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二三事(之八以及一些求職經驗分享)

老闆我想下班
·
·
IPFS
·

實習結束後,我2016年9月把女兒從台灣接回美國。我在實習前,是在台灣的銀行一間紐約分行上班,在銀行放款部門做了兩年,之後因爲紐約開始嚴格檢查台資銀行的防制洗錢法遵,我因為有法律背景被調去法遵部門弄KYC,看匯款金流有沒有可疑和是否牽涉到制裁國家。

我在那間台資銀行做了三年多,台資銀行在紐約的放款業務就是參與聯貸案和幫台商在美國的業務或是不動產開發融資,我跟一些外商主辦行對接,充分感受外商大銀行的「傲氣」,但他們有驕傲的本錢,大多數人都是名校畢業,高富帥、白富美,精英氣息濃烈。當他們面對英文不好、講話有口音、社交能力不好以及不夠presentable來自亞洲鬼島的島民時,難免「甲方」態度就出現了,可以理解,電話上講話冷淡沒耐心的冷冰冰的氣息,在電話另一頭的我都可以感受到,我還是硬著頭皮要跟他們談。我因此很嚮往可以去外商銀行上班,我一直有在投外商當地銀行的工作,但都沒有結果。

另外我工作的台資銀行很明顯從台灣外派過來的職員,就是比在紐約當地雇用的職員地位高。這真的是事實,我是當地雇用的,基本上薪資福利都是外派的職員好,當地雇員很多做了十幾二十年,還是拿個Clerk 或是Senior Clerk的職稱,在台灣外派來同等資歷的,不是副理就是經理了。然後業務是當地雇員在扛,因為外派來的通常都老屁股英文都不太行,很多不敢出去跟美國或是歐洲銀行的老外講話,但還是薪水高,上班睡覺然後等任期滿升等去下一個站。總之,因為可以預見自己的未來,所以我知道我必須要走。

另外,我的婆婆和夫家的親戚也是我轉職很大的推手,因為從我在台資銀行上班開始,知道我的薪水後,這些人就三不五時可憐我,常常言談中就說我很慘或是講話很酸什麼不是高學歷嗎為什麼還比不上誰誰誰在某某地方上班的薪水,在血汗銀行上班,然後又沒福利,不像夫家的誰誰誰可以爽爽過怎樣的。我光是生小孩後放產假沒有薪水或是產假很短也可以被這些張三李四拿來說嘴,真的,為了這些人我真的跟我先生吵架吵得快家庭破裂要離婚了,但也因為他們,我更加深我要換工作的決心。謝謝他們,即使這些人現在依然是我人生中需要克服的課題。


我開始研究每個目標銀行的招聘標準和流程。因為我的經驗跟聯貸案相關,目標銀行辦聯貸案的是投行的DCM以及客戶coverage部門。每間目標銀行網站都是會有recruiting的頁面,進去會看到experienced hire 以及student program。Experienced hire目標銀行多半都是在各自銀行間的人跳來跳去,我試了發現我這種名不見經傳的鬼島銀行的人連面試都拿不到。所以我就去研究student program ,發現如果我去唸個名校MBA再搭配我三年的工作經驗,我可以去申請summer associate program先從實習生開始,再找機會轉正,因為目標的幾間銀行large intake都是從實習生開始,我覺得這是我可以切入的點。

但因為家裡條件沒辦法讓我當個全職學生,我需要找可以讓我邊工作邊念MBA的學校,曼哈頓下城區的一間商學院有這樣的program,我就去申請然後上了。就這樣開始邊上班邊讀書的日子,因為台資銀行的好處是不火人,可以準時下班,所以我可以兼顧工作與學業。因為讀書我認識一些在投行工作的同學,自己也參加學校辦的公司招聘輔導,得到很多資訊和指點如何進入summer associate program。


我的目標是2016年入職,所以要在2015年就要申請。除了學校的資源外,以下是我當時找工作有用到且覺得有用的工具。但時間久遠,說不定已經沒用了,只是純粹經驗分享。各位讀者大大們相信比我更有經驗,如果寫不好請多包容。

1.Knock Them Dead -The Ultimate Job Search Guide」by Martin Yates

  •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的點是,履歷需要客製化,不能一份履歷丟所有工作。因為現在公司的HR都有電腦軟體去篩選履歷,可能我們履歷根本沒人看就被刷掉了。這本書教我去看想要工作的job discription ,然後要把常常出現的關鍵字和技能要求放到我們的履歷裡,這樣可以至少讓我們的履歷通過機器篩選被真人看到。
  • 公司頂多花個一分鐘看履歷,所以要寫重點。不是寫流水帳交代自己工作的經驗,要把跟申請的工作最相關的工作經驗寫在最前面的bullet points中。然後第一個字永遠擺動詞,多強調數字以及成就,以及自己是怎麼做到的,這樣比較能吸引人讀完。
  • 最後,這本書有提到準備面試,任何問題都要準備至少三層以上的延伸問題。因為面試官可能會追根究底就自己的闡述繼續追問下去,所以我們在準備面試的時候都要把所有可能的延伸問題準備好。
  • 這本書跟我在學校求職部門的教學很多都很吻合。比方我最開始的履歷就是寫我負責聯貸案的溝通以及撰寫信貸報告。我跟學校輔導教官討教以及看了這本書後,以下是幾點我在申請工作的履歷真實寫的,我一共拿到四間銀行面試,但因為個人隱私我把一些私人資訊刪除。
  • “Underwrote xx syndicated loan participation transactions by projecting the repayment ability of borrowers and analysing credit facility structures; resulted in $xxx approved credit lines.“
  •  “Pioneered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xx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y making cold calls and networking with counter parties; resulted in the origination of $xx syndicated loan participation transactions xxxxxx“

