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3|書價到底貴不貴?學會這一招讀者友善

閱讀筆耕
·
(修改过)
·
IPFS
·
⋯⋯透過「四分之一框」的做法,可以在視覺上把「內文和搭配的圖」收斂(聚攏)在一起,讀者友善,減輕閱讀時的阻力。

嗨!第三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話題,免費訂閱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 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IMO 一詞和「大聲公」一起念又特別的有韻律感,所以也放在名稱中。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3|書價到底貴不貴?學會這一招,讀者更好讀

👉 收藏本文的 Writing NFT 版本 👈


■ 早安,晨之美!遠端工作者 Bao 的一天

活動預告,7 月 26 日晚上 8 時舉行「早安,晨之美!遠端工作者 Bao 的一天」語音訪談,就在 Matters Discord 裡。

Bao 是「鏈習生幣圈日報」的主筆,他是如何從海量消息中淘選出必看資訊;我們也對他「晨型人」的一天感到好奇。

👉 按有興趣開啟活動通知 👈

❍ 時間:2023/07/26(三)東八區晚上 8 時(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Matters Discord 自由二台(線上語音)
❍ 主持人:閱讀筆耕 Leo
❍ 嘉賓:Bao


■ 閒聊:關於「有人覺得書很貴」這件事 by Liao Hsin-Jou

因為要「加入社團」才能觀看與留言討論,如果不想被迫加入的可以看圖片版本。

@旅讀從心 🙋 IMO:閱讀習慣養成更重要

書價的確是一個議題,但讓更多人有閱讀習慣,覺得更重要

因為有了閱讀習慣,儘管只是先去圖書館或是書店看書,但久而久之,也會開始願意掏出錢來開始買一兩本自己覺得值得珍藏的書吧⋯⋯ 另外,推版主的《如何改變一個人》。

@閱讀筆耕 🙋 IMO:先界定前提,找出共識區

我認為這種「價值觀」的討論,若要有建設性的交流,會和白飯事件一樣,必須先界定前提(討論,是希望讓兩群人在共識下能夠愈走愈近,而不是愈行愈遠)。目前想到兩種前提制定方式 :

  1. 客觀事實框架:只討論書

單純只討論「書」的價格。考慮了物價調整後的實質購買力,和其他國家比起來,台灣的「書」究竟賣的是貴還便宜?(這命題有點像是電價貴不貴)

  1. 主觀感受框架:和書以外的事物對標

於是就會拿「書」和其他休閒娛樂、影音串流、線上課程等不同屬性產品 PK,因為大家對書是怎麼樣的定位有著不同主觀感受。

@觀察者 Denken 🙋 IMO:書市「典範轉移」現象觀察

我倒是有另些有趣的觀察:大家會覺得「買書」的人少,但「說書/課程」的生意卻看起來扶搖直上 🤔️ 。

單就台灣的數據來看,書籍銷售額確實在 2012 - 2015 年間腰斬,但接下來幾年都持平,沒再特別衰退。那麼是否可以解釋為一種典範轉移?意即,有部分過往書籍所提供的價值,被轉移到手機或其他線上課程或娛樂而已?

就像現在幾乎沒人在買 CD 唱片了,音樂人早已轉向更多現場演出(即使後來串流音樂崛起、營收額也逐漸補上)。與之相比,寫作者得轉向經營其他內容形式,也是合理?

圖片來源:太報 Tai Sounds

■ 學會這一招,讀者更好讀 by 閱讀筆耕

製圖小技巧「四分之一框」讀者友善。

@閱讀筆耕 🙋 IMO:

分享一個製圖的小 trick,叫做「四分之一框」,這是我觀察媒體《鏈新聞》學來的。

目的是為了視覺上的「區隔」效果,讀者友善!

