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遜」
大概是1991到92年吧,我八九歲的時候,台灣突然多了個流行語「遜」。意思和字面差不多,表示差勁、落伍,如對表現不佳的朋友說「你很遜耶」,態度可以是調侃,也可以是抱怨。較強烈的用法是「遜斃了」,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報刊紛紛報導、引用,說這是時下年輕人流行的;電視上好像也有不少綜藝節目、單元劇把它學了起來,總之那一陣子我就常常「看」到。
為什麼說「看到」而不是「聽到」呢?因為,在學校,在家裡,我都沒幾次真正聽誰講過這個「遜」字。聽說那是高中生流行的,也許沒流行到我們小學生吧;那時我哥國中了,他也不講。這是為什麼呢?
打個比方:有幾次,媽媽問哥哥,你們同學還迷小虎隊嗎?哥哥的反應都是露出一副極其「受不了」的不屑、不耐神情,哼個一聲。同樣的態度,大概就是當時他們以及我們對「遜」這個流行語的態度。
──「小虎隊」是1988年模仿日本偶像男團「少年隊」成立的一個三人團,成員為「霹靂虎」吳奇隆、「小帥虎」陳志朋、「乖乖虎」蘇有朋,出道後紅極一時。現在你去查資料,可以查到他們人氣下降大概是從1990年蘇有朋決定暫停活動準備大學聯考開始,再到1991年底陳志朋入伍服役而宣告暫時解散,至93年底重組時娛樂圈生態已經大變,他們也過了青春期,後來也分屬不同公司,所以就很少再同台。以常理來看,你會看到這三人剛出道時形象都很好,青春、陽光,而且是優等生;解散是因為聯考和兵役,不傷感情;單飛後又各有更高發展,並沒有沉緬在過往的成績之中,這比起後來各種亂七八糟的團體和爛事,簡直就是模範。然而,回到1990年,他們剛剛走紅,並且就是最紅的時候,我們是什麼看法呢?
其他人我不清楚,至少對一些生帶反骨的小朋友,或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來說,我一開始就不喜歡他們。他們的歌是滿好聽的,但那形象,特別是「乖乖虎」這種什麼鬼綽號,實在是太蠢了,誰要攤上這種名號,絕對是一生的羞恥。於是我小學六年,每年運動會跳團體操,學校都會選幾支小虎隊的歌給我們作舞曲,青春、陽光、活力嘛。與之相對的是,記憶中,我和同學們從來沒有聊過小虎隊,一次都沒有。這是一種完全不用解釋的默契。
大人偶爾會在無意中破壞這種寧靜,例如哥哥上高中以後,媽媽問過:「林志穎之前也是建中的,你們怎麼看他?」老哥的反應更強烈了,大概就是「絕‧對‧不‧要‧再‧提‧那‧個‧人」的樣子,那嘔氣,我看著開心極了,以至於竟沒想到要跟他站同一陣線來講兩句。
其實,我們對林志穎這個人並沒有什麼意見;會激怒我們的,是「你媽覺得你們會喜歡那個調調」。如果是校長或哪位她請來在我們朝會上講廢話的議員、代表也就罷了,朝夕相處的家人居然也這樣「狀況外」,這可真受不了。
所以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很快就沒多少人在講「遜」了:當「大人覺得你們年輕人流行說『遜』」這種認知形成以後,說「遜」就成了很遜的一件事;如果誰還講什麼「遜斃了」,那他才真是遜斃了。
跟「遜」相對的是「酷」,對應英文cool。有一支郭富城演的「小虎咖啡」廣告,其中一句台詞「受不了的酷」相當洗腦,我印象中「酷」這個字就是因而和郭那副現在看起來很好笑的耍帥做派一起大為流行。「酷」的加強版是「酷斃了」,但很有趣,隨著「遜斃了」變遜,「酷斃了」也一起變遜,不久就很少人講了。
那麼,有沒有對應「遜」的英文呢?有。1990年代如日中天的MTV台招牌節目,美國反智文化的精華,《癟四與大頭蛋》(Beavis & Butthead)系列動畫裡,那兩個小白痴最常用的形容詞,除了褒義的cool,就是貶義的suck。記得有一段,上帝顯靈怒斥癟四,否定他覺得很酷的事:”No, it sucks”,字幕就打了「不,很遜」,我認為翻得很好。
類似的例子,大約十年後又有一組「SPP」和「LKK」,分別是台語「俗piak-piak」和「老硞硞」(硞:kho̍k,入聲;國語:ㄑㄩㄝˋ或ㄎㄜˋ,堅硬不平的石頭,通「确」,如「山石犖确行徑微」;老硞硞,猶言「老頑固」。「俗piak-piak」則是俗鄙而自鳴得意的樣子,「俗」並不讀sio̍k而讀作ㄙㄨㄥˊ,或借國語諧音字寫作「聳」),新聞報導現在網上年輕人流行這些縮寫,但從撥接BBS時代到1996年民間開辦撥接上網後都一直在玩的我卻都沒見過。於是同理,不論「SPP」和「LKK」有沒有確實在哪裡流行過多久,經此一報,年輕人的認知馬上就成了「說LKK的人才是LKK」。可怕的是,我之後還真聽好幾位長輩在電視、電台和飯局上跟風,口齒清晰地唸出「LKK」這三個英文字母。用早先的講法來說,這就是「遜」;用網路時代的術語,可以說「lag」(延遲);當時還有一句頗為流行的吐槽用語,曰「自以為很幽默」,不過我覺得這樣講有點太刻薄了。
