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樹立榜樣建立標竿

文明之眼
·
(修改过)
·
IPFS
·
法律是道德最低標準,依法治國到底及不及格?所謂道德範疇又是什麼?大禹治水與楊廣開運河天壤之別,究竟差別在哪?漢武帝竄改黃老思想,到底安的什麼心?

為中國建立起偉大志向,但志向須能被逐步實踐,統一世界是個偉大志向,但在今日卻是不切實際,今日更需要大禹治水的精神,唯有去腐解毒改善生態,人們才有更光明的未來,因此,需要樹立榜樣建立標竿,才能凝聚共識邁向目標。

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要在其中找出榜樣不難,關鍵是要樹立什麼榜樣,都須要哪一些特質條件?中華文化悠久博大精深,想要標準建立標竿不難,關鍵是有那些項目依據,又該如何定義如何標準?

《道經》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道、德、仁、義、禮、法、暴、亂』八者,無論在人格、文化或政治各方面,都是最好的評定標準;例如,今日人們常說以法治國,法以外則是道德範疇,這就相當模糊沒有標準,因為西洋文化底子沒這麼厚,弄不清楚道德範疇還有那些。

道德範疇是很抽象的意境,文化深度不夠很難弄明白,並不像教育用分數評定那麼簡單直接。

同理,可將道定為90分、德定為80分、仁定為70分、義定為60分、禮定為50分、法定為40分、暴定為30分、亂定為20分、滅定為10分、亡定為0分,因此,只要守法就有40分以上,若套用現代教育的說法「40分以上就算資優範疇」就顯得很不恰當,又如何能夠提升教學素質呢?

『法』本來就是偏向低惡負面,所以被稱作「最低道德標準」,犯法就已是社會不容了;這就好比我們將及格訂在40分,教學也以達到及格為目的,最終,分數高的必然是寥寥無幾,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40左右徘徊,這樣的評定方式反而導致教學失敗。

今日西方國家,若是長期大停電,或者警察大罷工,那街市一定是打砸搶燒亂成一鍋粥,這就是以法治國導致的下場,西方沒經歷文化鼎盛沒有過太平盛世,因為他們只有知識技術的進步,而欠缺文化智慧的基礎。

世道之所以亂,關鍵在於人民道德層次太低,法律是最後一道防線而非及格標準。

想要人民不犯法,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升道德層次,就好比希望學生考試都能及格,最好的辦法是給他們八、九十分以上的教育;若是教學只是放牛吃草,即便拿著藤條緊盯著最後防線,也永遠無法使全班成績提升至『真正及格』。

大學以下通常以六十分為及格,研究所則通常以七十分為及格,這是人們的普遍的共識,而六、七十分也就是仁、義的道德範疇,也正是人性普遍的認可標準;想要全班及格就要給滿分的教育,守在四十分卻想全班及格,那就是癡人說夢了。

師資就是榜樣。孔、孟被中國奉為聖賢兩千多年,其實卻只有五、六十分的能耐,這樣的師資教育出來的學生可想而知,除非自學,否則分數只能比他們更低,只因為尊崇他們能夠鞏固皇權,私心自用的皇帝們才會尊奉他們為國之聖賢。

《道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宇宙運作之理,天法道就有如天體規律運行,它造就了地球生態,人們生長在地球生態中,卻也自然而然理所當然;地法天就有如地球,它孕育了生態萬物,而人們只覺得天然自然理所當然;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道理,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在自然規律中造就了一切。

大禹就是最好的榜樣,他治水之功取法於自然,治理江河工程浩大,而百姓卻沒受迫害,他安民之德根本於無為,治理工程耗費巨大,而百姓卻更加富裕;有大禹這樣的功德與人品,才堪稱中華民族的榜樣與標竿。

若將大禹治水與於楊廣修河相較,就猶如天壤之別。隋煬帝楊廣修運河只是為了自己的大業,要酷吏們在短時間內將運河修築完成,而不顧百姓勞苦負擔過重,不管人命傷亡財產損害;運河完成後,便與後宮舞樂登上豪華龍舟,隨行船隻綿延二十餘里,並讓地方官吏上貢補給,地方官吏畏懼暴政討好楊廣,於是向民索要膏腴令民擒捕野味,不僅搞得百姓潦倒還弄得生靈塗炭,這就是自私有為的暴亂之君,與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可謂一丘之貉。

