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簽名已經被我父母賣掉了,我正努力減少他們帶給我的影響

洛洛
·
·
IPFS
·
我的簽名已經被我父母賣掉了,好像我這個公民身分能享有的一些好處被他們用掉了。
圖源:Pexels

對很多人而言,簽名是種負責的表現,代表一種協議、一種承諾,雙方都要對對方負責。

對小時候的我而言,只是被逼著寫好多筆劃,不情願,但是迫於形勢非簽不可。(我的名字中有一個字很複雜,即使到了今天我仍然寫不好)


小時候父母會用我跟弟弟的名字做投資,即使到了三十多歲的今天,我仍然搞不清楚他們究竟用我們的名字做過什麼、買過什麼,只記得偶爾會有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來家裡,和大人說很多話之後,大人就會叫我們到客廳,在一張張寫滿字的紙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如果字太醜還會被要求重簽,到最後那種「要我們簽名的叔叔阿姨」一出現,我跟我弟都會特別小心、緩慢地寫下自己的名字,生怕一不小心又要重來,重簽不打緊,比較討厭的是大人的嘆息、無奈、以及責怪。

這件事從小到大持續地發生,每年一到兩次,即使在我們成年之後仍然有,記憶中最後一次,是我剛開始工作不久的事,母親打算買一間小套房,用我的名字貸款(因為人生中第一次貸款可以分很久慢慢還,或是利率比較低,我不是很確定,反正機會被她用掉了)。又是一個不認識的叔叔,帶著一疊寫著密密麻麻字的紙,跑來我工作的地方找我,要我在午休時間趕快簽一簽。

我試著當個成熟的大人,想先看過那些字之後再簽,卻不斷地被催促,最後還是沒有成功看完所有的文字。(而且說實在的,明明都是中文,但是那些條約什麼的真的看不太懂)


或許會有人說:「真好,代表你家大人提前為你投資啦!什麼都不用做就有資產耶!」但是對我而言,目前為止我沒感受到什麼好處,都是困擾而已。

大學時被智齒所苦,後來找認識的長輩幫我拔掉了。我媽知情之後不斷地唸我,要拔牙怎麼沒有告知、怎麼可以自己決定拔牙之類的,但對我而言就是痛了要處理啊!事後想想,除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外,似乎是因為有保險,可以申請理賠。

畢業後我試著辦郵局的帳戶,結果郵局的服務人員說我已經辦過了,而且因為一個人只能有一個帳戶,我不能再辦。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我辦證券戶頭時,對方說我已經辦過了,但是可以把控制權搶回來,因為不想驚動到父母,我只好放棄,還換來行員的嘲笑。(說到這,我覺得這行員不太好,不過也不能怎樣就是了,後來又因為各種原因,那家銀行被我列為拒絕往來戶)

要辦信用卡處處碰壁,因為身上有貸款。

最近則是因為先生買了房,要申請自用住宅(好像可以税比較低),對方說我名下已經有房子被申請了,夫妻只能申請一戶,所以我們真正住的房子不能申請。


一般來說,父母利用孩子的名義操作一些投資還可以理解,但應該要在孩子成年之後慢慢把主權還給他們吧?我家卻是父母永遠都覺得我們是小孩子,一直到出社會了還想掌控我們,後來因為某些事情與家裡鬧翻,這些簽了名的各種契約自然沒有轉移給我們,就變成不知該怎麼處理的爛帳,才會造成這麼多麻煩。

諸如此類的事件,常常讓我覺得我的簽名已經被我父母賣掉了,好像我這個公民身分能享有的一些好處被他們用掉了,隱約會覺得有點不開心,但說真的對生活造成困擾嗎?其實也還好。


保險的問題,只要不在乎理賠,其實可以當做不存在;信用卡的問題,慢慢地找其他銀行,也是有願意給我辦卡的;郵局不能辦戶頭,我就到銀行辦,很多銀行可以一個人不只一個戶頭的(而且有趣的是現在很多銀行綁定手機app,我反而可以偷窺父母在「我名下的戶頭」裡有多少存款);證券戶一樣找其他銀行的辦就好,這麼多家其實沒差那一家。至於自用住宅的稅務,嗯,反正先生說一年也就差個幾千塊,為了不要驚動到我父母,就算了吧。

至於貸款,反正房子是我名下,如果哪天他們耍賴不還貸款,我就把房子賣掉來還。(其實我不確定這招可不可行,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的話可能還是會先參考律師友人的意見)


這幾年有隱約感覺到隨著我年紀越來越大,簽下的東西越來越多,父母幫我弄的這些雖然仍然存在,但是在我生命中的比重越來越小。

現在的我,因為累積了信用記錄,要辦卡或是貸款都比以前輕鬆,也有了固定的銀行戶頭,父母幫我弄的這些契約,幾乎只有報稅的時候會感受到重量了(因為我名下的證券戶還有資產要報稅,但其實也沒多少啦可能只差幾十台幣)。

從各方面來說,雖然知道父母對我造成的影響不可能清零,但我還是漸漸奪回自己人生的主控權。連這些契約也是,他們不會消失,但我會用更多東西來淡化他們。

我要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即使不是他們所希望的,仍然要試著活得自由、活得燦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洛洛插畫學徒、愛貓人,願望是不要成為無聊的大人。 🍄插畫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mia6/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中世紀女子:英格蘭農村人妻的日常》

楊腓力回憶錄《找恩典的人》

爸爸的小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