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片(非虚构)20
《 Living Dementia》(失智症医师得了失智症)****

这部纪录片拍的是一位日本的阿尔兹海默病研究专家自己得了这个病之后的生活,从此他的研究终于完整了。他是最早在日本提倡为失智症患者提供看护服务的人,但他自己却不愿去看护所,而是宁愿待在家里。他得病后一直在不停地记录自己的感受,比如他说生活中的琐事逐渐消失了,心智反而变得更加清晰,但他经常会把梦境和现实弄混。他还说得病之后生命的颜色依然没变,他仍然能够感受生活。这似乎意味着失智症患者的自我意识仍然完好,只是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所以病人再也没法和现实世界互动了。
《Endurance》(坚忍号)*****

金国威导演的纪录片,把坚忍号残骸搜寻过程和沙克尔顿的事迹交叉在一起呈现,其中古代部分用上色技术还原了当年的珍贵影像,甚至包括一些罕见的视频,仅此一项已值回票价。我对这个故事极其着迷,曾经在《土摩托看世界》第三集里有过详细描述,而且还给贵刊写过一篇公号文章。看到豆瓣上的一些大大咧咧的评语,我只想说现在的小孩知识太贫乏了,对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迹缺乏最起码的尊重。
《Apollo Thirteen: Survival》(阿波罗13号:生还实录)***

网飞拍的阿波罗13号纪录片,罗列了一大堆当年的视频,却没有再进一步,所以远不如坚忍号纪录片好看。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导演,因为阿波罗13号营救过程的技术含量太高了,缺乏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故事性,无论怎么拍都不如坚忍号好看。
《Ronny Chieng: Love to Hate It》(钱信伊:就是爱恨)*****

这是我看的第一个钱信伊专场,很不错。虽然都是卖亚裔人设,但钱的段子比欧阳万成更高级,也更好笑,当然你得和他同频才能笑得出来。假如你是个川粉,恐怕会讨厌他的。
《Ronny Chieng: Asian Comedian Destroys America》(钱信伊:亚洲笑星闹美国)*****

这场也很好,亚洲人设的段子用的更多,也更高级。像这样公开力挺亚洲文化的艺人好像只有移民才会做,美国出生长大的亚洲人似乎要么被同化,要么天生自卑,没有人像钱信伊这样大胆直白。
《Ronny Chieng: Speakeasy》(钱信伊:地下酒吧)****

这场的主题从亚洲人设变成了学霸人设,很多嘲讽弱智的段子都很解气,可惜最后10分钟他没有Hold住,开始直接攻击在网上给各种节目打分的人。人家有打分的自由,你不喜欢不看就是,这种攻击不但显得很没有水平,而且不搞笑,减一星。
《BBC storyville The Gene Revolution》(BBC:基因革命)*****

BBC Storyville出的这部片子是我最近看到过的最好的一部科普纪录片,不但把基因编辑技术讲清楚了,而且还把基因编辑人类胚胎这件事的方方面面相当公正地梳理了一遍,强烈推荐给大家。这部片子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没有一味地用“伦理争议”来否定基因改造技术,凡是喜欢用这个理由的人骨子里都是宗教信徒,所谓“伦理”本质上就是上帝的教条,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必须能够敏锐地察觉出任何宗教内核的谎言。具体到基因改造技术,很多人相信这将导致人类多样性的丧失,这个担忧是毫无根据的科学幻想,这些人对于遗传的认知还停留在20年前。现在的遗传学相信,基因的功能是非常多元的,后天的影响是极大的,基因编辑技术仅仅能够修改单基因遗传病,没办法制造出所谓的“完美婴儿”,对这一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推荐过很多次的那本《How Life Works》。
《Soundtrack to a Coup d’Etat 》(政变的配乐)***

