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發電第二季 | 書寫東南亞系列主權爭議
東南亞主權爭議自今年八月開始的寫作系列,已經圍繞馬來西亞完成五篇,是我針對國家邊界的思考與書寫。
我們對於「國家」的想像,經常在不自覺情況下,受到具體邊界的影響。例如當我們說「國家如何對待國民」,這裡的國民經常是指「在特定邊界內有關係的人」。又如談起容易激起國家民族情緒的「侵犯國家領土/空/海」時,邊界為何是畫到這裡,而不是多一點或少一點?而絕大部分時候,我們「國民」都很少參與決定邊界的劃分協議。
選擇「東南亞」為對象,與自己出生地和熟悉度有關。近年來,「東南亞」常以一個整體的方式出現在台灣社會,但「東南亞」從過去到現在都因其多重交織的歷史和發展差異,難以被當成整體。其與邊界相對一致的日韓,或是雖然版圖改變,大部分統治者仍以「中國」自居的中國不同,東南亞的現代國家無法畫出一條單一的前朝遺產繼承系譜,而可能早已由不同的現代國家延續。這時也不妨回過頭省視,東北亞單一繼承敘事,是否真如所認知的想當然?
我在開始書寫東南亞主權爭議系列後,也留意到在華語世界,這是一個大家都意識到(東南亞國家有主權爭議),但很少書寫的部分。又因為中國的關係,這類題目的華語書寫基本聚焦在南中國海的九段線爭議,而鮮少留意到其他地方。若能理解東南亞各國在歷史發展,以及彼此處理主權爭議的做法,在如今特別愛強調「現實政治」與「國際現實」的環境裡,是否能提供不一樣,但同樣很「現實」的理解方式呢?
以上是申請計劃經費說辭,主要還是我想要寫。
預設讀者是對會想理解這類題材,或是基於各別原因,需要接觸相關資料的讀者。結構上會傾向梳理交互發展的脈絡和現況。已寫成的五篇文章,含在標籤#東南亞主權爭議。
已書寫部分:
沙巴和已消失的國家:已經從歷史消失的蘇祿蘇丹國,以及聲稱繼承蘇祿蘇丹國政治遺產的菲律賓,向馬來西亞追索沙巴主權。
宣稱和實質主權的白礁島:白礁島在歷史上屬於柔佛蘇丹國(如今為馬來西亞一部分),但是在有效管理原則下,最終被判予新加坡。
汶萊不可放棄的林夢,和已經放棄的汶萊:汶萊版圖遭分割為兩塊,林夢即位於兩者之間。獨立後的汶萊一直向馬來西亞追索主權,直到2009年才間接放棄。
西巴丹島和未解的海權爭議:經過系列調解無效,西巴丹島最終被判予馬來西亞。只是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國更在意的油田海域,並無法隨之解決。
低調爭議的丹絨達督:基於1976年邊界劃定認知差異,丹絨達督是馬來西亞與印尼之間,少數無法透過協商解決的陸地邊界爭議。
未來計劃:
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10月)
紐幾內亞是大洋洲與亞洲的陸地分界,西邊為印尼所屬西巴布亞(West Papua),東邊為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與其他例子不同,兩國沒有明確的邊界爭議,但又因雙方皆無法有效控制邊界,進而演變成難以說清的侵權爭議。
印尼和東帝汶(11月)
東帝汶自2002年從印尼獨立,隨著兩國關係迅速正常化,已經解決大部分主權爭議。如今主要焦點落在Oecusse,一個位於印尼西帝汶範圍內的東帝汶屬地。
待完成有名的東帝汶 vs. 澳洲海域爭議後,會再往北,書寫泰國。
暫時沒有預計結束時間,可能會一直寫到離開我的守備範圍,又無法透過閱讀補充為止。
我很可能不會書寫受到普遍矚目的東南亞與中國的南海爭議,主要是因為相關討論文獻已經很多。我期望的是在寫完這個系列,認識到東南亞各國歷史與處理主權爭議的方式後,能有(至少是些微的)不同想法。
文章可以保證原創與首發於Matters。之前秉持「反正免費寫了就讓更多人看見」,會在間隔一段時間後,搬運到方格子。雖然每篇都被帶到觀點的「推薦閱讀」欄位,從後台看,點閱數也算中等。
如果你覺得這個系列在Matters是有價值的,還請支持本篇。如果覺得題材有價值,但被寫壞,也不妨留言分享想法(不需要禮貌拍手沒關係),畢竟這系列蠻冷清的(...)最後,本系列是在發電計劃前開始的,原則上,書寫計劃不會受到通過與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