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羅馬也不是一日倒下 - 福利社會

Wu Ming
·
·
IPFS
·

加的斯(Cadiz) 位於西班牙的西南面,是世界上的古城之一,公元前1100年,已有有商貿發展。由於近港口,16至18世紀更輸出商品至海外。Cadiz 在希臘神話也佔一席位。相傳海格大力士(Hercules) 在Cadiz 跟吉里安國王(King Gerion)決一死戰,而海格大力士更一箭射中三頭巨獸, Cadiz因此成為一塊神的福地。

此塊福地成就海格大力士的功績,但也是吉里安國王的敗陣之地,福地之名究竟是福還是禍,要看在誰的立場看。 每場戰事皆有勝負,假如Cadiz 有𩆜的話,Cadiz 的地神在1587-1588年暗喑地幫了英國一把。

1587年英藉的海盜Francis Drake 受伊利沙伯一世委托查探西班牙是否攻打英國。 得知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nda) 正在蓄勢待發時,他把船駛至Cadiz 港口,然後突襲停泊在Cadiz 的西班牙艦隊,拋下炸藥, Bomb! Bomb! Bomb! 燒毀了30首戰船,是次行動名為Singeing the Beard of the King of Spain(譯: 燃燒皇帝胡子) 西班牙攻打英國得已延遲1 年,大大削弱西班牙實力。

1588年西班牙艦隊重整隊型,由里斯本出發打算直入英倫海峽,推翻伊利沙白一世並吞併英國。正所謂Man plans God laughs, 西班牙艦隊不敵Bay of Biscay 的惡劣天氣,英軍借助風力,火燒連環船再把西班牙艦隊擊敗。收到英軍報捷的消息後,伊利沙白一世發表歷史上最激昂的一段說話 “I know I have a body of a weak and feeble woman, but I have the heart and the stomach of a King and a King of England too, and think foul scorn that Parma or Spain or any prince of Europe, should dare to invade the border of my realm. To which rather than any dishonour shall grow by me. I myself will take up the arms. I myself will be your general, judge and rewarder of every one of your virtues in the field.”

在Royal Museum Greenwich 遊蕩,看到介紹伊利沙白一世的盛世,歷史上女皇跟人民說的壯志盟誓,一整篇完好地放在玻璃櫃供遊人閱讀。不知有沒有人代筆,要不然伊利沙白一世的文學水平非常高。

在博物館中細閱那場打敗Spanish Armanda 的戰役。暴風雨下有數10艘船被迫返回西班牙西北面的小魚村La Corruna維修。Cadiz 和La Corruna 我近月也去過,不禁把2 個地方跟英國歷史連結。 假如西班牙艦隊的所有戰船全面作戰的話,英國未必可以獲勝,命不該絕也大概如是。

有時了解着英國新聞,兩黨的無能,官僚作風,經濟欠創新,醫療負擔,英國年青人的種種問題包括失業導致躺平,或直接躺平,冶安,物價,市容等等,對外又有戰爭的醖釀。我多麼希望英國甚至西方社會真的能夠有伊利沙伯一世的氣數,命不該絕。

生活在英國好嗎?不差但如果你會思考的話,實是處處隱患。前天去了越南餐廳午膳,餐廳的姐姐8歲隨家人移英,長大結婚生育也是在英國。政府在多年前分配一套三房獨立屋的政府屋給她。一住就住上30年。近日居住的地方遷拆,政府給予她2個房子選擇,第一選擇是倫敦4區的三房半新樓,公寓式為主(Flat) ,第二選擇也是4區,一個三層高的舊式獨立屋。姐姐選了3房2廁獨立屋,貪其前後花園,有車房,室內偏舊不過石油氣爐頭,炒菜一流。「最緊要係有鑊氣丫嘛。」  她說。

滿足之情自然溢在臉上,政府除了給予她另一間獨立屋外,還有搬遷津貼5000鎊 。她說買傢俬,搬屋真的把5000鎊用光了。 我說:「算好了,又有新屋住,又有搬遷費,如果香港真的沒有什麼搬遷費。」姐姐說:「呢度英國咼,係幾好架!而家已經差咗,以前仲好呀!」此話很真,這就是英國,也是西方社會的致命內患。

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羅馬也不是一日倒下。

衰敗的過程是一點一滴,像河流的流水般,分分秒秒在流動。戈艇時,不會察覺川流不息,以為一切也是正常,其實已漸見不妙。

從前的古羅馬農業為主,慢慢地社會出現農作物交易,商人也由此而生。當時的意大利急速發展,城市化的生活吸引大量人才流入。自由貿易,加上政府不干預政策,法律承認私有化土地等,都令古羅馬成為當時的歐洲霸主。

古羅馬最鼎盛的年代,人人各有所長,各有工作,憑著各人的能力來創造自己更好的生活。羅馬的衰敗之始就是人民發覺有一種收入由國家以來(From the State), 像地上有一袋不努而獲的粟米,初時只有孩童索取,你一碟我一碟。後來家長也發現有免費粟米,然後長者又來拿免費粟米。人人攤開手拿免費粟米時,自己就放棄種值,社會經濟收縮。政府的粟米倉也越來越少,但人民就越拿越多,國家債台高築。

英國及很多西方社會就是如此,從搖籃到墳墓 (From cradle to grave)的照顧不是不好,視乎你是否出生在合適的年代,在國庫強盛的時代,你可以拿足夠粟米直止死亡,假若你生活在國庫空虛的時代,拿的免費粟米一定少,而且拿不拿到也成問題。

如餐廳姐姐說:「呢度英國咼,係幾好架!而家已經差咗,以前仲好呀!」 就是我們生活在國庫空虛及盛世的轉變期。枱上的免費粟米越來越少,務農的人也干脆不耕作。那麼除了借貸,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增加粟米呢?此個不是英國問題,是西方社會的問題。福利是好,但怎樣才是恰當的福利呢?英國的2大政黨為了選票,就只能不斷加大福利來壟賂民心。加大粟米受養人,又放寛粟米受養人資格。 古羅馬的長久開支太大,不堪負荷,加一連串政策失誤,最後滅亡。

「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循環。」

有時因果之說,不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那麼簡單。 一個地方的政策也有其因果關係。 例如古羅馬的福利政策過大,面對的經濟問題自然多。等同氣溫轉變,一不小心就會感冒的自然定律。假如一個地方入不敷支,定必有社會民生問題。恰巧現代社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跟古羅馬政府相差無幾。

要說英國的問題或西方的問題有很多,當然不止福利禍患,還有福利主義引伸的通賬問題,中東及俄烏的龐大外患。中國都有中國問題,但人在西方生活,希望命不該絕吧。

P.S. 因為旅行有機會去好多歐洲小鎮,從而發現整個地中海都是古羅馬遺跡。 可想而知古羅馬曾經那麼強大,他們又為何衰落呢? 在Amazon 買了本e book 看,又上網查。 恰巧發現我們當今的西方社會正走向古羅馬的衰落方向。 希望此劣文及往後幾篇文章,都可以從歷史反思,自我增值多些知識並學習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英國的Left Behind

2025 年,世界不缺St Steven

在英求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