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暴反思
关于家暴,豆瓣互助小组组长刘允的开篇文章值得一读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5430246/?_i=4620181xTSNwQ9
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我深表赞同。
本人近半年也在参与一起反家暴事件,这期间涉及到的问题方方面面。
事发在农村,受害人处于更年期,施暴者为其丈夫,他们的儿子因为包工程经济条件较好,同时在村里行政事务中,施暴者的两个侄子分别担任自然队队长和行政村村支书,施暴者本人担任农畜牧指导员,俗称村里的兽医。
以上种种,更是增强了施暴者的顽固心态和暴戾乖张的性格。
施暴的过程具体不表,总结为,近两三年来不断加剧,最终的结果是被施暴者自杀未遂被救活。
受害人是我的姑姑,我知道这件事也是她自杀且被救活开始。在我小的时候,即九十年代,他们家常有家暴,后来没听说,加上经济条件好了,也就以为这个毛病改了。近几年发生的其他家暴事件,施暴者、受害人及其家属,均对外隐瞒。不过后来我电访、走访,发现事实上只隐瞒了我们一家。
听说这件事后,生气、愤怒,都是本能反应;过后还得解决问题。
由此,我步入复杂的,且可能是很漫长的反家暴之路。
首先,理清一件事,家暴是不是家事?我的反家暴是不是多管闲事?
结论,家暴从来不属于家事,因为它有社会扩散效应,有生命丧失的潜在后果,且这个行为模式具有被后代效仿的可能性;也因此,我们的法治体系才会颁发《反家庭暴力法》,及其后续的补充。
我的参与,原因有以下:
1、姑姑若丧命,高龄奶奶在头前;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使不考虑姑姑,自己家的事情也要考虑。
2、法理角度,施暴人和受害人家的其他事物,我们无法参与;但是维护姑姑的生命权利,我们有责任,具体说我的父亲是有责任。
举例,如果外甥们均不对母亲养老且施暴,舅舅是有权利报警送上法庭且表达是否谅解的法律意见的。
举例二,如果家暴继续进行,施暴者的儿子们不理不睬,施暴者的哥哥是有权利带着妹妹去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社会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不存在独立王国。
3、若按宗族社会,我的参与更不用说,是必须的。
4、我自己的参与反家暴本意,比以上多了一层。就想把这件事情做成一个效应,告诉我们的乡亲,家暴是不对的,要反抗,不要沉默。因为,在那个地方,家暴太频繁,沉默者太多。
直白点说,我把自己放到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通过此事件,普及法律尝试和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
事实上,这件事也正在向这个角度发展。前几次施暴后,施暴者的女儿、外甥女、大姐、嫂子,均通过讲道理、道德说服的方式解决问题,结果是家暴越来越加剧;最后施暴者和外甥女、大姐等也反目。
能看到的直观现象是什么?就是女性在维护女性,男人们却鲜有发声的。
作为一个书生,常参与社会其他公共事件的调研和讨论。那么,发生在自己家族身上的这件事,也应该能往前推进一步的。
到目前为止,我的基本诉求,要求施暴者在两姓家族和行政村认错且承诺。关于这个要求的说明有三:
1、因为事发在疫情期间,动态清零之前,我在外地,受害人的态度不明,错过了报警的黄金时期和有效期。
2、关于承诺的意义,这就要回到行为学的内容。
家庭暴力后,施暴者往往态度很好,很有理性,在自己小家也做出承诺,甚至恨不得给受害人跪下,求谅解;但这一切都发生在理性状态和情绪稳定状态。但是一旦进入情绪失控状态就不一样了。
我们的解决问题路径是,如何增加其非理性状态和情绪失控状态的再次暴力障碍。对事件之外的扩大化的承诺是往往被采取的一种方式。
如我是以交易为生,交易最怕的是情绪失控,操作上头,那种情况即使几百亿也瞬间亏完。
敌人就是自己。
在早期,开盘前给自己承诺,不能犯错,但是往往犯错;后来就将承诺转移到外界,请我曾经的老板做我的汇报对象,就是每天收盘后我将自己的交割单汇报给他;没有按照交易体系规则做的都是错的单子。其实,老板很忙,我递交的交割单他也不太看,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承诺和汇报过程,解决了我自己的问题。
3、法律解决此类事件的方法,也是如出一辙。像类似的事件,初次报警也基本是训诫和写承诺书。只不过,这个承诺书是对公权机构的承诺,若再违反,后果就不一样。
社群的承诺若不奏效,最终也还是得走法律之路。我们当然不希望走到这一步,不过大概率还是得走到这一步。
在解决家暴及类似事件上,有几个基本要点是要遵循的。
1、家暴本身是认知和行为模式范畴,也可以是心理范畴;或者也是行为依赖,如酗酒、如滥赌。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纠正行为习惯。问题目标要专一。
2、不要以道德、人品论事论人,对解决问题没有意义,且会陷入宿命论。
事实上很多家暴施暴者对外的人品并不差,有的更是社会的成功者。陷入宿命论,或者原生性格论,在我目前所解决的这个事件上的表现,就是我姑姑的儿子们的态度,“我爸就是这样的人,能把他怎么样”;对此,只能反问,“如果杀人了,到法院上你也这么辩解”?
