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不改去水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与写作分开的N-1天

不改去水星
·
有很多年不曾动过笔

有很多年不曾动过笔,或者说,那些记录我从不归类到「写作」。

它们不过是为了生存,敲打了些不知所云的字。

傲慢在上一段话里蔓延,还带着不知所谓的矫情和造作。

这样的来回情绪,在过去的五年中,时常漫步在我的生活中。


如何判别「会写作」,在形成个人偏好的同时,也在制约着我。

如果无法有百分之百的笃定,确信可以让他人信服、竖上个大拇指、连连称赞,我绝不落笔。

这样,过去客套的「有灵性」就会继续留在生活里,「可以,但是我不想」的假象就不会被戳破。


骑车回家路上,在想「自己真正认真动过笔」是在什么时候?

是去年的4月份,约稿一篇公众号推文,脚本写得一塌糊涂,反复沟通无果,决定自己来写。

凌晨写作到5点,发给主管,被回复「太文艺,不是客户想要的」。

抱着不忿的心态,在被客户反复抱怨后,耐不住把脚本发了过去。

最后,脚本基本没改,直接画好线稿、上色、发布。

主管也没有吱声,反馈大差不差的。


想起这事,还留存着几分小得意的情绪,虽说后续又会被自我磨平。

早已对自己的文案,没有了标准,也没有丝毫信心。

文案要有利益点、要刺激用户下单,成为了标准,也成为了「新视觉疲劳」标准。

没有推广渠道、没有成为爆款、没有留下几句金句,也没有了对「文案」的耐心和反馈。

照着喜欢的好文案比,我差得不止十万八千里。

缺乏耐心、缺乏训练的我,被自己绑架到了假装愤世嫉俗的舒适圈。


「书写的门槛」,是一种信息/知识自卑。

我们忘记了人类有着表达的浪漫天性,压抑着自己,沉沦在蚂蚁的生活里。

观看他人书写,把仰望放大,成为自己的桎梏。

去看独立书展,在想「这样也可以」的时候,脑海中的念头是:

独立出版物,某种程度上是文字的平权。文字本身是中立的,表达即自由。


我已经不知道离开了它多久,但现在,想回来了。

记录本身,即是意义的话,慢慢写下去。

即N-1天,开始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