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NFT營運思路,了解慈善NFT的發展模式
(修改过)
IPFS
在推出NFT項目時,人人也是想有「買賣」,我起初也是這心態,不過,我發覺並不是如此。縱使是籃籌的NFT項目,每天的持續成交次數約有5-30單。
我心目中,希望做一個在每天交易量100名左右的NFT項目。在100名大約每天是10 eth 的交易額,若以10% gas fee 並以此作為慈善捐款的話,一天大約有0.5 至 1 eth 的捐款。

這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想:「到底要怎樣的模式及社群,便可以令到社區持續有成交?」
另一個想法:「為甚麼有人會持續想持有一個NFT項目?」
現時,我已跳離了製作「公益NFT」為募捐的目的,因為若是必然具「公益性質」,那麼應該跳至下一個更深的層次。
在馬斯洛的金字塔裡,炒賣賺幣是最基層的「生理需求」,人數最多,亦最容易達成。(其實做NFT交易,我覺得是高深學問)
馬斯洛金字塔的第二層是「安全需求」,我現時不斷跟不同社區交流,特別是讓不同社區的群主了解項目,了解我們的背景。這一個層面是「安全需求」。

以上兩個需求層面,是我現時在「傳遞」的部份,再下一個層面是「社會需求」。這一個層面我仍在調節,因為我們重視的社會需求,是否也是社群認同的呢?
今天,我所在的 Steem CN 華人社區,我們幾位創辦人同意將一些美元儲備作為慈善捐款,支持「自閉症人士職業培育中心」的成立。我在社群公告後,看著大家的回應,我開始感到,這路是正確,最少接近大家的認同方向。



若果第三層「社會需求」能突破,我們就會進入另一個層次「尊重需求」。這幾週,我在努力調節中,希望在推出正式的「公益NFT」項目時,不只是一個「捐款」項目,而是「一起成立」「一起參與」「一起培育」的「認同感」。
待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