3、不要陷入具体事件的对对错错中。
基本原则,家庭有矛盾,可以求帮助,婚姻不满意,可以离婚或者分居,等等;万般方法,但就是不能用暴力。若陷入事件中,就真成了常说的那句,“清官难断家务事”,陷入其中是出不来的。
因此,社会性参与事件的边界和底线,就是反暴力;暴力之外的事件不论。
就目前我参与的这件事,要论,施暴者的行为也是很恶劣;饭菜不合胃口,打;说话没及时回应,也打。但是我的解决方式,不能具体到这些层面上。
4、家暴的定义范畴要明确。参考《反家庭暴力法》,不仅仅是打人,长时间的辱骂,性暴力,限制人身自由等等。目前的这件事情上,我了解到的施暴人的行为是,打人,长时间地辱骂,和限制通信自由。事实上,我姑姑自杀当天是长时间辱骂,事件发生前一天是殴打。
以上,再补充一句,处理和沟通的过程中,情绪稳定很重要;对事件的客观描述也很重要,多方走访,对比。要以事实说话。
在宗族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化,且没有完全转化的解决,此类事件的处理,难度极大。到目前为至,遇到的难点有以下几点。
1、受害人的认知和态度。这个是首要的难点,也是最主要的难点;事实上,能长期被家暴,本身受害人的态度也是助长的一个因素。
面对这一难题,两个临界点。
(1)坚持底线,家暴就是错的,不能把错的说成对的。受害者更不能把责任放到自己身上。改变认知很难,不可能通过辩论来解决,尤其是当事人不具有逻辑思考能力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基本观点,家暴是错的,是违法的,也是有害的。
(2)关于家暴有害的方面,不要凭空说,要拿出一些鲜活的例子。
网络上整理,前几天发生在云南的那件事,父亲家暴母亲致死,其儿子的处理方式是,将事件升级,定义为杀人事件,父亲最终入狱死刑。
家暴的过程中,施暴者和受害人都属于情绪失控状态,失手打死的,自杀的,反杀的,都可以拿出来说说。
更要说明的是,就算打死不过是一条命,但其对后代的心理压力和行为,要衍生出去说。父亲对母亲施暴,母亲自杀,对儿女们来说不仅仅是“心疼死了”一句话那么简单。那是一把刀子插在心上,伴随一身,必然也伴随某些行为习惯,如摆烂,如黄赌毒,如延续家暴。
再继续,年轻家庭的家暴,惨案包括带着孩子跳楼的,也有带着孩子跳江的。家暴不仅仅是成人对成人,也有对孩子的,如情绪失控将孩子扔下楼的,情绪好了之后痛不欲生。
如此种种,拿出例子,都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是我们反家暴基本目标就是防止这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尾部风险。
当然,更高的目标是,精神愉悦、境界提升的生活,农村社会也就是四世同堂、安享晚年。
这里,最难的是,受害人沉默或者不说实话,不将过往一一说出,有各种原因。最终也只能多方走访验证,再回头问。
2、第二个难点,就是宗族社会中,乡愿太多。
“乡愿,德之贼也”,孔夫子是这么说的;明代王阳明更是将不做“乡愿”作为基本做人准则。
“乡愿”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努力做出一种虚假的和谐。有的有自己的直接目的,有的没有,仅想做一个“好人”。但这样的“好人”没有基本的是非观点,有的也在为自己的过往行为辩解,因为他可能也是个家暴者。
“乡愿”们能摆出的道理种种。为了这个人的面子,为了那个人的里子;为了外甥能上舅家门,为了受害人去世时能埋上一抔土。
乡愿们为了实现他们的目的,甚至会歪曲事实,方式无非是将事件具体化,追求家暴的细节原因;无非是在受害人身上找一些理由,这不好,那也不好。
面对乡愿,就要回到上面说的基本原则。问题目标要明确。
还有一种论述,“能怎么样,这么做没有意义”等等。针对这个问题,记住一句话,行动永远有意义。
在这件事上,在村里和相邻之间实地访问的过程中,没到一处就强调,家暴是错的,家暴的害处有哪些,家暴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其实还是回到了上面的几个基本点;不要说施暴者有多坏,而是要说这是行为习惯,要改。
3、第三个难点,取证。
证据意识一定要有;不然寻求帮助都很难。具体,不用展开讲。
其他的难点,如执法不力,法治不张等等;在我看来,要有这个预期,但是也不要绝对悲观。核心点还是回到上面,以事实讲话,手上证据足,受害人的态度明确,总会解决的。
最后,受害人如何保护自己?
通过调研、访谈等等,总结有以下。
1、保护意识要有,不能让施暴人失控,跑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反抗。访谈的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例子,不要怕打不过,事实上施暴者的心理是脆弱的。所谓反抗,也并不是反过来把对方打到屈服,而是一种强势心理。
强势心理是什么?就是我不是通过讨好你,让你别打我,而是要告诉你,对我施暴,必有代价。至于代价是什么,自己决定。
2、不要沉默,一定要寻求帮助。
村里,可以是行政村,也可以是宗族社会的老人,娘家人等等。一定要让事件扩散出去。家暴是暴力,生命面前,生死事大,面子次要得很。
城镇,积极寻求当地的援助机构,街道办的帮助。
报警,这往往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却被很多受害人和家庭误解的方法。
法律的首要目的也是解决问题,并不是看谁不顺眼就关进去。当然这是基本的法律要求;一些特殊发条除外。
类似于家暴的事件,首次报警也就是训诫和承诺书;再次,有可能拘留;继续家暴的话,情节严重者,走法律流程,法院过了之后检察院环节要不要谅解,受害人也需要表达意见,若谅解,还是坐不了监狱。
所以,并不是一报警就抓进去坐监狱。很多家庭害怕一报警,就是坐牢,家庭没支持,孩子小等等顾虑是不存在的
报警这个过程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意义如前文说的,行动最关键,表明受害者没屈服,在行动,而且是一直在行动;从心理上,这已经打破了施暴者的心理预期和目标。社会影响面角度来说,这个过程是争取到最大的社会性帮助,一次次的公检法记录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最有力支持证据。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