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人间鬼故事 · 第一天

人間鬼故事_Day 1:我以為身為窮鬼很好隱藏

Hsuan
·
·
IPFS
寫一個不能在陽光底下曝光、見不得光,但對你而言很重要的一個秘密。

窮,是從小到大,都無法躲避,卻也時刻想要掩藏的秘密。我以為表面夠強勢,別人就看不出我家裡窮,我實在想錯了。

今年過年和不想回家、跑來我住處躲的妹妹,剛好聊到家裡窮的這件事。

從小到大,都要練習:心理上感到家裡窮,可卻不能表現出缺錢的樣子。不同層級入學時,導師都會發一張小卡,要填寫家庭成員的資訊,還會問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程度,而我媽永遠都要我填小康。當時的我不知道,其實台灣絕大多數家庭都會填小康,有些是為了謙虛,有些是為了面子,譬如我家。

我家實際情況遠比不上小康,至少我是這麼覺得,因為我在文具和額外消費上,總是比班上多數同學還要節儉,撿別人的舊制服穿等等都是基本的,直到沒得撿,家裡才咬牙買新的。所以我也很怕東西壞掉,最怕在學校遇到事情要賠錢。

美術課常常需要額外添購美術用品,就得回家要媽媽買,這是我最痛苦的時刻。也許是因為作為長女,我看過媽媽記帳,一邊嘆息家裡錢不夠花,但我還是曾經鼓起勇氣,提出說要買水彩用具,尤其不帶會被老師體罰。至今都還記得,說了這麼多理由,媽媽還是沒有買,要我理直氣壯地去和老師說我家窮。

作為班上成績不錯的孩子,我自尊極高,說不出這句話,卻也想不出什麼理由騙過老師,印象中還是忝著臉和同學借東借西。我也發現,也許那些同學當時成績未必有我好,可是他們家庭富足,有錢、有愛,就不必在意這些。

和妹妹回憶到此事,我還是忿忿不平,這份窮的困境,是小學生能夠承擔的嗎?現如今想,為何這份窮不是媽媽去承擔或者尋求協助的呢?這份「窮但是不能說」的陰暗的心理,在我不同的求學階段都有不同的挫折。

有時候我也反省是否是自己太過嫌貧愛富,不夠腳踏實地,又或者是因為有些時候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讓內心的陰影來回拉扯。

但之後弟弟妹妹卻沒有我過得這麼緊繃,至少不會聽到自己要去和老師解釋家裡窮,買東西更是沒有節制。他們有水彩用品,甚至去上水彩課,甚至買了樂器參加社團。這些都不是我曾經歷過。也許是因為幼稚園時期學過兩三年鋼琴,媽媽覺得對我的投資和付出夠了,起碼都有讓我補習,餘下的便要賠償給弟妹。

那樣窮到手足之間必須爭資源的痛苦,到了長大也從未消失,每次吵架都是因為窮,窮到我們只能縮在小小的屋子裡,聲音、個人物品,無不藉此在家中佔有資源。

而我媽說服我放棄追求的方式就是畫大餅,諸如等你上大學、等你開始賺錢,就能實現以前沒有完成的夢想了;又或者:其實我們家雖然窮但是大家都很快樂,這樣也很幸福。可是年紀漸長,那些夢想早已被升學壓力消磨;而比起物資上的窮,更可怕的是心理也窮。媽媽並沒有那麼多愛分給我們,爸爸為了賺錢養家甚少出現在家中。媽媽至今仍偏愛認為自己虧欠最多的兒子。但我不想當到了三十歲還得要糖吃的孩子。

沒有足夠的收入或存款,又或者正常的心理養孩子是彼此都痛苦的事情,可惜直到近期,媽媽還以此為傲,認為他沒錢還不是照樣養大了三個孩子;所以我們說沒錢不生,根本不成立,也或許是因為他不曾像我當年需要和老師、同學直面缺錢的困窘,他不知道夾雜在學校、父母、同儕之間,小學生也知道窮的痛苦。

從國小到大學,尤其跨進台北市後,有的是比小康還要生活更優渥、有餘裕的同學,我忌妒、怨恨過,「窮鬼」的負面心態難以調整,也在和真正小康家庭的孩子們相處時,恍然明白窮是遮掩不住的。到如今得慢慢學會接受,「窮」是我的童年,也是我現在和家庭切割最大原因之一,我只能選擇富養自己的心理,至少不必躲在窮的背後,每逢外人便覺得難堪。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