我會看著婦人們在海邊撿拾海菜,孩子們在沙灘上嬉戲玩耍。慢慢地,我開始感受到這個地方所蘊含的生命力和人情味。
秋天的鳥踏石仔,有著一種特別的韻味。夏日的喧囂漸漸褪去,海風也變得溫柔起來,不再像盛夏那般熱烈。陽光依然明媚,卻帶著一絲涼意,灑落在海面上,映照出粼粼的波光。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鹹味,混雜著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的香氣,清新而令人心曠神怡。
對於鳥踏石仔的村民而言,秋天或許是漁獲豐收的季節。經過春夏的孕育,海洋慷慨地回饋著辛勤的漁民。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海面時,漁船便陸續駛出港灣,揚帆遠去。男人們黝黑的臉龐上,寫滿了對豐收的期盼和與大海搏鬥的堅毅。
在岸邊,婦人們則忙碌著整理漁網,修補破損的漁具。她們的手指粗糙而靈巧,在細密的網線間穿梭,彷彿在編織著生活的希望。孩子們則在海灘上嬉戲玩耍,追逐著海浪,撿拾著貝殼和鵝卵石,他們的笑聲如同海鷗的鳴叫,清脆而悅耳。
鳥踏石仔的漁村生活,有著一套獨特的互助經濟體系。當一艘漁船滿載而歸時,村民們會自發地前來幫忙卸貨、分類、搬運。收穫的漁獲,一部分會拿到市場上販賣,換取生活所需的物資;一部分則會被分給幫助過他們的鄰居。這種樸素的互助精神,是這個小漁村得以維繫的重要力量。
討海文化,是鳥踏石仔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敬畏大海,也依賴大海。他們熟悉潮汐的規律,了解各種魚類的習性。他們有著豐富的航海經驗和捕魚技巧,這些都是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每當漁船出海時,家中的婦女們會在岸邊默默祈禱,祈求平安歸來。這種對大海的敬畏和依賴,深深地融入了他們的血液之中。
在秋日的午後,陽光變得柔和而慵懶。一些老人會坐在家門口,悠閒地曬著太陽,編織著漁網,或者只是靜靜地望著遠方的大海。他們的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眼神中卻依然閃爍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這片土地的眷戀。
傍晚時分,當夕陽將天空染成一片金黃時,漁船也陸續歸來。港口又恢復了白天的喧囂,充滿了漁民們的歡聲笑語和討價還價的聲音。空氣中瀰漫著海鮮的鮮味和炊煙的香氣,構成了一幅溫馨而充滿生活氣息的畫面。
村民們與海的深厚情感,是外人難以完全理解的。大海不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資源,也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在海邊出生,在海邊長大,他們的喜怒哀樂都與大海息息相關。他們熟悉大海的脾氣,也懂得與大海和諧相處。
秋天的鳥踏石仔,少了一份夏日的燥熱,多了一份寧靜與祥和。海風輕拂,帶來豐收的氣息。村民們辛勤勞作,也享受著大自然的回饋。那種樸實的笑容,那種互助的精神,那種與海共生的智慧,都構成了一幅美麗而溫馨的漁村生活畫卷。當我漫步在秋日的北濱公園,感受著這一切美好時,心中總會湧起一股暖意,彷彿自己也融入了這個充滿人情味的漁村之中。那是一種簡單而真實的幸福感,也是鳥踏石仔最令人懷念的風景。
秋風吹北濱,落葉滿地紅。海浪聲悠揚,秋日靜無聲。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