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种层面上,让我去爱上一头羊是有可能的” | iSeeLA
2019年夏天,我在洛杉矶一个艺术社区认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演员Alec。当时他给我讲了他参与的一个话剧 —— 他的角色爱上了一头羊。
在动荡的2020年,我们再一次对话。从他作为在川普政府下一名留学生的处境开始,聊到了他对自我的追寻,对表演的理解和热爱。
分享给你,希望你也能从他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
口述 & 照片提供 | Alec
采访 & 编辑 | Nox
我大概两年半前从澳大利亚来到了美国洛杉矶,开始在Stella Adler这个表演学校上课。
今年7月,美国政府说国际生除非有线下的课,否则不能继续待在美国。我的学校也在那时考虑到疫情的严重,决定不再提供线下课程。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我只能离开美国。
当时一个周五,在我被告知要尽快离开美国后,我买了机票,买了行李箱,把我住的地方租了出去,卖掉了当时新买的自行车,注销了银行账户,关闭了所有东西。我已经准备好要走了,结果在紧接着的周二,美国政府撤消了这个决定。我又被告知现在可以留在美国了。
那时候我的想法就是:去他妈的吧。这太扯淡了。我受够了。
心理上,我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我跟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吃了晚饭、道了别。转手、搬离公寓的事也都在安排了。我的很多家人朋友都在澳大利亚,当时经济也重启了,而且感染病例比美国要少很多。 但离要走的日子越近,我就越焦虑。理性上来讲,回澳大利亚是我应该做的决定,但我在想:这真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想来美国的原因。我当初来到这里是为了见证一些东西。我知道这个国家正在经历很多事情,局势复杂动荡。但我想亲历这一切,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不管是好是坏。并且我也希望能用某种方式做出点贡献。
所以我不想就这么离开。
刚来美国时,我只是怀着一个开放心态,但现在意识到即使是我的学业结束后,我也想继续呆在这个国家。于是我取出了些钱,找了个律师,在开始准备申请居留身份。
我来到洛杉矶已经有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了,在之前我所有的生活都在澳大利亚,但这两个地方都没有让我产生家的感觉。因为我没有扎根于此,感觉永远都有一个行李箱,随时都可以走。
总把自己放在一个悬而未决的处境 —— 这样的好处是我可以去避免做很多重大决定,从而避免那些决定会带来的压力。但这不是该有的生活。我对自己说,别再逃避和假装下去了。
疫情促使我去做决定,选择在哪里生活。而我选择了美国。
我不是说我不爱澳大利亚,我很感激自己能在那里长大,并且也有个很幸运的生活 —— 但,也只仅此而已。
在我脑海里,澳大利亚永远是个ok的地方,永远都会ok,永远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我更想在一个有事情发生、有运动的地方。
而美国,就有很大的事情正在发生。我想靠近这些运动,我不想只是体验,而是想理解他们、甚至参与贡献到其中。
我第一次来美国是在15岁的时候。
当时我跟着学校的团,去了首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等等很多历史重要性的地点。那趟旅程给我的印象非常好。我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回到美国 —— 我总有种感觉我会回来的。
那趟行程里最棒的一个经历是我意外遇见了阿瑟·米勒 (Arthur Miller)。你知道吧,就是那个著名的剧作家,像什么《推销员之死》这种著名的剧就是他写的。
我当时在一个大楼里瞎走,误打误撞走到了Miller的办公室,我当时就吸着手里的饮料,盯着他看。虽然他的助手或是什么人在看到我后当着我的面把门关上了... 总之那趟行程给我的印象特别好。
在那时我就已经喜欢上戏剧了。
我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尤其是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我爸收藏了很多的戏剧,所以我就经常从架子上随意抽出一本来读,然后就被迷住了。我开始读任何我能拿到的戏剧。
并且我从小就喜欢表演。但我以前总觉得那是小孩做着玩玩的事情,没人告诉我那可以当作一个职业或手艺本领 (craft) 去发展、去追求。身边人对我的期待就是上完学后去找个正经工作 —— 我也是这么相信的,我甚至从来没怀疑过这点。所以我高中毕业后直接去上了大学,就把表演给丢掉了。
但我总有种感觉,表演对我而言不应只是小时候的热情,而应该意味着更多。但我当时从来不知道那条路是可以走的。我太畏惧了,于是我把它狠狠地给抑制住了。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在否认组成了“我”的很大一部分。
我知道这个说法会听起来很俗套,但表演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像我身上的一个器官,我不能没有它。我不能否认、拒绝组成“我”的最重要的部分。
我觉得 —— 我也希望 —— 没人应该被阻止去意识到“自我”以及“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由于外力、别人、还是自己。但我当时的情况就是自己阻拦了自己。
我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方式,直到很久以后。
在大学里我辍学了。我开始为一个棋牌游戏公司做销售,一做就是十多年。
那是个跨国公司,我当上了经理,然后因为业绩出色被不断提拔。我能飞到不同国家出差,其实是个很酷的工作,我也很有热情。但…那毕竟不是表演。
我一直在寻找别的东西,但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辞了职,开始大量喝酒抽麻。当时整个人的状况并不太健康,对一切都感到很迷茫。
我回到了大学,学自己喜欢的经济学,并且开始上一些表演课,同时在房地产业找了份工作。我就这样在同一时期里做不同的事,努力寻找对的东西。
有一天,我正坐着写一篇经济学论文,然后我在脑子里想着一个表演片段,琢磨里面的台词以及人物 —— 然后我就丢下了笔,突然想到:我他妈的这是在干嘛?
