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Z-Lib被“墙”想到的

阿布拉赫
·
·
IPFS

我其实是从上个月才开始用Z-Lib的,注册之后下载的第一本书是阎连科的《四书》。绑定机器人之后曾经感叹,怎么有这么好用的网站,免费还贴心。但因为读书速度比较慢,迄今不过下载了四五本,还有两三本没读。

盗版我用得多了,以前的盗版影碟、盗版书,都是要花钱买的。网络兴起后,中国曾一度有很多方法下载盗版资源,像BT、电驴,现在提起来都像是上辈子的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免费的在线视频网站,我忘了名字,但我记得我那时候下班不愿意回家,就赖在办公室看电影、看韩剧。20年前韩国的家庭剧在中国大热,不光是在网络上,中央电视台正版引进的也有很多。那些韩剧都很长,经常一拍一百多集。有的名字很贴时长,叫什么《看了又看》。

那真是大盗版时代。那时候中国没有能力生产太多正版,我也没有能力消费正版。如今想来真要给盗版碟、盗版书磕头烧香,要是没有它们,世界得黑成什么样啊!不过,很多事情要回头望才能察觉它的悲凉,真没有的话,在当时当刻,恐怕也是浑然不觉。像是鲁迅他老人家说的那个铁屋子里的人,睡得正酣时,是不懂害怕的。

要是一觉睡到新时代,有了定制的正版,万能的健康码,一切安排地规规矩矩地,就更不懂害怕了。

当然,新时代也有盗版的,因为毕竟有了醒来的娜拉,和会害怕的人。只不过,盗版转入了地下,和当年相比,门槛更高了。当年,城市的街头巷尾多得是卖盗版碟和盗版书籍的店铺及摊贩,如今,盗版资源倒可能不用花钱,但更隐蔽了。中国的字幕组,长期以来被影迷圈称为是“神一般的存在”,因为据说他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凭一腔热爱,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把世界文明的火种“盗”回人间。没有字幕组的话,中国的影迷怎么办呢?很多电影,有钱买不到正版,或者最多买到被阉割的所谓正版。所以去年年初,人人字幕组被国家以“侵权”为由查处的时候,社交媒体上一片哀鸣。

很像是昨天Z-Lib被美国ban掉的情形。

但似乎又有很大不同。在中国,是因为审查在先,看“盗版”,可以当做一种反抗,“影视侵权”的罪名因而脱不了迫害嫌疑。在美国,没有审查这回事,盗版的正当性该如何阐述呢?

昨天,和朋友争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出结论。他认为,“盗版”并非天然是错,做为一个中国人,这个论断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认为即便是在中国语境下的盗版,看上去义正辞言,那种正当性也是分对象的。在国家面前,可以说是正当地不得了。但在作者面前,是否还可以同样地理直气壮呢?

前几天,我刚看了《日子》,跑去豆瓣标记时,看到蔡明亮当年写下的对于被盗版事件的声讨文章,登时觉得有点儿心虚。当然,某种意义上来说,蔡明亮的大部分电影,如果不被盗版,是绝无可能传到中国的,他也不可能在中国电影届赢得那么高的声望。可如果因此说你这是不识好歹、给脸不要脸的话,那就是强盗逻辑了。

写这么多,终极目标并非是讨论“盗版”的对错问题,我不是个道德洁癖患者,身心满是污点,无论对Z-Lib还是对人人字幕组都只有感激。就算我之前看的免费书不是直接从Z-Lib下载,Z-Lib也很有可能是最初的源头。之所以又讨论,主要还是对于美国人的行为逻辑产生好奇。也就是,在我看来,美国当然是个比中国更注重版权、更讲法治的国家,那为什么时至今日,才想起来查封它呢?他们在决定放它一马的时候,为它开脱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劫富济贫”当然是不行的吧?

我看到很多民间挺Z-Lib的说法,比如说它让穷人有书可读,还比如说因为某些学术出版商垄断经营,导致一些科研机构甚至顶尖大学无力支付期刊费用,甚至一些人喊出“反对知识私有化”这样的口号。让穷人有书可读当然是功德无量的事,但作者怎么办呢?对中国人来说,Z-Lib是有门槛的,但对于大多数外国来讲,从那里下载一本书几乎是举手之劳。如果作者辛苦写的书(甚至就连出版社也可以说是辛苦出版的),到头来只卖出几本,很多被人无偿消费,那创作的积极性会不会受挫呢?至于“反对知识私有化”这件事,我承认听上去和“打土豪分田地”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过多少也是有点儿惊悚。

好在,人类是很复杂的,一些人的道德自律性也是另一些人望尘莫及的。所以大半“如果每个人都……,那么……”这样的假设,是没有现实可能性的。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也总有相当多的人不去占免费的便宜,而这世上人够多,自律的人也能养活足够多的优秀创作者。我这样用盗版的人,该感谢肯为知识付费的人。是因为他们分担了我的费用,我才可能拥有可持续性地免费资源。

如果Z-Lib死而复生,我当然还是会用,只是好像也没办法彻底走出这一点点的“道德困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T难民涌入小红书

2024年度问卷|颠沛流离

迷失香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