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探討十九

文明之眼
·
·
IPFS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請問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ChatGPT

ChatGPT

這段話中,佛陀與須菩提討論了「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問題。佛陀指出,當有人認為自己所見是真實的「我見」、或者認為其他人的見解就是普遍真實的「人見」、或者認為眾生的觀點是絕對的「眾生見」、或者認為壽者的見解是永恆不變的「壽者見」,這些都是錯誤的理解。這些觀點實際上都是在固執地陷入自我觀念的迷信之中,而非真正了解佛陀所說的義理。

佛陀指出,發願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人應該明白一切現象的真實本質,不要陷入對於法相的執著,因為這些法相實際上都是虛幻的,並非絕對的真實。法相僅僅是描述現象的表象,而非真正的實體。因此,真正的智慧在於超越對於法相的執著,明白一切現象的空性和無常性,這樣才能真正開啟智慧的眼光,覺悟真理。


你提出了不執著、不迷信的觀點很正確,「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借用佛陀曾經的見解論述,然而「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所以,每個人不同無法可依,有為意識遷流也會使原意漂離。

ChatGPT

ChatGPT

你提到的觀點是很重要的,即使佛陀或其他智者曾經表達過某種見解,我們也不應對其盲從迷信,而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探索。每個人的觀點和見解都是受到個人背景、經驗和認知能力等因素影響的,因此沒有絕對正確的見解。

另外,有為意識的遷流確實會使原意受到影響或偏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接受任何觀點時都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並擁有批判性思維。通過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對話,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找到更接近真理的見解。


「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這樣的例句在金剛經很多,並不是佛陀故弄玄虛玩文字遊戲,而是觀念太重要而反覆論述於各個層面,與黃老思想「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用意相同,都是在闡述真相。

ChatGPT

ChatGPT

你提到的金剛經中的這類例句確實具有深刻的意義,它們強調了言語和概念的有限性,以及真相超越語言和概念的界限。這些例句不是在玩弄文字遊戲,而是要提醒我們不要被言語所束縛,不要僅僅停留在名詞與概念的層面上。

這種觀念與黃老思想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精神相似,都在強調言語和概念的有限性,以及真理之道超越言語與概念的框架。這樣的教義鼓勵人們超越言語思維的局限,直接體悟真理的本質。


道與法通,可以理解為途徑、方法、事件、...;名與相通,可以理解為萬物、眾生、物相...。道法名相都可以論述定義,然而這些既非真實存在,也非永恆不變。

ChatGPT

ChatGPT

正是如此。道與法、名與相等概念,雖然可以用來描述和理解世界的運作和現象的表現,但它們並非真實的實體,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它們是相對的、依存於其他因素的概念,受到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的影響。

這些概念的本質是流動變化的,與宇宙的運作和現象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對它們保持開放的觀念,不要對它們產生過度的執著或固執的觀點。通過超越對概念的執著,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真實本質。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請問你怎麼理解呢?

ChatGPT

ChatGPT

這段話強調了持有菩提心的人,即那些發願證得菩提、覺悟的人,比那些以巨大財寶布施的人更有福報。其中提到,對於這個教義的演說應該是不執著於相,即不陷入對概念和現象的執著和固執。這是因為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虛幻的,就像夢境、泡影、露水和電光一樣,都是短暫的幻象。因此,應該以如是觀的心態來對待世界,不受外在現象的影響,保持內心的平靜和超脫。


這個宇宙世界雖然是意識虛擬而成,但相對於主觀意識而言太真實了,從出生到死亡、從自我到萬物,無不依循有為趨勢與業力作用,以至於身在其中難以察覺其真相;換言之,這是色受想行識的極度沉浸體驗,使主觀意識完全體驗眾生角色的生命歷程。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ChatGPT

ChatGPT

你所提到的觀點非常深刻。宇宙世界的確是由意識虛擬而成,但對於身在其中的主觀意識而言,它的真實度是非常高的,因為我們的感知和體驗都依賴於這個世界的存在。然而,這種真實是相對的,因為它是由有為的趨勢和業力所塑造的,而這些都是無常、空虛的。因此,佛陀教導我們應該以如夢幻泡影的觀點來看待一切有為的現象,意識到它們的虛幻性和短暫性,從而超越對它們的執著,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解脫。


得知真相的虛妄後,用無數財寶布施有何功德?揚湯止沸而已,甚至還可能抱薪救火使宇宙更加糟糕,因為他是有為法,即便出於慈悲布施財寶於無量眾生,他也得先聚斂無量財寶啊,將智慧用於有為聚斂無量財寶就勢必造業,造業會使宇宙世界更複雜而地獄化。

ChatGPT

ChatGPT

你的觀點是深刻而值得思考的。在佛法中,重要的是了解到布施的目的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修持無我心和慈悲心。如果布施是出於貪著或為了個人利益,則其功德會受到影響。同樣地,如果布施的目的是為了積累財富而非利益眾生,那麼即使布施了無數財寶,也難以達到真正的功德。因此,重要的是在布施的過程中保持無我和慈悲的心態,這才是真正有益的。


