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漫閱讀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听见那些微小的呐喊|關於老齡的自我實現及夢想支持

漫閱讀
·
·
台灣將要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你有沒有想過在人生的最後那個階段,看似漫長的歲月裡,你有預先設想要過怎樣的日子嗎?扣除掉我們已有概念的退休金、長照、居家照護等議題之外,你有想過老人家們心裡也是會有夢想的嗎?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除了有提供一般老年照護之外,他們也替長者們規劃各種的圓夢計畫,包含騎摩托車環島、組棒球隊、電競隊之外,還有能登上台北小巨蛋去表演!

前言-沒什麼可以阻止夢想的實現!

我曾因為背部開刀的位置很接近脊椎而傷到右上半身的神經,導致右半邊的手常會突然無力,好不容易努力復健恢復了些許,我又因為太沈迷於練習溜冰的某些高難度動作,再次摔傷右手。
這次受傷,徹底讓我的右手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法拿兩三百公克以上的物品超過三分鐘。
由於手部需要全然靜養,我便改靠室內健身車來維持體力,直到雙手可以穩住手把之後,才開始去戶外練習騎腳踏車。
健康的人可能很難覺察騎腳踏車時,雙手是需要一定的發力才能維持人車平衡,甚至專業運動員還會驅動核心力量來連動身軀、手臂到手腕的細部動作,以達到省力及穩定。
但對於右手沒力的人來說,就算騎在空曠地區,腳踏車速緩慢又穩定的狀況下還是很容易突然摔車的。
(偷偷說一下,不論怎麼摔,只要在 傾倒 的那一刻 將手從兩側收回 到軀體前側,就可以避免下意識伸手去撐地而受傷更嚴重。)

當時極度挫敗的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個電影,【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

2007年第一屆的不老騎士紀錄片,於2012-13年間在台灣各大戲院上映

這個紀錄片主要是紀錄2007年時有17個老人家,平均年齡81歲一起挑戰騎摩托車環島!
身體健康狀況各異的他們歷經了體能訓練,團騎模擬,車隊位置安排,各路段安全學習等等,這群加起來一千歲的老騎士們才踏上征途。
這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裡,有老人家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中途退出,但大部分的老人家們都努力到最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就像預告片裡面那個帶著老伴遺照出遊的老人家所說的,這一趟可能是他 人生最後一次 憑自己的力量完成環島夢想,但對他而言,能再次帶著老伴出遊,便是這趟壯遊裡最棒的收穫!

相較於這些不老騎士來說,我只是右手有些許不便,可是我還年輕、也還耳聰目明的,如果連這些老爺爺老奶奶都能逐夢的話,那應該沒什麼可以阻攔我的呀!
(後來復健幾年之後,我也完成了 腳踏車環島 的夢想!)

陪我練車的戰友們

不老騎士的傳說

我也因為這個電影而注意到組織這次活動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關於老齡,大家關注點可能會集中於長照、醫療照顧、居家照護、社區關懷服務、弱勢救濟、送餐服務、協助居家修繕等議題。
但「弘道基金會」還有針對長者所規劃出來一系列的『不老夢想』活動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上述的騎摩托車環島便是包含在內。

初代不老騎士團團長,賴清炎,在接受訪問的時後曾經提及,

人活到八十歲之後,就好像被社會拋棄了。搭公車被嫌棄、歧視;旅遊有人陪了,旅遊團也不愛接;甚至連保險業務員看到老人家都閃得遠遠,好像連為自己生命保個險的機會都沒了!
你們沒活到八十歲,不知道我們的感想,只要給我們機會,我們可以做得事情其實很多!
第一屆不老騎士與他們的團長賴清炎,團長在拍這張照片已經90歲了。

老團長也在2007年環島圓夢之後的第三年離世。
但老團長追夢的不老精神卻持續的延續下來。


不老騎士2018年訓練版- TVBS專訪

2021年版不老騎士精華剪輯

除了環島車隊之外,「弘道基金會」每年也舉辦海選,篩選出三百位老人家,並資助讓他們在台北小巨蛋登台演出!

這樣的演出經驗除了能讓老人家獲得成就感之外,更能讓老人家們「積極迎老」,並且可以讓共同參與的民眾對於【老】這件事情 建立正向觀感。
製作紀錄片的用意,也是希望可以擴散這樣的概念,進而讓整個社會對於老齡人口能 更為友善!

除此之外,他們還組了「不老聯盟棒球隊」,聯盟總共有16支球隊,562位平均年齡62歲的不老棒球員與志工球員,分布於台灣五個縣市。

2021年起也開始籌備「不老電競戰隊」。你沒看錯,就是打電動的戰隊!

每次看到電子報裡他們為了高齡的爺爺奶奶辦活動的花絮,就算只是帶著他們去河濱公園健走的照片,都會讓人看完忍不住心情變得很好。
所以他們基金會一直是我長年會捐款對象之一。


關於老齡的夢想支持

坦白說,在接觸【不老騎士】的紀錄片前,太過年輕的我從未想過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心裡可能也還有夢想!我以為,到了那個年紀......可能就沒什麼想做的了!
但現在我已經知道這種想法錯誤的離譜!

