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華人與中國政府間的微妙關係
「中國養育了他們,現在他們轉而耕耘中國。」
-前新加坡外交部長 楊榮文
大規模的移民通常伴隨著戰爭、暴政和飢餓的發生,中國沿岸「多丘陵,少耕地」的地理特性更促使許多沿海居民甘願到異鄉搏一搏,這也是大多數海外華人的祖籍來自廣東以及福建省的原因,而位置鄰近的東南亞也成為了移民們的主要落腳地,現今居住在東南亞的華裔就佔了海外華人中的七成。
儒家思想推崇的勤儉和謙遜,加上欲衣錦還鄉的決心,造就了不少經商致富的華裔商人,他們對於當地當地的經濟、政治有莫大的影響力。
即便在6.5億的東南亞人口當中,華裔佔比了不到一成,卻估計掌控了價值三兆美元的總資產,華裔商人更是在東南亞各國的富人排行榜中佔據了七成的名次(下圖)。
1919年,23歲的謝易初南渡到了曼谷,從廣東進口種子到當地販賣,而這家種子店成為了泰國正大集團的前身。多次蟬聯泰國富豪榜首的正大集團,旗下擁有400多家子公司,從種子、飼養業跨足到科技、電信業,台灣的卜蜂食品便是集團的子公司之一。
1923年出身於馬來西亞的第二代華人郭鶴年,以經營米糧、白糖業起家,有「亞洲糖王」之稱,被富比士列為馬來西亞首富,其事業版圖從糖業擴及到運輸、飯店和地產業,知名的香格里拉酒店和嘉里物流便是出自他手。
從印尼第二大的力寶集團到菲律賓SM購物中心,在東南亞人民的生活中,處處可以見到華裔商人的影子。甚至有不少華裔家族透過雄厚的資本,在東南亞政治圈擁有一席之地,例如前泰國總理塔克辛和盈拉。
隨著中國快速發展,這些在當地深植已久的華裔商人,不但成為了海外最大的投資者,也成為了中國勢力進入東南亞最好的渠道。
「除了血緣,北京政府與華裔富商的利益緊密相連。」
自改革開放,事業有成的海外富商們成為了北京政府的拉攏對象,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技術進入百廢俱興的中國大陸。此外,北京政府也傾向選擇與有華裔背景的外國企業合作。
在中國的崛起當中,海外華人對於中國經濟的貢獻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機靈的商人也在中國這片處女地上洞見了無限的商機。
正大集團成為第一個入駐深圳經濟特區的外國企業,並在日後成為中國飼料以及零售業的龍頭企業;由馬來西亞華裔林梧桐創辦的雲鼎集團被指定為2022中國冬季奧運的酒店營建商;由印尼華裔黃奕聰創辦的金光集團也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紙類供應商。
友善的僑務政策,讓在海外擁有龐大勢力的華裔商人能緊密的與中國當地企業聯手,例如正大集團除了向中國新創公司投資了四千萬美金,還與中國移動集團合作進行國家建設,並且將公司的電子支付業務交給了螞蟻金服。
此外,在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中國官方不但和東南亞各國華裔合作興建基礎建設,也吸引不少當地華僑與中國投資客在基礎建設旁開發房屋建案。
「中國迎來的"大僑務"新時代格局。」
-中國領導人 習近平
近年來,中國官方與海外華僑在商業上的密切往來其實並非偶然。習近平在過去曾擔任過福建省省長,在有著"僑鄉"之稱的福建工作長達17年。期間習近平接觸到了許多僑務的相關工作,並與不少華僑維持良好的關係,這也使得他在日後對於僑務的政策相當重視。
然而,中國官方與華裔的緊密關係,卻也導致東南亞當地對於華裔產生更多的不信任,有學者擔心此次疫情的衝擊有可能如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引起當地激烈的排華運動。
除了要擔心成為當地人洩憤的目標,與中國密切的來往,也代表著不能隨意得罪中國政府。過去就曾有菲籍官員因為批評中國政府,在入境香港參加企業董事會會議時,遭到遣返,他也隨即辭掉了董事會的職務。
在此次香港的抗爭中,除了香港本土企業,不少與中國合作的海外華裔企業也在香港報紙上刊登了「譴責示威者」的廣告,其中還包括了過去非常低調且年逾八十的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這被視為是中國政府透過經濟手段對於海外華商進行控制的證據。
事實上,大部分的海外華商都認為華人背景在經商上有幫助但並非絕對有用,有許多大型企業在重要職務的聘用上不再限於華人或者傾中人士,甚至有許多華裔企業撇除任何文化、血緣的連結,以一般外資的角色與中國合作。
過去對於中國有情感連結的初代華裔逐漸淡出商界,新一代的接班人又多接受當地或者西方教育,他們對於中國的認同可能少過於對西方的了解,父母輩使用的中文字對他們來說,不過是饒口又富含異國風情的優美文字。
我們可以預測,與中國密不可分的海外華商在未來將會為做出更多傾向中國的決策以及行為。而新一代華裔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多會出自對於利潤的追求,而非對祖國的熱愛。
資料來源:
白沙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正大集团正式签约将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方面展开合作
South-East Asian tycoons’ high-wire ac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