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人說》正在消失的文化
IPFS
最近看到的紀錄片,短短不到50分鐘,簡短地描述了摩梭人的生活,摩梭人位於雲南一帶,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化,習俗,印象深刻的是當中提到「走婚」,片中說道,摩梭人的婚姻是種誓約,兒子在娘家生活,父親則在原生家庭,雖然沒有住在一起,但他們還是有夫妻的默契。
因為賺錢、因為漢人來了,所以「走婚」用漢語來說明,其實摩梭人非常不喜歡這樣描述他們的習俗,是種扭曲。
摩梭人屬於自然神靈崇拜,有類似shaman的daba,負責祭祀經典傳唱,daba的經典原本有117多條歌曲傳唱,但目前會唱全的人已經沒有了,摩梭並沒有特別的文字紀錄,大多用口耳相傳。
訪談中有兩位孩子,在學校都講漢語,回到家才講摩梭語,甚至有個孩子覺得漢語比較好;身為摩梭的青年daba說,位於雲南一帶大概有5萬人,而自稱「納」(Na)的不到2萬,因為許多人不會講漢語,到大城市工作也頂多做勞力工作,賺錢非常辛苦。
再來提到「祖母屋」,有點類似台灣原住民的家屋,是屬於祭祀跟居住混和的住所, 因為雲南現在也不給伐木了,僅存的木匠深怕建築方式會消失,而留在村莊裡,大多人還是蓋磚屋,這種木造的傳統老宅只能等著凋零殘敗。
熟悉語言、傳統祭祀與習俗文化的長者不斷過世,也代表摩梭文化正在消失中,也許再過不久,只能稱自己為漢人了。
紀錄片宣傳短片連結在此
如同台灣人常見的閩南語,幾十年下來,傳頌跟使用的人口也在減少中,語言與文化很珍貴的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