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曾忘怀的电影《金环蚀》

苏向东Tom号清慧居士
·
·
IPFS

我不曾忘怀的电影“金环蚀”

今年我65岁了,回望过去,那些刻在记忆深处的片段总会在不经意间浮现。1970年代,我还是太原工学院(如今的太原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学的专业是工业电气自动化。那是个物资匮乏却精神充实的年代,我们这些年轻人一边钻研学问,一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就在那样的时光里,我通过父母的关系搞到了一张内部票,在电影院里第一次看了一部让我至今难忘的日本电影——《金环蚀》。

那时候,能进电影院看电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这种“内部放映”的外国片。我记得是父母托了熟人,好不容易才弄到那张票。走进影院,坐在昏暗的座位上,周围都是些陌生的面孔,有的像是机关干部,有的可能是学校老师。我心里既兴奋又有点紧张,手里攥着那张票,觉得自己像是闯进了一个特别的世界。银幕亮起,《金环蚀》的故事缓缓展开,把我带进了日本60年代的政商漩涡。

电影围绕一个水库工程的招标展开,讲的是执政党高层寺田政臣和金融界商人石原参吉之间权力与金钱的交易。屏幕上,寺田那张饱经风霜的脸透着野心,石原的笑容里藏着算计,镜头一幕幕揭开“黑金政治”的真相。片名“金环蚀”听起来挺诗意,可它却像日环食一样,讽刺着外表光鲜、内里黑暗的社会现实。那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这么赤裸裸的批判,震撼得我半天回不过神。

我学的是工业电气自动化,平时满脑子都是电路图、控制系统和公式,政治对我来说只是课本上的几页纸。可《金环蚀》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金钱驱动权力、人性被贪婪扭曲的世界。有一个场景我至今记得,寺田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高楼,眼神里既有得意又有疲惫。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权力这东西真像个怪圈,既让人向往,又让人沉沦。电影院里很安静,可我心里却像起了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那时候的中国和电影里的日本虽然背景不同,但对腐败的痛恨、对公平的渴望却是相通的。走出电影院,昏黄的路灯下,我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宿舍,没跟谁聊起这部电影。但它在我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从那天起开始发芽。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走过人生的起起伏伏,《金环蚀》却始终是我记忆里的一盏灯。仲代达矢的低沉嗓音,山本萨夫冷峻的镜头,还有电影院里那股淡淡的胶片味,都成了我青春的一部分。65岁的我,回想当年,觉得自己很幸运能通过父母的关系看到这部电影。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的震撼,更像一位沉默的老师,教我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

这些年,世界变了太多,但我始终记得《金环蚀》里透出的那束光,照亮了我年轻时的心,也照着我一路走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苏向东Tom号清慧居士旅美教授苏向东号清慧居士在科研方面曾获省级科技二等奖。在著书立说方面出版发表过数本专业图书和多篇科技论文。在产业投资方面开产前筛查之先河,并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在文创产业方面获省市两级非遗传承保护荣誉。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齐白石批判

哪吒2票房突破100亿

中国动画的至暗时刻:《哪吒2》80亿票房背后的文化暴力与价值观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