如同楊廣,嬴政、劉徹也都是負面教材,因為他們的有為私心,不僅導致人民的苦難,更造成了文化的創傷;嬴政焚毀了民間藏書,幾乎斷送了中華文化,劉徹為皇權獨尊儒術,使專制腐敗兩千餘年,這些自私有為的皇帝,都該被後人鄙視唾棄。

相較於楊堅,嬴政開國與劉徹武功就根本不值一提。嬴政開國只知築城自限,劉徹當國只能擊敗匈奴,而兩者都大損百姓大耗國力;楊堅開國便圖自強,將突厥一分為二,不但擊敗還使突厥臣服,最重要的是百姓安居樂業,創造堪比文景的開皇盛世。

相較於楊堅,李世民又更勝一籌,李世民不僅幫父親打下江山,還開闢奠定了近現代中國疆域的基礎,因為中華文化在此時也特別光大弘揚,所以讓後世各朝代無形中都以此領域為中國固有疆域;至於他建立的貞觀之治,不僅不亞於開皇盛世,甚至遠超過開皇的高度,也就是不僅讓國家強盛人民富裕,更是到了讓國家偉大人民幸福的境界。

美國曾經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偉大人民幸福的國家,但即便是曾經的那個美國,也遠遠無法與貞觀盛世媲美,因為他們的國家偉大是建立在霸權上,他們的人民幸福是建立在物質上,而貞觀的國家偉大是建立在文化上,貞觀的人民幸福是建立在精神上,也就是大唐不僅強大而且有文化,人民不僅富裕而且真幸福。

建立在物質上的只是快樂,而不是真正的幸福,產業商品就好像毒品,吸食就像成仙一般無比快樂,一旦上癮就離不開它,一旦想戒就痛苦萬分;建立在霸權上的偉大也不是真偉大,一旦利害衝突就露出本性,因為霸權根本就算不上偉大。

今日的中華文化需要恢復需要振興,嬴政、劉徹這兩個歷史罪人,前者毀滅中華文化(焚書),後者腐化中華文化(尊儒),還一個楊廣擴大專制腐化(科舉)。

馬王堆出土竹簡:
《道經》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
漢武帝竄改版本:
《老子》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母與侮的意思相差甚大,“母”代表慈愛、關懷、照顧、呵護、養育…,其價值觀通常都是正面的;而“侮”卻代表欺凌、輕慢、羞辱、鄙視、挫折…,其價值觀往往是負面的;然而《道經》為何會在“其下”用母字呢?是後人抄寫時的筆誤?還是後人理解的錯誤?老子的原義究竟是如何?

道、德、仁、義都是由下而上思考,執政者是從百姓角度思考如何治理;禮、法、暴、亂則是由上而下思考,執政者是從帝王角度思考如何治理;因此,若要解釋上述的問題,就要以老百姓的角度來思考,並用 “有為程度”來衡量:

《道經》的施政品質分析表

站在百姓的立場,當權者愈是有為,對百姓的干預就愈多,而百姓對其依賴程度也會愈高;換言之,對老百姓而言,最理想的治理方式是道德為政,其次是仁義為政,其次是禮法為政,最差當然就是人治為政。

至於今傳本《老子》,則是從帝王的角度來思考執政者的尊嚴問題:

《老子》的施政品質分析表

站在帝王的角度,帝王愈有為百姓愈渺小,當權者當然就愈有尊嚴;然而當帝王極其有為,則君王如天,則官如父母,當政府比天地還大,當權貴比父母還親,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必然如同身在地獄一般痛苦。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貼文全為個人著作,無版權問題,歡迎引用、分享、轉載、製片、出版...,但請勿斷章取義或扭曲原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老思想探討:希言自然

黃老思想探討:為學者

黃老思想探討:其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