在讀文章的時候,有一個痛點是:相應於一張圖片的內文(非指「圖說」),到底是要看圖片的上方的段落?還是要看圖片的下方的段落?這會因為作者的習慣而有所不同(有的人習慣先 show 圖再給內文,有的人習慣先給內文再 show 圖,還有些人⋯⋯沒有規律 XD)。

於是讀者還要去適應作者的習慣,徒增理解成本。透過 1/4 框的做法,可以在視覺上把「內文和搭配的圖」收斂(聚攏)在一起,讓讀者好讀,減輕閱讀時的阻力。

下圖為「內文先行,圖片跟進」的 1/4 框用法,框放在左下角;同理,假如另一位作者的習慣是「圖片先行,內文跟進」,則他可以把 1/4 框安置在左上角。

另外也感謝 CHIEH 🙋 做了更清楚易懂的詮釋說明,詳見「創作者經濟」頻道裡對應的 留言串


■ ChatGPT 提高回應品質的四種提示技巧 by 劉奕酉

@閱讀筆耕 🙋 導讀:

《高產出的本事》作者劉奕酉介紹四種「下咒時」提高 ChatGPT 回應品質的作法:

  1. 具體化你的提問(納入「人事時地物」或「5W1H」)。

  2. 請 ChatGPT「角色扮演」根據某個身份回答問題。

  3. 餵食一個情境或架構,讓 ChatGPT 照著這範本「鸚鵡學舌」。

  4. 給 ChatGPT 一些前提,讓他幫你完成「未竟之事」後續。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劉奕酉說道。


■ 你喜歡喝什麼?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閱讀筆耕 🙋 IMO:用「人格標籤」連結商品、服務

如果要策展幾本書,要用什麼有趣的「脈絡」串起來呢?(按:呼應此前第一期電子報中「全台諧教徒站出來,饒富興味的脈絡」IKEA 一案。)

很喜歡閱讀前哨站在這篇貼文裡,以一般人不陌生的「飲料」作為串連的脈絡——你喜歡喝什麼。

喜歡喝什麼飲料是一種定義個人風格的「標籤」,令我聯想到去年秋天,社群上很夯的心理測驗「你是什麼形狀的人」,這是台灣文博會參考 MBTI 16 型人格測驗,所推出簡化版測驗,測驗出來結果(先不論準確與否)也是一種個性主張的「標籤」⋯⋯帶動一波非常火熱的發燒話題。

人的大腦喜歡捷思,預設模式是 so lazy 喜歡把人的性格高度概括,也就是我們常聽見的「貼標籤」現象。照這「人格標籤」的思路去執行文案,不敢說一定成功,但至少是走一個比較順風(順應人性)的坦途。


■ 如何克服經濟壓力​? by 陳雪

每天都跟你的作品相處一下,每天都跟寫作發生關係,每天,不管心情如何,都不忘記與你夢想的事物有所溝通,每天,為了養活你的創作,你願意去做其他工作。我不能保證你可以解除經濟壓力,但是,你總會有所累積,這些累積會協助你活下去。

@雨果.Hugo 🙋 IMO

小說家陳雪在這篇文章中,對寫作的熱愛表露無遺,她甚至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去完成每一部作品。 對她而言,寫作並非只是一份賺錢糊口工作,更是她生命的一個完整部分。當我們真正熱愛一件事,並全心全意去追求時,那份熱情與堅持,將成為我們在逆境中前進的力量。 以下摘錄 3 個重點:

  • 把經濟壓力轉化為動力
    將經濟壓力視為創作的動力,積極地去創作並將其轉變成一種務實的寫作方式。

  • 持續努力與寫作
    即使面臨經濟壓力,要堅持每天寫作,將寫作放在生活的優先位置,並將所有心力投入其中。

  • 善待自己的創作
    完成作品是生命的意義,要不斷努力,持續前行,對自己的創作給予鼓勵與肯定。

@閱讀筆耕 🙋 回饋

對於陳雪來說,工作是一種手段,寫作是她的目的。


👉 繼續閱讀更多話題討論 👈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卡片盒筆記 ze3|如何處理「引述」,讓永久筆記真正幫助知識內化?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1|貝佐斯談工作生產力、「中文 YT 第一人」李子柒回來了!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作者、譯者、編輯、出版社上上下下全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