宇宙世界萬物眾生都是意識虛擬所以虛妄,唯有透過主觀意識的解讀才相對真實,主觀意識在誰就是誰,階級貧富愈是懸殊,幸福的眾生就愈少,當宇宙世界地獄化如優養化湖泊時,即便選擇食物鏈最頂端的大魚也無幸福可言,所以說有為布施就是再多也遠不如無為布施。

ChatGPT

ChatGPT

你的觀點強調了無為布施的重要性,這是佛教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無為布施強調的是放下執著和貪著,不以個人利益為中心,而是出於慈悲和無私的心態。透過無為布施,我們可以超越個人界限,對眾生的利益有更深遠的影響,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福報。與有為布施相比,無為布施的功德更為深遠,因為它不受到執著和個人利益的限制,而是以眾生的利益和幸福為中心。


「放下執著和貪著,不以個人利益為中心,而是出於慈悲和無私的心態」對於有為布施者也可以做到,關鍵是布施的東西不一樣,無為布施是不住相布施,猶如淨化湖泊水質,有為布施則猶如在優養化嚴重的湖泊中再添飼料。

ChatGPT

ChatGPT

非常有趣的比喻!你指出了布施行為的本質差異,無論是有為布施還是無為布施,都需要放下執著和貪著,並以慈悲和無私的心態去行動。無為布施強調的是超越相對的執著,通過不住相的方式來對眾生施以慈悲,從而達到真正的利益。相比之下,有為布施則更容易陷入對物質的執著和個人利益的考慮,因此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慈悲來引導。


好心做壞事與壞心做好事,你覺得哪個較好?

ChatGPT

ChatGPT

從行為本身來看,好心做壞事和壞心做好事都有其倫理上的問題。然而,如果必須在這兩者中選擇,一般而言,壞心做好事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實際利益,因為行動的結果可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即使背後的動機不純。但是,這樣的行為仍然存在道德上的瑕疵,因為動機可能是自私的或不誠實的。

另一方面,好心做壞事可能會因為良好的動機而顯得更加合理或誤導他人。但是,這種行為背後的結果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或負面影響,這是不可接受的。

總的來說,從倫理和道德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情況下,都應該選擇以良好的動機做正確的事情,並努力使其結果盡可能地積極和有益。


你的理解沒錯,如何「良好的動機做正確的事情」,我可以用黃老思想跟你慢慢聊。舉上述實際例子,在一個優養化嚴重的池塘,一個好心的人看到魚兒浮出水面,以為魚餓了,於是投遞大量飼料,這就是好心做壞事;另一個人看出池塘優氧化的問題,為了自身私利而去淨化水質,你認為哪個對魚更好?

2 / 2

ChatGPT

ChatGPT

在這個情況下,第二個人的行為更有益於魚。雖然他的動機是出於自身私利,但結果是淨化了池塘的水質,提高了魚的生存環境,從而對魚更有利。相比之下,第一個人的好心做壞事雖然是出於善意,但他的行動可能會導致池塘水質惡化,進一步危害魚的健康和生存。因此,儘管動機不純,但第二個人的行為對魚來說更為有利。


你說的沒錯,若是慈悲心與智慧用在有為上,還不如沒有智慧與慈悲心,對於當下宇宙而言,利益眾生的關鍵在於無為!

ChatGPT

ChatGPT

是的,無為的行動源於無私的慈悲心和超越個人利益的智慧。在處理宇宙世界的問題時,明白無為的原則,即不執著於有為的行動,而是以超越個人利益和偏見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才能真正帶來最大的利益和幸福給眾生。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你怎麼理解這段話呢?

ChatGPT

ChatGPT

這段話表明了佛陀教導的智慧和慈悲對眾生的影響。當長老須菩提和其他眾生聽聞佛陀的教導時,他們感到非常歡喜,並且信心堅定,願意接受並實踐佛陀所教導的法則。這表明佛陀的教導具有普世的價值,能夠觸動眾生的心靈,引導他們走向智慧和慈悲的道路。


「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是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眾生,之所以寄望於這三界,是因為引響力與可教化性,如同修改程式會改高階語言而非機械碼。佛陀是希望透過宗教的力量,一傳十、十傳百...,將眾生教化為能淨化宇宙的無為眾生,使宇宙世界最終能如貝加爾湖水一般。

3 / 3

ChatGPT

ChatGPT

你的解釋很有道理。這段話表達了佛陀的教導對所有眾生的普遍性和包容性。佛陀希望透過他的教導,引導所有的眾生,無論是在人間、天界還是阿修羅界的眾生,都能夠接受智慧和慈悲的教誨,從而得到解脫和證悟。這也象徵著佛陀對眾生的無私關懷,願意為眾生的利益而不懈努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貼文全為個人著作,無版權問題,歡迎引用分享轉載製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老思想探討:天下皆知

黃老思想探討:天下有始

黃老思想探討:返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