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李易安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雲端旅行去飛地:從西柏林、敍利亞,到台灣海峽

李易安
·
·

哈囉大家,下週四晚上八點,《端傳媒》的台灣組主編何欣潔,會和我在線上辦一場端小聚唷~

這次端小聚的講題,是我從 2012 年開始,便一直非常關注的一個議題:飛地(exclave/enclave)。

簡單來說,飛地就是「一個國家位於別國境內的領土」;你也可以按照字面來理解,因為「飛地」可以說就是一個國家「飛」到另一個國家境內的領土。

我之所以對飛地感興趣,起初是因為它們在地圖上作為某種「異樣」的存在,總是非常顯眼。後來我慢慢發現,這些飛地除了是地圖上的「奇觀」之外,還有很多迷人的內涵。

比方說,我們今天已經習慣「國界」就是一條線,而那些明確的界線,也能幫助我們憑藉著地理空間來想像「國家」。

但事實上,在沒有衛星空照圖、地理測量工具的時代裡,界線本來是由效忠君王的一個個領地或莊園組成的。換句話說,從前的國界,與其說是「一條線」,不如說是由「許多個點」組成的模糊概念──能夠留存至今的飛地,大部分都是這些「點狀領土」的活化石。

就這個意義而言,飛地也提醒了我們,人類對於「國家」、「領土」、「共同體」這類政治概念,其實曾經有過非常不一樣的想像。

然而到了今日,這些飛地也往往是很令人頭痛的存在──統治者要想辦法經過別國領土、才能為自己的國民提供公共服務;住在飛地裡的人,如果要去上學、去政府機關辦事,可能也必須經過別國領土才能完成。

所以你可以想見,隨著「民族國家體制」愈來愈鞏固,這種麻煩的飛地也會慢慢消失。其中,位於印度和孟加拉之間的 Cooch Behar,原本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飛地群,卻在歷經數十年的談判之後,已於 2015 年藉由「領土交換」的方式,正式在地圖上消失。

也因此,今天依然碩果僅存的飛地,究竟為何可以被保留下來,就是非常值得討論的題目了!

2014 年,我趕在飛地交換協議之前,前往印度的 Cooch Behar 飛地群。這個十字路口,就是孟加拉和印度「租借」的馬路,用來通往印度境內的孟加拉村莊!
當時我隨手把手機裡的地圖 screen shot 下來,沒想到事隔不到一年,這些飛地就在領土交換之中消失了,而這張圖就就此成為歷史。

在這次的活動裡,我們會簡單梳理飛地的幾種類型,接著挑選幾個有趣的飛地,帶大家用 Google Earth 探訪一番。(感謝何技士送我 3D Space Navigator,這次恰好用得上!)

其實這個活動的初衷,是想帶讀者在被疫情困住、出不了國的情況下,先來場雲端小旅行、解解饞。

我們甚至還想過,要不要去跟桃園機場、松山機場合作,辦在機場的貴賓室裡,讓大家可以拿護照通關、仿真模擬一下出國的感覺——可惜這個規格太過豪華,我們可能還要再多十萬個訂戶才辦得到XDD

不過真的無妨。我一直都覺得,一趟旅程好不好玩,從來就不是看你住什麼旅館、搭什麼艙等;有沒有一顆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對這個題目有興趣、或者只是想跟著易安導遊一起四處漫遊的話,都歡迎事先報名,我們下週四晚上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