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安

@leeyian

GIJC2023:全球調查記者年會

這是全球最大的記者年會之一,除了有上百場的講座、工作坊之外,還有無數跨境合作報導的機會。

海峽下的風暴:中國業者為何在台灣海域盜砂?

中國業者在台灣海域的盜砂行為,是產業需求、北京政策導致的結果,除了破壞台灣海域資源、危及漁業資源之外,也反映了「邊界」的作用。

【調查報導】金門、馬祖,為何會成為澳洲龍蝦走私中國的樞紐?

澳洲龍蝦走私,是一個年產值超過十億台幣的新興產業。但這不是金馬唯一一個走私品項。

2007-2010年的中國

看著照片,彷彿都還能聞到那時中國的氣味──那是一股混合了塑料味、汗臭、菸味,有時候還摻點煤炭味的神奇氣味。

《斷裂的海》:從國共前線,變成台灣共同體一部份的金門與馬祖

和欣潔合寫的《斷裂的海》,今天正式在博客來開賣了,而且剛好遇上博客來破壞行情的 66 折大促銷,大家可以把握機會下單XD 之所以會想出版這本書,其實動機很簡單: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看見,金馬敘事的其他可能。我知道有些「台派」會認為,金馬和台灣本來毫無淵源,只是因為二戰後的冷戰局勢、...

台灣人均GDP將首次超越日本,為何你我卻難以置信?

有件事情是不爭的事實:這幾年台灣人的薪資中位數成長幅度,確實是跟不上GDP的。

台積電董事長接受 CNN 專訪:「不要因為我們靠近中國,就歧視我們。」

就算用武力打下台灣、拿下台積電,被國際社會孤立的中國也很難讓台積電繼續運作下去,拿了也是白拿。

台灣表妹追捧的中國行動支付,真的很「先進」嗎?

說到「行動支付」,非洲人或許才是真正的先行者。

非洲採訪手記:在東非尋找台灣、回望台灣

芒草是個美得令人意外的植物:它在陰鬱時總顯得十分蕭瑟,在陽光下卻又特別美麗。這兩年來的台灣,偶爾也會給我像芒草一樣的感覺。

非洲採訪手記: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作品,就在我眼前的貧民窟裡

建築攸關的不是形體,而是目標;不是成果,而是過程──而建築、空間設計能促發的社會改變,終究比建築形式還來得重要。

非洲採訪手記:在盧安達認識的幾個華人

來自彼岸的,在那裡賣房倒貨;來自小島的,在那裡賣紅油炒手。

非洲採訪手記:大屠殺後奮起發展、改用英語的盧安達人

為什麼大家都說,盧安達是「非洲的新加坡」?

非洲採訪之旅結束後,我帶回台灣的紀念品

咖哩、茶葉、啤酒瓶和報紙——它們雖然不值幾個錢,卻忠實反映了東非的後殖民紐帶,以及中國崛起之下的社會輿論變化。

《生物多樣性公約》:台灣記者的聯合國會議採訪手記

如果你不曾關注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話,那麼期待端傳媒的這篇報導、以及這份談判中的全球框架,能成為我們一起關注的一個起點。

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六四聲明,以簡體中文「致中国人民」

外交部關於六四的這則簡體字貼文,不只遊走在憲政鋼索之上,也反映了「漢賊不兩立」心態的式微。

台灣人真的反對港人移台嗎?除了「國安疑慮」之外,我們還缺了哪些討論?

「港人移台」的爭議,反映了港人在台灣憲政制度中的尷尬定位、以及台灣政府的兩難;可惜的是,這次爭議並未帶來社會對移民政策的整體檢討──但這正是人口進入負成長的台灣迫切需要的。

疫情中的菲律賓移工:連自己權益受損、公司違法防疫規定都不知道

與其不斷高呼「Taiwan can help」,不如先回過頭來看看,我們是如何對待這些在你我身邊,維繫台灣社會運作、經濟生產的移工吧。

《帝國的野心》:英俄十九世紀在中亞的大競逐

讀了這本書之後,你或許邊能體會到,為何領土面積已經是世界第一的俄羅斯,至今仍然想要不斷擴張,以及阿富汗為何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用四張圖,看懂台灣應對Omicron疫情有哪些隱憂

先進藥物的不足、與胸腔內科醫師的結構性短缺,可能是這波本土疫情的兩大隱憂。

普丁入侵烏克蘭之後,俄羅斯人究竟該如何自處?

在烏俄戰爭的當下,俄羅斯也幾乎要把自己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飛地」,孤立在整個世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