一部非常独特的纪录片,讲的是1960年代刚果独立之后发生的故事。君主国比利时匆忙撤出,刚独立的刚果立刻爆发内战,美苏两大阵营介入了这场内战,导致苏联支持的卢蒙巴被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Malcolm X支持卢蒙巴,但美国政府却邀请一群黑人爵士乐明星前往刚果表演,借机拉拢亲美派,戏剧冲突由此产生。这部纪录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几乎全部是由当年的各种影像外加爵士乐配乐拼贴而成,这就让编导Johan Grimonprez可以隐蔽地通过剪辑来表达个人偏见。比如这位编导是赫鲁晓夫的粉丝,于是片中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是正面人物,成了抵抗美帝国主义的英雄,而美国和比利时,乃至整个北约和联合国都被视为坏人。如果当年这么看还情有可原,今天再持有如此看法不免让人怀疑这位编导是否了解历史。PS:不管怎样,今天的独立刚果仍然是全世界最穷最乱的国家之一,当年受到全世界左派疯狂爱戴的苏联和古巴也是各种不堪,是时候重新评价当年那场民族独立运动,以及左右之争了。可惜这部纪录片不但没有帮助今天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当年的混乱,甚至还进一步煽动了仇恨,我相信今天那些哈马斯支持者会很喜欢这部电影的。
《Our Ocean》(我们的海洋)*****

网飞新出的海洋纪录片,由蓝色星球2的导演James Honeyborne执导,奥巴马解说。第一集讲太平洋,大部分观众可能会被座头鲸迁徙和加拉帕戈斯群岛海狮捕猎所吸引,因为人类都喜欢大动物之间的竞争。不过我最喜欢的片段是章鱼的变色和墨西哥湾的一种鱼的求偶,这才是海洋动物有别于陆地动物的独特之处。PS:火山造岛那段也挺震撼的。
这个系列是用洋流串起来的。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洋流是从东向西流的,所以第二集讲的是印度洋。这集的重点照例是鲸鲨等大家伙,那个儒艮大聚会相当震撼。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章鱼,这种动物之所以那么聪明,原因就是它们用触手和世界发生了特别多的互动,智慧就是在这种互动中产生的(所以现在的AI还不行)。PS:这集用了很多镜头探讨了海洋垃圾问题,印度洋是塑料垃圾的重灾区,你只要看看印度洋周边都是哪些国家就不会惊讶了。所以,我还是认为塑料是很有用的材料,不能禁,需要管理的是使用塑料的人。
第三集讲大西洋,鲷鱼求偶那段非常搞笑,虎鲸妈妈教子女冲上沙滩捕猎那段以前看过,这次又有了新细节。但最让人震惊的是鲸鲨捕猎的场景,那场面真的是太宏大了!大西洋是科学家研究得最透彻的大洋,所以这集资料多,非常好看。PS:我的前半辈子一直住在太平洋岸边,中半辈子估计会住在大西洋岸边了,我得多去海边走走,多和我家后院的这个大洋亲近亲近。
第四集讲北冰洋,北极熊照例提供温情桥段,狼鱼提供搞笑桥段,雏鸟跳崖提供惊险桥段,但我最喜欢的是白鲸长途跋涉去疗养院的故事,那种地方估计我这辈子都不会去到,感谢摄影师带我们看世界。PS:这集关于气候变化的内容明显增多,因为地球的两极地区是升温速度最快的地方,我预感到我应该能活着看到北极生态系统的崩塌。
第五集讲南大洋,其中虎鲸通过制造海浪来猎捕海豹的桥段我以前至少在3个节目里看到过,没想到这次居然又精进了!看来虎鲸的这项技术一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着。不过这集最让人震惊的是南极帝企鹅有可能在本世纪末灭绝,因为气候变化减弱了冰盖的稳固性,帝企鹅估计很难适应。PS:南极是地球洋流的原动力,也是地球最后的稳定器。如果南极完蛋了,整个地球也就完蛋了。
《Darwin's Dangerous Idea》(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有必要再次推荐这部BBC纪录片,主持人Andrew Marr走遍全世界,一边考察达尔文曾经走过的路,一边讲述《物种起源》这本书的创作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这就是《土摩托看世界》系列采用的所谓“行走体”,我是学人家的。第一集的主题是进化论对宗教的影响,达尔文把创造物种这个任务从上帝手里抢走了,没有了宗教制约的欧洲人立刻开始了战争,由此可见欧洲文明的基础其实是很脆弱的。PS:美国一直是反进化论大本营,难怪川普一上台就要撤销教育部。第二集的主题是对进化论的误读,尤其是优生学的出现和扩张。想当初德国和美国都是优生学的重镇,但美国不像德国那样经历过彻底的反思,这才有了川普这套严重偏向优生学思想的种族歧视政策。补充:优生学本意没错,但问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和他的基因关系极其复杂,根本无法通过净化基因来培养聪明小孩。第三集的主题是生态学,这是进化论的一个推论,其核心就是世间万物连成了一张生命网络,合作才是不同物种之间关系的主旋律。PS:这集还把进化论扩展到了整个宇宙,进化论的原理完全可以应用于宇宙的发展。最后我想说,进化论看起来似乎挺简单,但理解起来其实是有门槛的。有位朋友说根据进化论,乌克兰就应该投降,我把她给拉黑了,因为她太喜欢“独立思考”了,我对这样的人向来敬而远之。同理,各位文科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引用科学理论,比如蝴蝶效应之类的,你们真的理解不了,很容易造成误读。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s: The Road to 7 October》(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向10月7号之路)*****

