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印度阿育吠陀Ayurveda
梵文的阿育吠陀(Ayurveda)由兩個字組成:Ayur(生命)和Veda(知識、科學)。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即為生命的科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之一,可以追溯到大約西元前3000年的吠陀時代。
阿育吠陀與西方醫學的一大區別在於,在這個體系中,人被認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而西醫更偏向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把人體各個部分細細區分,進行科學研究。西醫的黃金準則是隨機對照試驗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而阿育吠陀依賴經驗、觀察、個人的故事,沒有科學實驗一說。因此阿育吠陀在維基百科上也屬於「替代醫學和偽醫學」一類。
印度政府有官方的Ministry of AYUSH(Ayurveda, Yoga and Naturopathy, Unani, Siddha and Homoeopathy 簡稱AYUSH),專責阿育吠陀、瑜珈和自然療法、尤那尼(Unani)、悉達(Siddha)和順勢療法(Homoeopathy)的研究和教育。點進主頁會看到一些covid期間提升免疫力的推薦食物,雖然都是一些常識性的健康食物,好比薑黃牛奶,但的確會給人非常不科學的印象⋯⋯ AYUSH中的其他幾個我不懂,但順勢療法在德國勢力不小,相應的也有很多學者揭穿它無效、是偽科學,相關的科普視頻我看過好幾個,覺得順勢療法真的是胡說八道,騙人錢財。
説回阿育吠陀。這次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接觸到它。雖然在接受科學教育,但越來越覺得,人很複雜,好難被量化、控制變量實驗、對比分析。西方/科學方法的心理學,基本就在說,人和人本質上是一樣的,大家都有大腦,恐懼時都會冒汗或心跳加速,成癮時多巴胺通路都會改變,童年創傷都會給你增加百分之多少罹患各種疾病的可能性。這樣才可能控制變量來做研究——一組人吃抗抑鬱藥物,一組人吃糖丸,後來的差異就可以用藥物解釋,因為除了有沒有吃藥之外「大家都差不多」。而阿育吠陀強調,每個人都不一樣。阿育吠陀的診治更專注於人的特性而非疾病的特性,病人的年齡、居住環境、社會及文化背景都是重要的層面。
阿育吠陀以自然的五大元素作為基礎,包括火 (fire) 、水 (water)、土 (earth) 、氣(air) 和空(space/ether) 。這五大元素不僅存在於地球上,同時也存在於我們的體內(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
- 火代表新陳代謝和消化力
- 水是細胞的水合作用
- 土是脂肪合成
- 氣是腸道的氣體
- 空是消化道
基於這五種元素,阿育吠陀組成了以下三大體質 (Dosha),
- Vata 風型,由氣和空組成
- Pitta 火型, 由火和水組成
- Kapha 水型, 由土和水組成
每個人都是三種體質元素的混合。風型有較高的新陳代謝,火型在中間,特點是熱、敏銳,水型則沈重、緩慢、寒冷。當三種體質中的某一項過高或過低時,我們便會「生病」。
覺得這是很有趣的概念——尤其是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為中心的部分。對比西方精神科,對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中,睡太多或睡太少都可以作為診斷依據,吃不飽或者沒胃口都會算做食慾失調,仔細想想這樣不是很誇張嗎!而在阿育吠陀中,風型體質的人可能患上Vata depression,焦慮性的憂鬱症,大腦中不同念頭飛速旋轉,讓人無法入睡,而水型憂鬱症Kapha depression的表現則是行動遲緩,思維也跟不上,睡很多。
當我們了解自己的體質,也就有機會更好地應對壓力。好比讀到說,同樣在壓力之下,風型人會感到焦慮不安,火型人會感到易怒煩躁,而水型人偏向於自我封閉、沈默和抑鬱。
欸總之,這篇算是自己的學習筆記和隨感,不是什麼系統的介紹。身心靈這些,很容易讓推崇科學方法的人嗤之以鼻吧。但我覺得很有意思呢 (´・ω・`)。
參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