老人家的夢想不一定就像【不老騎士】一樣會想去環島,也不一定像電影【一路玩到掛】的主角群燃燒著生命最後的力量跑去高空跳傘,賽車,或是爬喜馬拉雅山 (我這篇文章裡有放電影心得)。
可能就只是像 俗女養成記 中的陳嘉玲的阿嬤一樣,只想在生命的最後階段 ”實現自我、作回自己”。

若我們還是抱持著
老人家最好就待在家裡不要在外面亂跑“
這樣的想法來看待身邊的老人家們,那他們也就太辛苦了!

在【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紀錄片裡面有提到,不只大部份老人家的子女,就連參與的志工們,在活動初期也不全然支持這些老人家們罔顧健康的去冒險。但透過後來的陪伴,他們完全能感受到老人家們展現出來的決心,這才願意傾全力的去支持!


人人家裡都有的兩個老寶貝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我的爸媽年紀也漸長。他們的身體狀況都不算太好。
相較於一直強迫他們在家休養,我比較傾向於 支持他們去作想作的事情

我媽媽因為膝蓋退化不能久站,久走,但又喜歡去日本泡湯,所以在疫情發生之前,我每年都會帶她去賞楓、泡湯。
不能久走的解決方案就是減少需移動的景點,或是直接參加旅行團,這樣老人家可以減少步行的機率,並增加休息的時間。
這兩年雖然因為疫情沒法出國,但還好在今年三月份,台灣還沒陷入疫情危機時,有先開車載著她去賞遍埔里、國姓、水里美麗的櫻花林。

我爸爸中風後的初期,右半邊行動不良,邏輯思考還有口說能力也有受到影響。
但由於他沉迷種樹,為了讓他開心也就由著他去。看著他搖搖晃晃、舉步維艱,仍堅持自己爬上爬下的採摘樹葡萄.....在一旁看著真的是很膽戰心驚。
但直到現在,他已經能不靠輔具,很穩健的自行走路,雙手力氣差異也不大。
現在也能重新拿起紙筆寫文稿,戰社論的犀利也還是一如當年。

時不時再跟他戰一嘴天是藍的、山是綠的,他就要開始拿從古到今的各種君王故事來跟你爭個輸贏(他原本就是個歷史系教授)。
坦言說,在他剛生病的前半年,我們以為這個名嘴已經沒機會再展現他那口若懸河的才能,還有他那堪比歷史百科的大腦可能再也沒正常運作的一日。
想不到現在竟能恢復到這種狀態,真得讓人覺得很感恩啊!

不得不說,一但讓老人家動起來之後,真的都比躺著靜養時還顯年輕。


人人都能盡點心力來促成高齡友善

根據台灣國發會在2020年8月所釋放出來的 高齡化時程報告
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 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
目前勞保的退休年齡已經延後至65歲,女性平均可以活到84.2歲,男性可以活到77.7歲,那退休之後的13~25年間,除了考量基本生活費之外,這樣漫長的歲月裡你有沒有想過要過怎樣的日子?

屆時等我們老時,平均壽命可能還持續往後延長,或許我們身上也會帶著些許的不適或是不方便。若是整體社會能對老齡人口給予更多的友善與支持,我們所會經歷的辛苦就能少一些!

Photo by Kindel Media on Pexels.com

我上班的公車路線會經過市場、大型公園、登山口、火車站等,所以就連上班時段也會有很多買完菜或是運動完的老人家們不斷的上下車。
而這條路線的司機們也都會花時間等老人家們確實坐穩才起動。
這樣一個站點可能就會拖上幾分鐘,沿路站點累積下來所置後的時間,對於要趕上班的人來說本該是件焦慮的事情,但大家都很習以為常,我也沒看過有人因此而抱怨司機。

這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但像這樣 小小的善意累積起來也會醞釀出大能量的


後記

不得不說 弘道基金會的官網 SEO 應該做得很不良(嘆氣),好多很棒的內容並不容易透過Google搜尋得到,所以我今天才想把這些年我所了解過的內容提出來分享。
大家可以逐一點擊上方官網頁面連結更了解這個基金會。
雖然他們總部在台中,但是服務據點包含了台北市、新北市、彰化、嘉義、高雄、屏東。 & 募款方案 連結在此

當然,關注這個老齡議題之外,也別忘記撥時間出來抱抱家裡的老寶貝們!


關於老齡到往生前的那段歲月可能會面臨的困境,我想要推薦一本書作為今天這個議題的延伸閱讀: 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作者簡介】Hi,你好,我是【漫閱讀】的站長,小蔓。想要買書不踩雷,收集更多書單,歡迎來到我的閱讀天地看更多! 👉漫閱讀文章索引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https://liker.land/maneva1013/civic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