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影先的“So-so” Networking?
手機等於相機嘅年代﹐你會怎樣儲存你的相片?會花時間整理嗎?
每個月的最後一天我都會清一次手機相片,再放到harddisc,同日多相片的放到同一個folder,雜亂沒主題的就放在同一個相簿裡。我喜歡整齊有系統,所以基本只要想得起事情發生的年月日,基本上就會找到當時的相片。
感謝科技發展,就算是十年前開始用的 512GB hard disc 依然健在,但怕他會壞掉嗎?反正人腦的記憶比電子科技更化學,也許真壞了,連裡面有儲存了甚麼相片,也不會再記得吧?
其實十年前比較懶,也不懂得擔心Facebook會拿我的相片去做甚麼的私隱問題。所以基本上每個「行程」、「活動」,我都會開一個新相簿,少則相片幾十,更多是一二百張相塞滿Facebook相簿上限。
到後來Instagram出現,一張相片一句文字,感覺好「文青」。儘管這個字眼已被濫用到更似偏義詞,但精挑細選的一張相片就代表你當下的心情,彷彿網上真有跟隨者會期待你的新post。有時更會就著3相一行的版面做相片拼圖,每次進到朋友的account就會看到這面相片牆。記得Insatgram開放一個post同時最多放10張相片後,選擇困難症的人有福了,還可以玩同post超寬景相片,也是新的樂趣。
不過24小時限定的story,才是鼓吹大家時時刻刻看著手機的兇手。半公開的限時動態將小圈子變得更小,也逼迫你有動態,就要趁「新鮮」即時上傳,而且還要限時。雖然功能似乎抄自/參考Snapchat,但由於不再是18,22,身邊朋友少用,所以社交app嘛,似乎都有隱藏的年齡限制。
人人都愛拍照,但不是人人愛分享。至少這幾天各個朋友團體WhatsApp搬Signal,Facebook 搬Mewe的人搬我又搬,搬家前要打包,也令我認真回顧自己上傳了多相片到Facebook,原來10年來上傳了近240本相簿!
看來要一次過backup都有一定難度,只好一一私有化全部轉成”me only”就罷。會不會終有一日乾脆刪了Facebook一了白了?始終除了相和分享,回應和留言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一千多個聯絡人肯定搬不了多少,更不用說Mewe有多少能耐可以取代Facebook。就借著這個機會,整理一下(網上)朋友名單,重整一下自己使用「so-so」media的習慣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