平心而論,一詞能長久存活下來、偶爾流行起來,自有它鮮活的地方。「遜」這個字,除了文意上沒什麼毛病(甚至可以說典雅),唸起來也很爽;「俗piak-piak」和「老硞硞」是台語固有詞彙,也是很優秀的狀聲詞,一聽就能明白,只有我這種在乎文字的人還會納悶它怎麼寫;查到以後,也覺得「硞」和「酷」同為「聽聲見意」的形聲字,造字者再循其意給定不同的部首,頗堪翫味,只是「硞」對一般國語使用者來說太生僻,不如「酷」淺顯又恰好近似cool,而能流傳下來。但「SPP」和「LKK」這種縮寫就實在不行,難解又難聽,所以它比注音文還迅速地被我們網友自主地抵制掉了。至於「遜」,在「大人覺得你流行」這個debuff漸漸消散掉後,卻也存活了下來,我們偶爾又能聽到了。
那是我高中的時候,同學和所有男生班一樣熱愛互虧互嗆。有一次,我聽到某人對著另一人大喊「遜!」頓時就樂了。怎麼說呢?
你看到人笑人差勁、弱小、無能、廢,本就是一件賞心樂事;而他居然還故意用了一個默認過氣的流行語「遜」,這堵爛程度就更加爆表。
還好,他好像沒有說「遜斃了」,否則可能用力過猛,反顯造作。
此前不久的1995到97年,第四台開放不久後紅極一時的現場直播舞台劇《我們一家都是人》,有一集趙自強就說了這麼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台詞:「現在誰要還敢說自己支持國民黨,那他就會顯得很、(加重語氣)遜!」這是我聽過對此「過氣流行語」最恰當的運用。國民黨的形象的確就適合用這個字來描述,而且怪不得別人,幾年後跟風講「LKK」講得最多最讓人尷尬的好像也就是國民黨那邊的。
真正的年輕人會自己求新求變。我們班也開始講一些之前未曾見報的變型。「遜炮」,沒有「傻屌」那麼難聽,也無「娘炮」之性別歧視嫌疑,可謂溫文儒雅,兩個四聲字唸起來也生猛有力;「遜掉了」,之前的「遜」和小虎隊便是太被大人盲目跟風之後就遜掉了。原型的「遜」倒是很少講,而每講皆有奇效。娛樂新聞和綜藝節目則又多了一個「遜咖」:「咖」是台語「跤」(kha,腿腳)的國語轉寫,又恰巧和英文cast(角色、腳色)諧音,以至大陸娛樂圈也學會了說「A咖」「B咖」「咖位」(等級、檔次)等等,不過各人是從閩南語、英語理解,還是從字面理解,還是囫圇吞棗地照搬,我就沒有調查。
總之,退流行的「遜」歷經了時間的考驗,沉澱下來,成為我們這輩人詞庫裡一個偶爾可以拿出來炸一下的手榴彈。這種結局,應該可以說是相當好了,就像小虎隊,本質也是很不錯的(起碼比後來那些一無是處的偶像藝人好太多),在「大人覺得你喜歡」的debuff消退後,也成了童年回憶,我們去KTV也會點他們的〈紅蜻蜓〉這些歌了。
2004年7月17日貢寮海洋音樂祭,搞笑樂團「魔法師」在唱完幾首自己的歌以後,說了一段特別耐人尋味的話:
「今天我們來這邊,就是為了開心,希望大家能開心。那所以說呢,我們決定最後一首歌要唱這首歌……這首歌成就了我們,但是有的時候也埋沒了我們,很複雜的一首歌。我們唱了你們就知道了!」
我先前不認識他們,正納悶這是怎麼回事,然後音樂一響,似曾相識的節奏與旋律──竟是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感謝網友上傳錄影,讓我能夠重溫現場:
……
跟著我 盡情搖擺
跟著我 不要懷
跟著我 散發光彩
照亮天空的黑暗
啦啦啦啦 盡情搖擺
啦啦啦啦 盡情搖擺
為什麼他們會把這麼陽光、正面、簡單、純潔的作品說成是「很複雜的一首歌」?看過我前面的說明,你應該就懂了。他們和現場觀眾,包括我,差不多都是同輩,都有當年的記憶,潛意識都把小虎隊歸類為「大人給你訂做的」,所以當他們作為獨立樂團,理當「唱自己的歌」的時候,居然唱小虎隊,這就和觀眾的心理預期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難怪會遭到不解與鄙視(「有的時候也埋沒了我們」)。
但話又說回來了:「魔法師」的定位,是一個搞笑樂團,那場表演中還在間奏時戴上虎頭帽,喊著「我們要當小虎隊」,更輪番報出「霹靂虎」「小帥虎」「乖乖虎」這些我們都差不多忘了的羞恥度爆表的名號,我在現場頓時就笑出來了──這是一種「解嘲」。通過這樣的戲仿,他們將我們心目中太蠢、太乖而遜掉的小虎隊故事,或者說我們當年那些小小的、莫名其妙的心結與成見,整個玩了一把──而魔法就此生效:我開始覺得〈青蘋果樂園〉(現在看來這歌名完全就透露著一股「大人認為這可以代表青少年」的救國團氣息)這些歌有趣了。
「遜」字與小虎隊的歌,由酷變遜,多年後再重新翻生、活化,體現了我們這輩人的幽默、創意和掌握自己語言的主體性。故事講到這裡,應該也就可以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然而──
然而,你最近幾年有沒有在網上看過「這個XX就是遜啦」這種句型,莫名其妙的很多人在複讀,而且還是大陸人?
