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設計的精髓 在於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的精髓 在於中間人
緣起
2020年6月2日,很榮幸受邀參加一場關於「硬體產品設計研發階段與需求」的講座,主講人Jax是現任程創科技的CTO,也同時是大同大學的研發技術講師;從手機設計工程師開始做起的他,不只有豐富的研發經驗,也因為不斷橫向學習,更造就他對全方位的研發運作,有深刻的認知。他說,這是一段痛苦的辛酸血淚史,它同時也勾起我在設計單位工作時的回憶;也因為有先前的痛苦,才會成就他成為今日,設計開發公司的技術長。
可行性分析
如何無中生有,穩固地基,就是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課題;在製作產品之前,Jax一再強調新想法與市場的關係;這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量是多少?為什麼消費者需要你的東西?使用者的情境如何?這些情境可以透過5W2H方向去分析;從產品到商業模式,從團隊到為什麼要做,再從地點、時間到怎麼開始;其實有一個最重要的部分在第二個H,要花多少錢(How much?)。分析過後,確定產品定位,再來開發,能大大提高成功的機會。
從作品到商品
一般的設計可分成三個階段,作品、產品、再到商品;首先,會遇到產品化的過程,在此階段的努力,只為達到一個目標,那就是穩定;試想,我們拿到一個藍牙耳機,如果他時常斷線;使用時間短,充電時間長;甚至,是雜音不斷,想必一下馬上就想把它丟掉了,也不可能把它推薦給別人。再來,商品化,就得找行銷團隊,將透過文案等管道,將生硬的成品,轉成讓人心動的藝術品,並打到市場痛點,就此順利上架。
設計的「眉角」
這對於曾為設計人的我來說,是最精彩的部分,Jax不藏私的工程經驗分享;在這邊也跟工程師朋友們公開:首先,軟體的部分,UI/UX的規劃是否有辦法使用者滿意;有了好的介面後,韌體對產品壽命及電池使用狀況,是影響最大的一環,這些都得加入考量,並做很多的測試與認證;再來,電池測試的認證,可以說是整個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命脈,其中,的測試充電器的選用方面,Jax也推薦Apple的Adaptor,可以說是業界最穩定的工具;同時,他也不建議小電器用到大電壓,最好保持在24V以下,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說到機構的部分,可分為三個階段,開模之前的3D Printer 與光固化概念評估,到與模具廠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機構公差與模具公差的拿捏,通常都需要與加工商的模具工程師不斷討論,才能進到下一階段的CNC加工,並進行最後的DVT驗證。
研發整合
這個階段是最能共鳴到我先前在設計單位的經驗,那時的我,在市值15億的半導體設備商,建立設計流程;雖然,這能讓所有的設計夥伴,在同一個平台上溝通,但紛爭還是層出不窮;軟體怪韌體沒有規劃到工作步驟,韌體怪硬體沒有做好空間規劃,而機構又會找外觀設計,因為他們不是從拆件的觀點去設想;簡單來說,每個team有不一樣的斟酌點,以及方便的工作方法,但這樣的方便,往往會造成下一階段的不便,那就會引發一連串的角力,而設計整合就是在做這些的評估,還有開不完的Design review。
中間人的重要
如何讓設計間流程順暢,有強大的Project manager與Product manager兩位中間人就事關重要了;除了熟悉各個階段的技術背景,並有果斷的決策力,適時的取捨,決定產品研發的流暢程度,並影響產品的產出週期。由於,之前在漢民工作時,我們沒有這樣的角色,但導入一個機電整合的工具;因此,我也好奇的問Jax,對這樣的整合工具的看法;以他們公司的經驗,工具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在溝通,當兩個單位,甚至多個單位在對決時,PM是和事佬,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並溝通雙方,讓整體流程順利進行下去。
結語
雖然,我已經離開原本的設計團隊,但曾經的經驗,以及夥伴間的合作,仍時不時在腦中回旋,也成為我不可抹滅的記憶,及原則;相信在未來的團隊合作中,我們不會永遠順利,但如何找到我們的定位,並和諧的配合,就成為我們需要追尋的課題。我想,很多在設計單位的朋友們,都曾遇到一樣的痛點,你當時怎麼克服的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