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活动(1):学科分化是否让交流的距离更远?

凌渊
·
·
IPFS
·

我不擅长写活动文案,所以就让我们少谈情怀做动员,简单直接地进入主题吧。

活动灵感和规则讨论可以看这篇文章:活动意见征询|尝试发起一次平和理智的讨论


活动目的:

尝试了解,在大部分参与者都努力保持冷静,充分运用理智的情况下,会呈现出怎样的讨论氛围,能诞生什么有价值的成果。

本活动参与方式与一般活动不同,参与者需要在文章评论区进行讨论,不必写文章关联活动文章,因为这就是探索“社区讨论”的实验。


讨论规则:

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针对他人言论进行质疑或反驳时,指出同意和反对的部分并说明原因。

不对他人进行攻击、辱骂、嘲讽和挑衅。

避免揣测和评判讨论者个人的动机、情绪、思想和知识水平等等。

如果对方的言论令人不适或违反规则,建议讨论者直接向对方指出问题,无法在内部解决问题的话,可以请管理者提出警告或直接屏蔽。


自我审视:

我是带着情绪在发言吗?

我的评论是否与话题相关?

我的评论有没有兼顾到旁观者的观感?

他人是否有可能从我的评论中得到收获?

我是否急于批评或反驳他人,却没有考虑到这段回复对旁观者是否有价值?我们讨论时采用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是否足够清晰?


讨论建议:

如果看到不认同的言论,希望直接提出意见,进行讨论,而非简单地按倒赞。

尽量少用特殊名词,专有名词,或者在使用的时候,给与通俗的解释,这是为了让大家能在一个共同的话语体系中去讨论。

尽己所能,做出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发言。发言标准不做限制,可以谈论个人见闻和意见,也可以清晰地阐述论点和提出论据。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言论值得获取精选推荐,请在发言后自荐并说明理由,如希望和更多人进行交流,希望将评论作为优秀示例等等。


活动理念:

大部分人在公开讨论时,只会顾及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潜在的观众的体验,也不会思考讨论究竟有无价值。这个活动就要求参与者在进行讨论时顾及他人的感受,经过思考再审慎发言,去除情绪化的表达,尽量避免个人化的表达。

活动不要求讨论者在某个领域具备专业水准,也不要求讨论者发言时必须给出“证据”或“理论”,讨论者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无论个体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如何,凡是经过认真思考和严格审视后发表的言论,都具备一定的价值。

尽管许多人认为让“大众”参与讨论会让降低质量——微博和知乎等网站的内容质量的确因用户素质参差不齐而大幅降低,但应该看到的是,“大众”接触和参与各类话题讨论,是开放的网络社区难以避免的趋势。互联网不属于某种特殊群体,我们无法,也不应无视“无知”或“愚昧”的人的声音。这种讨论,或许也可以作为各位市民的网络交流训练。

我希望,这些讨论不仅仅能影响到我将举办的活动,还能影响到Matters未来的社区规则和风气。


活动流程:

本文发布起至5月21日24时为第一期讨论的时间,此后视参与度和讨论效果决定是否发起第二期讨论。

活动结束后,我会在发报告文的同时发诉讼文,诉讼所有在活动中违反规则,对他人进行攻击的人。


奖励分配:

活动请求Matters社区基金支持。倘若两期讨论活动顺利结束,会将奖金平均分为两份,平均分给两期活动的参与者。只要是贡献出有效讨论的人,就可以获得奖励。


温馨提示:

因在微博和知乎等网站交流的经历,本人对嘲讽、吵架和辱骂等言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如果看到这类言论,可能会不受控制地直接屏蔽发言者。


学科分化是否让交流的距离更远?

个人认为,知识分子间产生低价值的讨论是人类掌握的知识持续增长,社会学科领域不断细化之后的趋势。

现代教育体系可以培养专业人才,然而会强化专业人士间的知识壁垒。

高中乃至初中之前的教育,绝无可能让大众拥有相似的兴趣倾向和思考能力。大学是显著分化的开始,就算不提大学之间的教学、学术水平差异,在同一间大学,学生所选的专业不同,就决定了他们所学所思是不同的。倘若在学术领域进一步发展,则会面临更细致的学科分化。

一个人的情绪,接收的信息,使用的思考体系,这些都会影响交流内容和走向。如果不同专业的人针对一件事情发表看法,都基本依赖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思想体系,那么,即使人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也依然可能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争执。理性与冷静只能控制语言,无法解决冲突。

人性和思维的差异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必须注意到,知识也是会塑造人的,有时交流中的冲突根源在于认知差异而非能力差异。因此,没有必要对步入学术领域的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和要求,那实际上是对想象中的知识分子的崇拜。

以上,是个人一点粗浅的思考,望能抛砖引玉,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讨论。这一期讨论的话题,主要集中于这种现象是否存在,若是存在,其深层原因为何,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思考。至于可能的解决方式,留待下期活动进行讨论,当然,如果第一期活动的讨论效果不佳,或者大家一致认为这种现象不存在,那就没有下期活动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凌渊博客:https://lingyuan.blog 电报:CuriousEspeo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告别Matters

献给我的文字(下)

献给我的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