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對財富的執著
IPFS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在職場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來自於不同家庭,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太一樣。生活中有的人可能是天使同事,待你很好,有的人像魔鬼一樣,會在你的身後,說你的壞話或挑撥離間。職場就是一部很特別的生活小說,充斥著各種故事。
去年來了一個同事,比我小大概快一輪,但覺得很奇怪,一見到她,就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感覺很久以前就認識。我也沒有想太多,但總覺得很奇怪,每次見到她,我都有一種心裡不太舒服的感覺,說不上不開心,但帶有一股哀愁。於是我就想,可能是自己想法在作怪,最好還是保持距離、敬而遠之。
後來,經過我一年的觀察,這個老師待人還不錯,後來就聽到她要結婚了,聽到訊息的當下,我的心臟好像被一根針紮了一下,覺得嚇了一跳。我就在想,奇怪!這個人到底跟我什麼關係?為什麼有時候,就是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怪感覺?
來到精舍問事時,偶然請示這個人。原本以為這個人是我的冤親債主,經過佛菩薩查詢,馬上得知與這人的因果,原來這個小妹妹是我前世的姊姊,難怪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她待我是滿親切的,也沒有和她發生不愉快或比較嚴重的衝突。
菩薩開示結果:「前世我是一位地主,這位姊姊出嫁之後,夫家的經濟狀況不太好,她跑來找你週轉金錢,但因為前世的自己把金錢看得相當重,所以不肯給予她經濟上的幫助,造成她生活較為窮困潦倒。這個關係修復,需要《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三經各350部。」開示完畢,我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原來不是殺害、毀罵他人,而是自己的吝嗇害了自己,阿伯又跟我說:「我前世對金錢很執著。」
我的反省就是,這些經文我會安排時間誦持完畢,再加上我深刻的反省,要改正自己對金錢的執著。我時常都會想生活各種事情,有沒有省錢的方式,或賺錢的方式。但沒有福報,即使賺了錢,也會因為業力的討報與愛享受慾望的習性,而漸有損失。
阿伯的話語一直告訴我們,照顧父母、家人,對這一世特別有緣的人,應該盡心盡力愛護與幫助,家富提攜親戚,歲饑振濟鄰朋。終於明白為什麼聖賢要教導我們去做這些事,這樣才會讓自己真正向佛菩薩的境界靠近,不然只是變成「小氣財神」而已。未來世自己需要錢時,一定也會困頓無助。
慳貪吝嗇其實與貧困之人無異,窮得只剩錢。雖然這世看起來富裕,但其實已經給未來世埋下貧困的因果。《地藏經》在〈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中說到:「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自己如果不願放下對金錢的執著,未來世也會遭受想要什麼卻得不到的悲果,自食其「果」,大概就是如此吧!(分享完畢)
做人可以節省、節儉,但不能吝嗇、小氣,因為前者是美德,後者卻會讓人落入三惡道。《藥師經》有云:「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基本上果報應是在餓鬼道、地獄道或畜生道。有緣人提到自己因為前世對財富的執著,遇到姐姐夫家貧困,卻不給予幫助,這描述和《藥師經》中一段經文內容很像:「與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有諸眾生。不識善惡。唯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
自己捨不得花用錢財,也捨不得布施給別人用,別人有難上門乞求,即使自己有足夠額外的錢可以幫助別人,卻仍然視若無睹,這樣的行為在《玉歷寶鈔》第四殿五官王中也有提到,例如:「富人不憐老恤貧,多行救濟。」往生後,到第四殿審判時,就會發配入正東方沃燋石下的合大地獄或十六小地獄,如沸湯澆手小地獄、斷筋剔骨小地獄、鍴膚小地獄、碎石埋身小地獄……,詳見〈《玉曆寶鈔》—十殿閻王刑罰因由詳情的介紹—第四殿五官王〉。
許多人因為不明因果而貪愛錢財,認為自己給了別人,就會損失,會變窮。其實,就因果上,財布施得富貴,既然給別人錢會得富貴,又怎麼會變窮呢?然而,因為人有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有錢,只想更有錢,如《中阿含經》所言:「我見世間人,有財痴不施。得財復更求,慳貪積聚物。」有了,只想獲得更多,但是佛教我們捨得,要捨才能得,一般會說捨了錢財,還會賺更多,但是賺更多,更要懂得捨,而不是起貪戀,想要享福,想要保存現有的一切,這樣容易產生慳吝的行為。
以下引用淨空法師開示:「怎樣才稱為布施波羅蜜多?波羅蜜多通常翻作度,簡單講六度,布施度,度是什麼 ? 斷煩惱。斷哪一種煩惱? 慳貪煩惱,貪愛的心斷掉,慳吝的心斷掉,才叫布施波羅蜜。佛用這個作教學手段,為什麼?貪是大煩惱,三毒煩惱。貪瞋痴叫三毒。一切眾生都有貪愛心,順自己意思沒有不貪愛,貪愛對象,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把你所食的對象全包括起這個煩惱,脫不了六道輪迴,造業受報。諸佛如來有真實究竟圓滿的智慧,他了解,用這種方法幫助你斷煩惱,煩惱斷了,才能出離六道輪迴,叫真正得度,從布施得度。布施得福,那叫雞毛蒜皮。這個福能不能享?決定不能享,一享福又墮落了。你有修布施,後頭波羅蜜多,永遠得不到 。
學佛的人了解事實真相、明白道理,修三種布施得福報能不能享?不能享 。佛教我們捨得,捨是布施,布施後頭有得,得到怎麼樣?還要捨,把你所得到的統統捨掉。捨得意思很深,淺的意思是有捨就有得,你捨多,得的多,但是你所得到還要捨,決定不能受用。」(引用完畢)
其實每個人能得到的財富,都是過去世布施所得,所以有緣人前世有錢,是因為過去世的他樂於布施,但人在投胎轉世後,會因為每一世的教育、所處環境接觸到的人事物,對財富有不同的觀感和處理方式,導致他該世對財富格外執著,這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中教導孩子布施、助人觀念的重要性。
人的選擇,決定您未來的果報。過去有許多分享文提到,因為過去世被兄弟姐妹或是好友照顧,因此老天爺會安排他們再相見,讓角色交換,當初幫人的,這世被人幫。我們布施出去,從來都不是為了回報,但也絕不會落為空,因果就是如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有緣人當初願意將多餘的財富用來幫助姐姐的夫家,不至於生活那麼困頓,那麼這世遇見的同事,就是來報恩的。
這世界有許多人需要人幫助,遇人有難,應用慈悲心、歡喜心與卑下心去布施,感恩對方讓我們有機會回饋社會。福氣就像一個撲滿裡的錢,您若守著,自己花錢,撲滿裡的錢會愈來愈少,所以不要一個人享福,要把錢拿來救濟、布施貧困、扶老濟幼,愈布施,錢愈多,這會成為一個正向的善循環。相信這麼做,您也會很快樂!
但人生除了財布施,別忘了也需要有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些布施讓人更有智慧、健康、長壽,其中智慧尤其重要,會讓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出對的選擇。
唸經就是增加智慧最快的方法。遵循佛菩薩開示的經典:《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和《六祖壇》,努力唸誦,可以讓智慧顯現,慳貪、愚癡退散。如此,人哪怕布施到山窮水盡,也能如蘇東坡居士〈定風波〉的心境:「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本文來自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網站連結:mouniassn.pixnet.net...
【牟尼精舍簡介】:
我們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問題;我們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人生不順遂的問題均能請示!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問到沒神者,人生遇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仍不得其解的有緣人,不妨一試。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