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觀察】台灣須從「納卡衝突」獲啟示

小范看台湾
·
·
IPFS
·

又看到香港01的另一篇文章,提醒台湾从纳卡冲突中得到教训。


https://www.hk01.com/%E8%A7%80%E5%AF%9F%E5%88%86%E6%9E%90/548240/%E8%A7%80%E5%AF%9F-%E5%8F%B0%E7%81%A3%E9%A0%88%E5%BE%9E-%E7%B4%8D%E5%8D%A1%E8%A1%9D%E7%AA%81-%E7%8D%B2%E5%95%9F%E7%A4%BA

發生於外高加索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歷時6周的衝突已經結束,在俄羅斯介入「維和」下,自1991年宣布獨立、實際附庸於亞美尼亞的納卡共和國大部分地區,重新歸阿塞拜疆管治。






俄羅斯軍車載着維和人員將前往納卡地區部署。(AP)


多數人對這場遠在天邊的「納卡衝突」未抱持興趣,有興趣者也多聚焦「無人機如何影響戰爭型態」等「技術」層面。不過,對台灣人來說,這場早自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就開始的「納卡衝突」,糾結其中的主權爭議、民族認同及背後大國利益的「政治層面」,更值得深入剖析,且深具「參考」價值。

納卡地區住民雖然以亞美尼亞族為主,但在蘇聯時期系以「自治州」形式納入阿塞拜疆管治,納卡共和國在蘇聯解體、地區權力重組之際以「住民自決」之名宣布獨立,並在亞美尼亞軍隊幫助下,將納卡地區周邊等阿塞拜疆族舊領納入「版圖」,對阿塞拜疆人來說,納卡共和國是「叛離的一州」,近30年來不被國際承認但實質存在,奠基在許多阿塞拜疆軍、民死亡及上百萬平民被迫離開家園的「屈辱」之上。

可以說,阿塞拜疆為了收復「失土」及洗刷過去的屈辱做足了準備,又遇到新冠肺炎肆虐、美國舉行總統選舉及俄羅斯刻意旁觀等「自助、天助、人助」,才成就阿塞拜疆這場勝利,回顧近30年來的納卡戰事,台灣可從納卡戰爭「血的教訓」中獲得不少啟示。


納卡衝突下的各方勢力分布,左下為納希切萬。(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首要關注的當然是阿塞拜疆對「收復失土」的 「執念」。事實上,納卡共和國雖然未獲世界各國承認,但在近30年的「建國」歷史中,除「主權」沒有獲得國際承認外,包括行政、立法、財政、軍隊等現代國家所需要的政府體制在其管治範圍內運作順暢,也因此被許多國家視為「政治實體」,雖然沒有官方的「外交」,卻仍與其維持經貿、旅遊、文化等民間交流,甚至還設置辦事處。

然而,因為其「主權」被國際社會認定屬於阿塞拜疆,這些年來阿塞拜疆人與亞美尼亞人在納卡地區發生的武裝衝突,雖然阿塞拜疆輸多贏少,但因其未宣吿放棄納卡地區的「主權」,加上衝突均侷限在其「失土」範圍,國際社會多視納卡地區的衝突為「內戰」,僅能以「人道立場」介入調停戰火「凍結現狀」。但因阿塞拜疆始終未忘「國恥」,生聚教訓、厚實國力靜待時機終於一雪前恥並收復失土。

俄羅斯的「袖手旁觀」也耐人尋味。亞美尼亞與俄羅斯是軍事同盟,此次納卡戰爭後期,亞美尼亞期待俄羅斯能基於「盟友」關係出兵納卡地區扭轉舒沙要塞陷落後的不利戰局,卻被俄羅斯輕易的以「非亞美尼亞領土」輕易打發,然在「停火條件」還在談判時,俄羅斯的2,000兵力就長驅直入戰區進行「維和」部署,顯見俄羅斯對於扭轉戰爭局勢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影響其決定的當然是其「國家利益」,藉不出兵馳援「導正」亞美尼亞,並藉「維和」再度確認俄羅斯為高加索地區「平衡者」角色。






不得不提在戰火中的平民,無論是早期被迫離開家園的百萬阿塞拜疆平民,還是被「滅國」的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因為「主權爭議」,被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恐怕只有「民族仇恨」及「血的教訓」,近30年來恐怕難稱得上可以安居樂業,遑論追求美好的生活。

回到兩岸的「內戰」之上,在「主權爭議」部分,近來台灣的「主流意見」多為兩岸分治7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始終未及於台灣,充滿「自決」思想的「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在老人凋零、年輕一輩成長後已成為「台灣共識」,不少年輕人更相信因為兩岸政府體制、理念價值及歷史記憶差異,2,300萬台灣住民已自成「台灣民族」,認為唯有「制憲、建國」才是台灣得以變成被國際社會普遍接納的「正常國家」,在「心態」上,像極了1991年宣稱「建國」的納卡共和國。

殘酷的事實是,就算亞美尼亞協助納卡共和國在這些年來贏得納卡地局衝突大部分勝利,但這些局部勝利卻不足以讓阿塞拜疆放棄對納卡地區的「主權」。「中華民國」在70年來,隔着海峽維持着局部軍事優勢,但這些勝利同樣也不足以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台灣地區」的主權,而北京宣稱的「主權範圍」並不被大部分國際社會所爭執。


2020年10月初,解放軍在台海演練登陸作戰。(央視截圖)





北京與阿塞拜疆的「綜合國力」天差地遠,而北京近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不能一代一代拖下去」、「武統台灣」被端上台面及修飾用語的「國際實力對比深刻調整」,顯露的都是中共解決民族恥辱、主權爭議的決心及信心,接下來的考慮只剩下「條件成熟」,一如阿塞拜疆生聚教訓近30年來才終於迎來「天時」才一舉將「叛離的一州」迴歸管治。

不過,兩岸爭議與納卡衝突有一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納卡地區與阿塞拜疆其他地區民族、信仰、語言及習俗確實不同,台灣人祖先、信仰、風俗習慣來自大陸,許多台灣人亦不否認「兩岸一家親」,兩岸最根本性的不同在於政府體制及價值認同的差異,這樣的差異,若能好好坐下來談,「武統台灣」或只會是一個「選項」,而不會成為真實。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