强烈推荐BBC出的这部新纪录片,梳理了最近这22年巴以冲突的全过程。BBC向来偏袒巴勒斯坦,前不久还被迫撤掉了一部反映加沙儿童生活的纪录片,因为片中主角是哈马斯官员的儿子。这部纪录片是罕见的中立立场,因为导演是著名的女纪录片制作人Norma Percy,她最强的能力就是说服正反两方的核心人物接受采访,所以这部片子罕见地出现了巴以双方主要政治人物的访谈,仅此一项便值回票价。看完之后你会发现,虽然巴以双方都有责任,但最大的责任无疑是哈马斯,他们的底线不是和平,而是把以色列人彻底赶走,所以他们参与参与和谈的唯一目的就是为恐怖主义行动争取时间和道义同情。内塔尼亚胡虽然很强硬,但他中间有段时间还是轻信了哈马斯,结果酿成苦果,所以他现在才会变得更加强硬,这个过程是那些同情哈马斯的文艺小清新们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既不学历史,也没有丝毫的人类同理心。PS:这22年里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美国强推选举,结果巴勒斯坦人选中了哈马斯,造成了东西巴勒斯坦的分裂。所以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必须为他们遭受的苦难付出代价,就像美国人必须为自己选出川普付出代价一样。你们不是崇拜民主选举吗?那就一直这么选下去吧,不撞南墙就他妈别回头。
《Intercepted》(拦截)****

这是一部观感奇特的纪录片,画面是被俄罗斯破坏的乌克兰,多半是远景和中景,没有一个人物的近景镜头。画外音却是被乌克兰拦截的俄罗斯士兵和家人的通话录音,听了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说俄罗斯是欧洲的野蛮民族,真的没救了。
《Sisters with Transistors》(晶体管姐妹)****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10位电子音乐历史上相当重要的女性艺术家,而这绝不仅仅是为了性别平衡,而是因为电子音乐的特征使得早期有很多女性音乐家选择了这门艺术形式。我专门为《爱乐》杂志写了篇影评,刊登在今年的4月号上,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读者买来读读。
《Don't Die: The Man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长生不死:硅谷富豪的逆龄人生)***

一部Bryan Johnson的宣传片,不过我对这个人倒也没啥意见。他愿意用自己的钱去尝试各种长寿医疗手段,那就让他去试好了,普通人只要别轻易上头就行。片中有个段落让我愣了一下,他宣称一个人的大脑是进化的奴隶,在当今这个世界只会做出各种错误选择,而他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大脑的选择权交给机器,让机器来替自己做决定。这个想法涉及到自由意志的定义问题,值得好好琢磨一下。
《1917: One Year, Two Revolutions》(1917俄国大革命)*****

推荐这部国家地理频道拍的纪录片,用当年驻俄罗斯的外国记者拍摄的大量原始素材讲述了俄罗斯在1917年发生的两次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了国家杜马,看上去具有绝对的正当性,放到现在也应该是被歌颂的对象。但俄罗斯的民族传统决定了这样的革命不可持续,于是几个月后就爆发了第二次革命,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十月革命,这个世界从此被分成了两个阵营,直到今天都还在相互斗争。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