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狐狸》:不夠善良 / 邪惡的我們

FilmBurns 電影薪火
·
·
IPFS
·
《君主論》(The Prince)的確是教人如何採取大小手段去保住權力,但這不等於人就應該徹底自私自利。書中亦明言,無目的一味邪惡不會令你成功,非常手段僅在非常時期時才應採用;懂得在合適的時候善惡兼用,才是真正睿智的統治者。其實做人不亦如此?蕭雅全執導的《老狐狸》,正是訴說了類似的道理。


原文刊載於電影薪火

文|離洛

年少時對馬基維利(Machiavelli)的學說有點好奇,約略了解過他的思想後,才發現將此君與不擇手段劃上等號,實在是後人的成見。翻開當年的讀書筆記,內裡摘下了如此一段:「君主治國,不得不行事奸狡,無情不仁。然而,必要時要懂得怎樣行惡,不代表能明知何為善而不為。」

沒錯,《君主論》(The Prince)的確是教人如何採取大小手段去保住權力,但這不等於人就應該徹底自私自利。書中亦明言,無目的一味邪惡不會令你成功,非常手段僅在非常時期時才應採用;懂得在合適的時候善惡兼用,才是真正睿智的統治者。

其實做人不亦如此?蕭雅全執導的《老狐狸》,正是訴說了類似的道理。

電影一開始展示了只有善而無惡的簡單世界。妻子過世後,廖泰來(劉冠廷)獨力照顧兒子廖界(白潤音),為了完成亡妻想開理髮店的遺願,打算購置房子。廖泰來為人溫文爾雅,總是教導兒子要待人以禮,但年紀小小的廖界很快意識到,父親的善良換取不了富足生活,他任職酒樓部長所賺取的薪水甚為微薄,兩父子平日吃酒樓剩飯作晚餐,有時家裡更是連交租也很勉強。適逢當時物價飛漲,兩父子轉眼就負擔不起心儀的單位。

老狐狸(陳慕義)此時出場,善惡的概念自此不再分明。人如其名,老狐狸以狠辣的營商手段致富,與廖泰來秉持的善念形成強烈對比。出乎意料的是,老狐狸很賞識這個膽敢指罵自己的窮租客之子,更甚是向他慷慨分享各種成功秘訣。 

經歷買樓夢碎的廖界,很快給這套厚黑學吸引,繼而驚覺,喝口冰水默唸「關我屁事」,就能拾棄對他人無謂的同情;把玩資訊上的不平等,可扭轉雙方之間的不平等地位;原來坐跑車在欺凌自己的同學面前經過,是如此的痛快⋯⋯廖界與老狐狸的詭譎關係越來越緊密,與廖泰來相處則空前緊張。

老狐狸何以一直悉心「栽培」廖界?來到故事高潮,車內的老狐狸在跟廖界剖白內心,一輪鏡頭平移,驀地裡廖界化身成自己,有如鏡像般自說自話。觀眾至此明白,他是在對方身上瞧到了自己往日的影子。大家俱是出身寒微,想以努力扭轉命運的窮小子,而彼此的父母,都是活在窮困中但仍秉持善良品格之輩。老狐狸一直視善良為軟弱,但眼見廖泰來堅拒以不義手段置業後,多年來頭一回給這種善心打動。

老狐狸既已悟,小狐狸廖界都領略到,善惡從來無法輕易割裂。結尾時他出於報復心態向仇家所做的「惡事」,在當事人眼中居然是充滿憐憫的善舉。明白到善之局限和惡之狹隘後,多年後他成為成功建築師,既保有父親諄諄教誨的體貼,亦不失老狐狸的圓滑處世一面,不執於一方,靈活游走善惡間,可謂比起當年的老狐狸更像一頭老狐狸。

電影不是沒有缺陷。故事背景為台灣股市泡沫爆破的 1990 年代,不少人盛讚戲中佈景和道具充滿年代感,但除了輸光家財後自盡的鄰居外,與之相關的劇情不多,不太讓人感受到那是個叫人財迷心窮的大時代。廖泰來重遇故人(門脇麥)一線,似乎只為成全一幕三線交叉剪接,及後兩人的感情線就跟戲中另一位女角「漂亮姐姐」(劉奕兒)的戲份一樣,語焉不詳地不了了之。又,老狐狸連廖界同學的家庭秘密也瞭如指掌,偏偏不知道身邊秘書暗有背叛之意,看來也是為了劇情發展而編寫的必要的糊塗。

最叫我這個現代香港觀眾費解的是,一介小學生有必要對買樓執著至此嗎?生活再拮据,起碼也有遠勝香港劏房的住處,何況老爸還在艱難中給你端來一台紅白遊戲機呢?導演蕭雅全不見得能完全透過劇情闡明故事寓意,不過他在電影中借兩段父子關係提出的善惡辯證,確實饒有意味。而環顧近年兩岸三地的華語片,能拍得出老狐狸這種陰沉又充滿人性的複雜角色,好像沒有。


電影薪火網站
電影薪火Instagram
電影薪火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