2.Breaking into Wall Street

  • 這是一個需要付費的投行工作申請相關的資料庫,裡面有所有投行面試的可能問題,technical 以及behavioral 都有。好處是,題庫都有建議的答題方向,甚至是擬答。投行面試很喜歡問怎麼算一間公司估值,這個網站幫了我很大的忙,因為在學校學的時候只是學一個概念,但這個網站是走實用路線,教你怎麼用很簡單扼要的方式回答面試官問題而不會繞圈圈答不到重點。
  • 我後來把所有銀行都申請後,就開始啃這裡的所有面試題目,每天練習個十題,然後都要準備三層的面試題目。當時我記得很清楚,因為我老公在紐澤西上班,他要早上六點半就把我跟女兒載到公司自己才能趕去上班,我就帶著還在睡或是醒了在玩還不到一歲的女兒快七點進到公司,我一邊在公司的員工休息區帶她然後一邊準備面試內容,等到八點半公司旁邊的托兒所開了我再把我女兒帶去給托兒所回公司等九點上班。這樣的日子支持我的就是一個信念,我要離開這裡然後我想要讓我的夫家那邊的人都閉嘴。
  • 後來我上了企金的實習,在正式上工前,我還有繼續用這個網站學習怎麼用excel建模型和熟悉快捷鍵以及學習設計投影片。

3.Chase Dream 追夢網

這是一個大陸的論壇,除了討論gmat外,也有討論投行申請的專欄。我申請工作後就常常看這個網站,因為很多大大都會無私分享過去的面試經驗,被問到的問題。比方我去了某場面試,很多大大也會在這裡分享同場面試的經歷。這也是個很好的資訊站知道自己面試是不是沒戲了,因為銀行的面試都是有很多輪的,如果有人說他已經拿到下一輪面試邀請但是自己沒有的話,那應該知道自己是沒上的,也就不用苦苦的等候了。


另外,我在申請時也有準備cover letter ,這個我已經不知道現在求職還要不要這個了。總覺得這個很雞肋,但不寫又怕這樣會不會就不夠真誠而失去面試機會。我第一段簡單介紹自己現在的狀況,然後開始講為什麼我自己是個good fit並給予實際例子,最後再拜託公司給我個機會,但我覺這個應該沒人看,但我還是寫了。

我當時只申請香港的銀行實習,因為我英文非母語,也非長春藤大學畢業,我不可能跟美國人競爭。會選擇香港,因為這邊是亞洲金融重鎮,大銀行都把亞洲總部設在這裡,加上當時大陸經濟蓬勃發展,銀行需要會講會寫普通話的人,所以我覺得我申請香港的比較有希望。我都是去每間銀行網站投遞申請,然後密切注意每間銀行什麼時候辦info sessions。如果有辦在紐約,我都會去。這個就是招聘說明會,請一些銀行內部的人來分享他們的經驗,然後就會各自散開networking時間。都是一個銀行內部的人旁邊圍著十來個的求職者,大家拿著飲料,在專業的微笑下尬聊。大部分都是銀行的人講,常常講完氣氛會冷一下,然後有好心的求職者忙著遞話題繼續尬聊下去。

因為我去的都是專給香港program辦的,去的都是華人求職者。我覺得華人比較吃虧的地方就是在這種社交場合大家都不太知道怎麼閒聊,或者很comfortable地去融入。大家可能從小就是讀書,考試技能點滿,但玩樂社交技能可能有待加強。我最近看一篇wall street journal的報導,這屆和上屆的畢業生因為新冠肺炎重創求職市場,美國大學的求職輔導官已經不建議學生只去求職網站投履歷了,他們都建議學生要更積極的去聯繫校友和親人幫忙networking介紹工作,甚至要鼓起勇氣發cold emails和打call calls。我覺得以前把書讀好就可以找工作的概念要徹底去除了,以後的小朋友找工作更看重個性以及銷售自己的能力。

因為銀行會怕求職者電郵轟炸招聘會的銀行內部人士,所以都不會給我們名片。而且去的人那麼多,也不會被記住。但這個招聘說明會還是得去,原因是當有面試時,你可以提到你去了這個招聘會跟誰聊,既可以顯示你的積極態度,也有可能剛好面試官跟那個人是認識,面試就多了點共通性,可能會有點加分。


今天打太多了,怕讀者看了會睡著,面試的部分我就下次再寫了。謝謝大家的時間。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