──如果你懂「杰學」,那你應該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了。這裡我就來跟完全不懂的朋友說明一下。
這出自一句台詞:「這個彬彬就是遜啦」,片名為《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乃是教育部於2012年拍攝的防性侵宣導短片。劇情大概是不耐阿嬤嘮叨的少年「阿緯」離家出走和朋友「彬彬」一起在網咖打電動,言談間被坐在旁邊的陌生男子「杰哥」注意到,杰哥以酒食和遊戲空間將兩人誘拐至家,灌了幾罐啤酒後,彬彬醉倒睡死,阿緯在迷糊中跟杰哥一起嘲笑,說出了這句台詞。隨後杰哥見時機成熟,開始對阿緯出言挑逗並動手動腳;探知阿緯「完全不懂」後,遂強力引入房中實施性侵,事後又予恐嚇,令阿緯的生活陷入噩夢。後面我就不介紹了,總之最後是出現一位阿姨來開導,講解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應該怎麼辦,片尾打字幕由旁白說明性侵害的定義,完成教育宣導的任務。
這劇本其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台詞也頗為生硬,差不多就是一般公家單位教育宣導影片的水準。而它之所以能造成病毒式流傳,被網友整成一部「邪典」,一是因為「男生被性侵」的獵奇式低級趣味,二是因為演員的外形相當突出──杰哥肥頭大耳的邪魅笑容,和一臉衰樣的阿緯,和這劇本起到了奇妙的化合作用,一整個就很KUSO。全片最著名的台詞是「杰哥不要」,無數鬼畜網友從而圍繞著這部時長不到20分鐘的短片進行二次創作,發展出了所謂的「杰學」,與「哲♂學」和「淫夢」系列(源自男同A片,由日本Niconico彈幕視頻網用戶發展出來的惡搞文化)共榮,成為表情包的常用素材;「就是遜啦」這些台詞也得到了和經典、大片同等的待遇,被頻繁複讀、到處亂刷。
其實「這個XX就是遜啦」聽起來很尷尬,我沒聽過有人這樣講的。而且都2012年了,還在講「遜」?雖說這幾屆的學生也不無可能像我們之前那樣偶爾用一用,但我感覺這應該是編劇逕直把十幾二十年那版「大人覺得年輕人在講」的流行語詞庫和當下的語言混到了一起,沒有更新,也不作區別。然而在上述種種因素作用之下,它就愣是沉渣泛起、再度翻生了一回。
現在,或許有不少年輕人和外地朋友,第一次接觸到「遜」的這種口語用法,是從「杰學家」的複讀或照樣造句了。或許也有一些人會去追根溯源,爬梳這詞的由來與演變,然後扒出這幾十年來許多他們未曾見聞的東西,增加些許奇怪的知識。而曾幾何時,我也成了一個有幾分親身經驗,可以講古的大人。
你查資料可以查到以前的新聞、廣告、影劇以及「杰學」,但你可能不知道「遜」曾經和「酷」相對;你或許能夠想到類似的「SPP」和「LKK」,但你應該不會想到這還可以跟並不直接相關的「小虎隊」與「魔法師」故事相提並論,畢竟這是我較為個人的經歷(雖然在場還有幾萬人)。親歷者的優勢就是能毫不費力地將這幾樁記憶連到一起,給你扯出一通道理。說到底,「遜」的用法萬變不離其宗,就是秀出一派「你不懂」(本班流行語)的優越。能鞏固這優越感的用法會留下來,會瓦解它的如遜掉的「遜斃了」會廢棄,直到某個「魔法師」變出新的花樣。由此觀之,「杰學」的「遜」雖然原台詞寫得不太正宗,但傳播這一版病毒的廣大鬼畜網友,其複讀的原始驅動力還是相同的,只是這回的「遜」,其反義詞不再是「酷」,而是「懂」。從好的一面來看,這代表多數人更願意把優越感建立在知識、實踐而非外表的基礎上,儘管你未必贊同他的知識與實踐,但群眾喜歡的就是這些旁行斜出的樂子。流行語的傳播規律,獵奇的樂趣,大概就是這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