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Emma愛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膽量就是你的超能量|餵哺母乳不是與生俱來,是超能量!

Emma愛瑪
·
·

決定餵哺母乳

大女兒出生前,醫院每兩個周末都有講座,有教導照顧初生嬰兒的,有積極推廣母乳餵哺的。醫生護士們指出,餵哺母乳好處非常多,例如寶寶容易消化、吸收較好,母乳營養充足又均衡,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抱著親餵時可以給予寶寶安全感呀、促進親子關係呀等等。

另外,我也在想,以前沒有奶粉的時候,剛出生的嬰兒都是吃母乳長大的,現在雖然有奶粉,但也算是加工食品,何不嘗試給女兒天然食品–母乳呢。

據說,母親餵哺母乳也會受惠,例如加速產後復原、幫助產後回復體型、減低患乳癌的機會、促進母子感情、經濟省時又方便。

一聽到「幫助母親產後回復體型」我雙眼發亮了,噢,這不等於是「免費」瘦身嗎?其次是減低患乳癌的機會,那時身邊正正有朋友患上乳癌。就這樣,我決定女兒出生後餵哺母乳

想像中餵母乳的溫馨及美好的畫面 (photo from Unsplash)

初出生餵哺母乳

雖然餵哺母乳對寶寶及母親來說,真的有很多好處,但對媽媽來說是一條很辛酸的路呀!尤其是新手媽媽。

最艱辛是寶寶初出生的幾天,也是最關鍵的。若這幾天親餵不到,應該會直接跳到食奶粉。

最初寶寶一出生就是一個小粉團,我最初連抱也不敢,更莫論要抱著來親餵呢。但是,醫院的護士每隔兩小時左右,就來問一問你親餵了女兒多久。

我唯有硬著頭皮嘗試抱起女兒,忍著生小孩傷口的痛,動作緩慢僵硬地抱著女兒餵奶,但是,女兒嘴小柔軟,轉左邊轉右邊,就是不知道怎樣塞到乳頭她嘴兒餵奶。

幸好後來有專科護士來教導,女兒才能吸到。看著女兒安穩的睡著,我以為女兒有喝到珍貴的黃金初乳。但是,兩天後要出院的那個早上,護士卻說女兒體重剛好低於合格線,有機會下午不能出院。

護士說可能是女兒吃不到母乳,提議餵一兩餐奶粉,幫女兒提升體重至合格線。聽到那一刻有如晴天霹靂,那我這兩天餵奶搞了這麼多,弄得這麼辛苦,不就是白忙了嗎!

雖然擔心女兒之後可能不肯吃母乳,但是。我生完後,在醫院因為檢查呀餵奶呀搞了兩天,沒有怎樣睡過,非常疲累,心情煩躁,超級想回家休息。所以同意護士提議,幸好母女順利出院。回到家後,我第一件事是躺上床睡覺,足足睡了半天。

出生的首半年

餵哺母乳在嬰兒出生後首半年是挑戰重重的,我覺得最大挑戰是泵奶及乳塞。

那時香港產假只有10個星期,這其實是不足夠讓一個產婦休息及適應新手媽媽的身分。女兒出生後兩個半月,傷口只是剛剛復原,我就要開始重新上班,及學習泵奶,適應在家中及公司泵奶。

上班泵奶的日子

每天的行程都非常緊湊:清晨我就要起床泵奶,接著快速梳洗及吃早餐,女兒醒來就換片餵奶,然後就去上班。

中午最多只能用半小時吃午餐,所以我會帶飯盒,飯菜是前一天晚餐留起來的。一小時的午飯時間,餘下半小時就用來泵奶。

處理好又要立即回到工作崗位,工作忙碌至放工時間。這時已漲奶,所以回家前,我通常會再泵一次奶。

回到女兒嫲嫲家八時左右,我又會親餵女兒,接著快速洗澡清潔及吃晚餐,然後帶女兒回家。這樣一天已很疲憊,所以通常回家洗奶泵、消毒奶泵、簡單執拾緊要行裝,睡前和女兒玩一會兒,然後就邊餵奶邊睡覺。

漲奶及乳塞

這樣緊密的行程不容一絲意外,即使有小事情,也有可能打亂時間表。偏偏餵母乳及泵奶是會有不少突發事情,例如漲奶、乳塞等等。

上班時曾經試過塞奶,下班後泵奶泵不出平時的奶量,漲奶漲到整個人不舒服,胸部像有幾十萬隻螞蟻在咬我,面色發白,差點兒要暈過去。同事見到,堅持要送我回家。

幸好回到家,親餵女兒後得以舒緩,女兒吃到不想吃,然後我又再泵多一次才好多,泵完後整個人癱瘓在床上。

這只是輕微的乳塞,足以折騰媽媽一番。我最多是試過幾次嚴重的乳塞,那時嚴重至病倒及發燒,看醫生其實沒有甚麼用,女兒才是我的解鈴人,解決前也足以把我折磨到死去活來。有些人乳塞至乳腺炎,那就是更痛苦不堪。

這半年,我不再理會甚麼母乳是孩子最天然的食物,不理會餵哺母乳對寶寶對母親有幾多幾多的好處,那時的我是數著日子過的,抱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精神,能親餵女兒多一餐是一餐,上班泵奶泵到多一安士奶就留一安士奶給女兒,並祈求沒有乳塞。

女兒半歲了,終於等到她加固吃米糊粥仔的日子,我這才輕鬆一點兒。

到了女兒快一歲,她吃固體食物也越來越不錯,而我因為上班兼照顧女兒和家庭而忙得不可開交,決定上班日子不再泵奶,只維持埋身吃奶。

總結

的確,餵母乳有助瘦身,女兒出生後不足一年,我體重已經回到未懷孕之前,但是,母親瘦下來的原因是母親把身體的營養分給寶寶,另外是餵母乳的過程非常難辛及漫長。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也佩服當時的我能堅持餵母乳這麼久,這不是超能量是甚麼!也許這就是為母則強!

做媽媽真的是需要極大的膽量,生小孩前要三思。

不要看我吃奶 (photo from Unsplash)

***
All rights reserved.
***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