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貝拉朵娜 哀しみのベラドンナ
這次想要分享的電影是我一兩年前看到海肯黑卡雜誌的介紹文,發現了這部片的存在,從此它成為我這一生到目前為止最喜愛的一部片。但當初1973年在日本上映的時候票房與評價都相當差勁,導致它的製作工作室株式會社蟲製作(手塚治虫所創辦)破產。不少在日本獲柏林影展的觀眾甚至剛開始抱持著看兒童動畫的心態觀影,看到中間便被嚇跑了,當年柏林影展年鑑還有『對家庭電影充滿期待的觀眾對此感到失望』這樣的評價出現。
本片可以說是株式會社蟲製作導演山本映一除了《宇宙戰艦大和號》之外最重要的作品了,更找了70年代日本爵士界核心人物佐藤允彦擔任配樂製作,畫面上有濃厚水彩的感覺,層層堆疊,有時候又會大量出現飽和多樣的顏色,有的畫面靜止敘述,有的畫面動作超大,加上配樂有種讓人情緒起伏不定的不安感受,既有哀傷、不安、迷幻、獨立自主等不同感覺在心裏流竄並混濁在一起。怪不得海肯黑卡雜誌在這部片的介紹文與迷幻藥文化放在一起敘述。(推薦大家閱讀海肯黑卡雜誌的介紹文:https://hackazine-tw.com/belladonna-of-sadness/)
劇情在網路上都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資訊,這裡我就引用台北電影節對劇情的最簡短描述
改編自法國作家儒勒米什萊(Jules Michelet)的《女巫La Sorciere》,本片由手塚治虫與山本暎一「蟲製作公司」出品,成人動畫三部曲最終章,異色大膽,迷幻前衛純真美麗的少女曾經沉浸愛情,結婚前夕卻被殘暴君王硬上弓。墮入悲傷深淵的她與惡魔簽下契約,在村裡掀起一場性與愛慾的自由解放,貧窮受迫人民的反抗
雖然說少女是跟惡魔簽下契約的,但惡魔在與少女對話的過程中提到了我就是你自己。少女也從與惡魔、村民、丈夫間權力不對等的關係開始漸漸鬆動,反過來利用原本控制她的性,找到自我與創造出自身安適的魔女世界,這樣嬉皮式的自由烏托邦世界的追求除了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即便是放在現代的審美與價值觀下,也非常具有反叛與前衛的感受的(尤其在這片的結尾及少女變成女巫後與村民彼此群交的片段)。
配樂在這部片的使用也如畫面一般相當前衛張狂,佐藤允彦在各種片段中安插了搖滾、迷幻、爵士等等元素,搭配特殊的畫面感受,前半段平靜不安與後半部的張狂形成強烈對比,有如進入LSD的迷幻空間中難以自拔,其中音樂與畫面的連覺流動是這部片最像用藥經驗的橋段,讓人不禁想到創作團隊應該有可能有過類似體驗。
世界上對於這部片的評價也很值得玩味,Charles Solomon曾在洛杉磯時報發表認為這部動畫在現代的角度來看十分女性貶抑與性剝削。但也有觀眾在觀影後認為它是關於女性主義、性、自我成長的動畫,在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後,它的修護版本重新上映,有稍微平反了往昔的惡評。如此反差的評論也讓這部算是邪典動畫更加值得一探究竟。
在現在轉生系列動畫千篇一律的現在,悲傷的貝拉朵娜證明了過往的人是如何在動畫藝術上追求不同的目標,不只是商業動畫可以出品;藝術動畫也同樣可以是追尋的目標;雖然它可能出生的太早了,但在片中的劇情與這部片實際在市場的表現,以後設的觀點來看,它跨越了時間的洪流成為經典。
如果一個女巫在她的自尊心完好無損的情況下被殺害,那麼她靈魂中的邪惡將繼續存在,並蔓延到她周圍的每個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