我脑子里全是表演,而我却在假装写一个经济学论文。
我那时才突然意识到这么久以来,我都在假装做很多事情,但我真正想做的却是另一件事。也是在那时,我决定放弃掉其他一切,什么房地产工作啦,赚钱的念头啦,想要获得稳定的想法啦。我决定开始做一个全职演员。
这一切发生在六年前。
我在一个书店找了个兼职,同时在悉尼开始上全日制的表演课。就这样过了两年后,我开始去一些剧组试镜,参与一些戏剧演出。
日子就这样过着,直到我的一个朋友找我去参加一个话剧节,他希望我在剧里扮演Arthur Miller —— 17年前我遇到的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扮演他本人的人。
所以我就演了那出剧,我和我的朋友都拿了奖。我也得到了奖学金,得到了在美国洛杉矶这个Stella Adler表演学校学习两年的机会。
所以我就来到了洛杉矶,开始了我的表演旅程。
我总喜欢扮演那些和我本人有很大差异的角色,我总想去研究、去试图理解那些跟我有完全不同经历的人。
比如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的话剧《山羊》(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里的主人公Martin。他在剧里爱上了 —— 不光是做爱,而是真的爱上了 —— 一头羊。
表面上看,这是个没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很明显,我对动物没有那方面的兴趣。
但我觉得要开始理解一个人,就要去理解他们的动机:什么促使他们到达那一步的?他是什么样的人?对这个人来说,都有哪些可能性?
当你把问题分解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实际上你也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在最本质的层面上,你是谁?你自己有哪些可能?在这个维度上思考时,你就会发现,那些看上去与你距离很远的角色实际上没有离你那么远。
同时在这个维度上思考,让我去爱上一头羊是有可能的。
我不是说我会真的想这么做,但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不知道我未来会是什么样,但我希望不会真的变成这样(笑)。
话剧里那个男主角... 他并不喜欢动物 —— 这正是这个剧迷人的地方。他没有对动物的特殊癖好,以前也从没睡过或爱上过什么动物。但他就是爱上了这头羊,然后他就出轨了。
所以整部剧都是关于他和他的妻子Stevie之间的争吵。在他坦白自己睡了一头羊之后,她努力让自己脑子转过弯、去理解这个事情。
有时人们会问“为什么”,但有时真的没有一个答案,或者是那人自己都找不到答案。我觉得这部剧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她在剧中有一次问他“为什么?”
他说他不知道。
我相信他,我不觉得他自己有答案。而这就是整部剧的主题。
这部剧是关于爱的,而爱经常伴随着自由意志,就是说你不能决定自己会爱上谁。
有时我们没办法解释为什么是那个人?为什么是在那个时刻?是什么如此打动你让你愿意称之为爱?这部剧就是关于这些的。主角自己解释不了,但他爱那头羊。
这是疯癫,但是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疯癫。
所以我觉得,进入一个角色就是要去试图理解,不是说要真的想象自己在跟一头羊做爱,而是想象自己爱上一个人 (当然,在这个例子里是一头羊) —— 这个总不难做到。
所以就从这个点开始,慢慢体会角色,不管这个爱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然后寻找出其真谛。这同时也是非常真实、非常纯粹,非常迷人的真谛。
表演的全部意义就是去进入到这些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物中去。对我来说,这就是我为什么热爱表演这个工作。
如果你真能分解、参透角色的生活,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离那条界线也就只有一步之遥。
这也帮助我自己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去进入角色的时候,把它想象成你自己不同的面,有些去强化、夸大,有些去减弱。就像一个钻石,你用不同的角度去展现揭示其不同面的光泽。在合适的情况下,那些面展示的完全可能是你自己。
到目前为止,我的表演经历主要还是在舞台上。我爱舞台的那种社群性,以及即时性。
因为舞台表演是你跟现场的观众在分享那些经历,不管表演是好还是差,都只存在于那个瞬间。一旦完成,那就永远结束了。没有两场剧的表演是完全一样的。
我爱的就是这种自发性 (spontaneity),以及那一瞬间揭示出来的真相 —— 那种即时感,那种人生感。
人生的本质就存在于表演中。而这对我来说,就是表演的迷人之处。
最近因为在准备签证申请材料,所以我需要收集资料,证明自己是个“值得留在美国的演员”。所以这也倒逼着我对过去这些年的经历做了很多回顾和反省。
我希望能有一天,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是一个大师。我在自己选定的路上要做到最好。
这是我最大的动力。
-END-
往期作品
(更多请到后台查看)
摄影采访项目 iSeeLA
2019年6月由 Nox Yang 开启
收集洛杉矶的人物故事
公众号 iSee-iSee-
扫码关注 iSee-iSee- (ID: isee--isee)
查看更多 iSeeLA 人物故事
及其他项目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