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創作|香港住屋
我們今期的主題是「住」,關於自己的住屋,我之前寫過了,就不想再重覆去寫。不過住屋問題,一向是香港普羅大眾心中的痛點,今次就說一下一些離奇的住屋。
香港的樓價在2021年繼續嬋聯全球第一,買樓支出為家庭收入中位數的20.7倍,即使不吃不喝二十年,仍然難以買到一層樓。排名第二位的溫哥華是13倍,香港足足還高出7倍,真的是大比數拋離。
香港的樓價自從2008年後,就如坐直升機一樣,一直向上升。高樓價,形成了很多新的社會現象。
1) 以前「屋邨仔」一字帶有貶義,就是出身在草根家庭的意思,現在大家聽到屋邨仔,有了不同的反應,代表住在公屋,至少是有樓階層,而且比私樓好,因為不用供樓,不用做樓奴。
2) 大學生已經開始申請公屋。我記得我時代的年輕人,都不太擔心住屋問題,家裏太擠,就自己搬出來住,可是隨著樓價高企,租金也很昂貴,很年輕人都負擔不起,也開始擔心將來買不了樓,所以很多大學生,在讀書時,就會申請公屋,期盼將來也有一個藏身的地方。
3) 結婚後的夫妻仍然分開住。結婚然後同住,是一個正常的現像,但是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卻非常難行,很多夫妻結婚後,因為無力置業,家中又擠擁,即使婚後仍然像婚前那樣,分開居住。
4) 有薪也不加,有職也不升。這個是一個頗為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都在輪候公屋,因為公屋有收入及資產上限的規定,很多人為了符合申請資格,都寧願不加薪,也不升職,畢竟升職加了那少許錢,也不夠買樓,不如就不要加,繼續等公屋。
5) 輪候公屋時間超長。前面提及,即使樓價貴,還是有政府提供的公屋可以住,這不也是解決了住屋問題嗎?以前輪候公屋大多三至四年可以上樓,但是現在一個四人的家庭,輪候時間往往要七至八年。
買不起樓,租金又上漲,便出現了一些千奇百趣的劏房。
這個劏房面積約80尺,廚房和廁所合而為一。

開放式廚廁

廁所劏房,隔壁就是睡的地方

以為土地問題只存在於窮人或無樓人士?有樓人士也有土地問題,曾經有位Purple姐姐,在兒童節目唱兒歌,後來被揭要傭人睡廁所。

而近年也有網上流傳一些給外傭睡的「屋仔床」,因為在港請外傭,必須為他們提供房間,可是顧主為了節省空間,就想到這種方法,不能不說,被壓抑之下的港人,還真的被逼出設計天分。

雖然樓價比天高,但很多人仍然有一個置業夢,地產商為了讓大家圓夢,於是推出了一系列的納米樓,納米樓是指實用面積不超過200呎的住屋單位,價錢在170萬至400萬港元左右,價格主要視乎地區及發展商而定。納米樓的出現,讓大家能以較少的錢就能買到樓。

這不是一間房,這是一間屋。

之前介紹過的劏房,環境惡劣,這些劏房大多位於巿中心高樓價的地區,方便上班一族。如果不是在巿中心上班,遠離巿區的地方如元朗、屯門,也出了現一些貨櫃屋,我有朋友就在這種屋住了好幾年,比劏房環境好多了,也是現時不錯的選擇吧。



香港地少人多,住屋問題日益嚴重,大部分港人根本無法安居,如何安居樂業呢?所以有這樣的一句說話流傳:「在香港,我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

作者:@淡淡晴空
專欄區:悠悠轉晴
延伸閱讀:
🎏 從孩子身上我們學會了什麼?
🎏 開心時買衣服 不閞心時買衣服
🎏 我們永遠都可以選擇
🎏 獨遊的奢想
第三期:住的流動記憶與想像
我的和顺记忆
住的想像
深藍色行李箱
中年空巢期的強震
關注新性感雜誌 → 新性感|Matters平台文章索引|Matters|方格子|電子報
原文發表於 新性感雜誌網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