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雜談(13)之 再訪南國書香節
在武漢肺炎之前,曾經跟廣州維持了一個數年的「盛夏之約」,就是到訪南國書香節。雖然知道這類活動定必會有不少「愛國」的元素,及有不少空間留給了國營書店銷售書籍,但自己仍是會犯賤地前往,當作是持續觀察一下洼地(或單純華南地方)的書業變化,和跟香港的書展作對比。
尤記得 2017 年初次到訪的時候,預留了大量的觀展時間,但結果並沒有留得太久,結果背著重甸甸的「戰利品」去逛了北京路。所以後來就「學精」了,先找一些地方觀光遊覽,待下午較後時間才入場。
武肺三年「封關」之時,因著所謂的「疫情防控」,南國書香節一度改以線上方式舉行,而線下的展場規模亦大幅縮減。與此同時,2020 年的香港書展,亦因其時爆發的第三波疫情而匆忙宣佈停辦,後來亦因為「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等限制,自己並無法成功「闖關」觀展。
「復常」後的 2023 年,參觀香港書展再無任何限制,只是入場費比以前稍為加價了;而南國書香節亦「重返」琶洲廣交會展館,適逢踏入三十周年,主辦方把活動規模加大,在廣州眾多民營書店,乃至廣東省內不同城市,俱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進行。
這些年在長毛象上的種種結緣,得以讓自己在廣州,不再需要做一個孤身隻影的獨行俠。就算沒有了在場外派發免費實體門票,而需要預先透過微信預約,自己也可以搭著同樣有興趣觀展的朋友的便車,省卻一些麻煩。不過倒頭來,進場的時候,在安檢櫃位處並沒有工作人員在查票。
但這一年的南國書香節,讓自己最摸不透的地方,是五天的展期裡,只有星期六及星期日,會開放至晚上九時,餘下的三天,下午五時就閉館了。雖然自己本身預計的觀展時間不會太長,但同行的朋友(居然)因為搭錯地鐵遲大到,導致在三時許才進場,所以也看得有點走馬看花,聽著驅趕離場的廣播時,也少不免感到一點掃興。近年香港書展在星期五的「黃金時間」都會設置夜書市,到午夜才閉館,就更顯得這種有生意也不去吸納的奇怪之處。
「重返」琶洲的南國書香節,依舊佔了廣交會展館的其中四個展廳舉行,而一如所料地,國營新華書店 / 廣州購書中心的攤位,佔了最大的面積,亦少不免地放置了一堆維尼熊語錄作展示。一些廣州較知名的民營書店,如學而優、方所、扶光,乃至自己最喜歡的 1200 bookshop,亦有在書香節裡設置攤位,和提供全場買書折扣,算是仍然讓讀者留有一點選擇。不過要否視為書店們的散貨場,就留待看倌們另作別論了。另一個展廳繼續有設置廣東出版區和港澳專區,當中後者是自己逕自觀展時會忽略的地方,但同行的友人沒有到過香港,所以也花了一些時間讓對方在這個部份裹腹一下。
而自己對幾個展廳的觀察時,書架的排列好像比以前再疏落了一些,而並非售賣書籍的部份,佔了展場超過三份之一的面積(儘管有推銷電子書的攤位)。在武肺三年間,好些知名的中國民營書店,相繼宣佈結業,就算堅挺的廣州本地薑 1200 bookshop,亦把部份分店結束,或停止二十四小時營業。不敢說中國的書業已步向凋零,但各種如短視頻的娛樂方式進一步座大,讀書的風氣,或多或少還是會受到衝擊。
在身份危機、離散大潮、文化統戰等種種因素下,近年香港人對書寫本土歷史文化的出版物,需求有增無減,好些獨立出版社也出版了不少相關題材的書籍。不過,三中商一直以來亦有做同類的出版,甚至在攤位佈置上強調本土情懷,試圖搶佔輿論陣地。在眾所周知的因素下,一些題材較為敏感的書籍,和曾經勇於「踩線」的出版社,這一年都不復存在於香港書展的展廳裡,但自己仍然看到不少本地作者在努力以不角度書寫這個城市,留下各種紀錄,狀況比自己想像中仍要樂觀一些。儘管在洼地購買翻譯書籍的價錢仍然較為便宜,但翻譯的質量和對內容的河蟹,已讓自己鐵石心腸地不會再在洼地購買翻譯書籍。不過這不代表洼地出版物就全部讀不過去,比如對廣州/深圳/華南地區的歷史文化書寫,或跟這片土地/城市/文化有所扣連的創作,自己亦逐漸重拾著對這等範疇的興趣,新出版的「讀懂廣州」系列其中兩冊書籍,就成了這次自己在南國書香節的戰利品。
幸而,在下雨過後的廣州,天色再次轉晴,黃昏時候跟友人佇立在獵德大橋上看日落,美麗的夕陽還是能把書香節的掃興感受消洱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