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母愛不存在》-同志與家庭的愛是如此糾纏

不小王子
·
·
IPFS
·

同志文學在最近幾年越來越來常出現在書店的書架上,在以前,可能十年前吧,同志的議題不會被說是禁忌,而是直接被主流輿論給忽視,沒有發言也沒有討論。以前自己對於這類議題也抱持著這種態度,總覺得做為異性戀跟這些議題沒有關係,但隨著年紀漸長,漸漸感覺到"漠視"同樣是種可怕的暴力,真實存在的人,就該是社群的一份子。

說歸說,但我依然不了解,只知道同性戀者的心路歷程遠比一般人艱辛的多,大部分的人不了解他們,一如他們不解為什麼追隨自己內心會是一場錯誤,這也是打開這本《有一種母愛不存在》的理由。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從家庭當探索的起點,聊聊同性戀者與愛的距離,故事像一幕幕幻燈片的流過,每個篇章都是 一個"人 "被解剖開來的橫切面,任人檢視著沒有足夠的愛的人,生活、情感可以是如此破碎。

而這個破碎的故事其實也生活化的可以引起每個人的共鳴,《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與其說這是一本同性戀的心理故事,應該說這是一本家庭故事,只是因為"性向"讓一切變得更深刻。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同志與家庭的愛是如此糾纏

你,你,你,你只想著自己。先是『我自己』,然後『我自己』,最後還是『我自己』,對吧?

我坐在從尼堡到斯文堡的大巴上,感到一種極強的衝動,想要把面前的座位用尖銳的東西刺爛。這感覺就好像一種苦修。一個巨大的「對不起」用螢光筆標在過去的二十年上。對不起,我被生下來。對不起,我從家裡搬走,創造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對不起,我出櫃了,還是公開的。對不起,我拒絕一個人住,或者回家扮演自己單身。對不起,我跟外婆的關係太好。對不起,我沒有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而是當了作家。對不起,做這個不是沒飯吃。

雖然故事努力用幽默又小諷刺的筆調在處理情節,但情感掙扎的好真實。沒有人的愛是完整的,就算親如家人,也可能因為彼此之間的障礙,讓愛(關係)走火入魔,這個障礙也往往不是溝通就能解決的問題,是兩種不同思維的人,想把彼此拉出沙漠裡的流沙,卻反而是緊緊按住了彼此。

"自私"的字眼不斷在母親的對話中出現,母親希望孩子可以合群,不要做出頭鳥,一切按照規矩走,雖然母親用這種方式深深的枷鎖了孩子的內心,讓她困惑與無助,但某些層面我可以理解母親,因為害怕事情沒有了控制,就會失去僅有的,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幸福。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自私"的字眼不斷在母親的對話中出現,母親希望孩子可以合群(圖片取自 unsplash)

孩子無法承擔的控訴

其實從我二十歲初頭,這兩種畫面就一直伴隨著我。這些年來,她對我說過這種話:『你來到這世界就是要讓我開心,或者努力讓我開心,但你卻逃避了這個責任,甚至深深傷害了我,讓我一個人躺在路邊……而你,只想著拯救你自己。』」

還記得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的那種揪心,好想抱著這個孩子說,沒關係你是正常的,自私自利是孩子的本能防護機制,孩子從觀察我大人行為學習,而不是聽從他們的長篇大論,有建設性的對話才能教導孩子更好的方式,並改善未來的行為。

把"自私"的指責灌在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身上,需要更良好的溝通與引導,孩子需要更多探索心靈的自由,不該被恐懼與害怕被罵而退縮。他們還不該承受這麼多大人世界的理解,壓迫越多只會失去嘗試的熱情。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如果我們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那就是什麼都沒發生(圖片取自 unsplash)

療傷,一個人想忘記,另一個努力記著

當母親剛發現得了乳腺癌的時候,她和父親告訴我,這是因為長期的精神狀態低迷引起的疾病,而這種低迷都是我造成的。這個指控就像我心裡的一個深淵,至今仍然如此。我曾經想,要是她把將來的死亡也怪到我頭上,我還能否活下去。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努力把表面擦亮、拋光,卻不管裡面的東西。我以為,被提起的越少越好,但現在她再也不能指控我什麼了。表面被翻了過來,筋骨畢露,還有一些更黑暗的東西。她死了,我一點都沒感到輕鬆。

在宣告同性戀之後,家裡斷絕了關係,一邊覺得是孩子不再愛他們,另一邊是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兩邊之間愛的連結橋樑消失後,療傷的方式也非常有默契的不一樣,一邊是想辦法用力記得,一邊是想辦法努力忘記。

這裡心理轉折的關鍵詞是"期望",父母不理解是自己做錯了什麼,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孩子不知道該做什麼讓父母接受她,但這問題在理性邏輯上是解不開的死結,因為兩者希望的結果天差地別,除非一方退讓,不然沒有彌合的可能。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我感覺自己一直都被巨大的責任感和愧疚感捆綁著,這樣父母就不用去承擔這些(圖片取自 unsplash)

不要讓愛變成情感勒索與麻痺

母親躺在那裡,臉上帶著像是嘶喊的表情,就像是體內尖叫聲太過刺耳,傳不出來。她躺在那裡就像個陌生人,事實也的確如此。我邊想邊努力把這些念頭推開,想想別的。萬一她現在可以讀出我的心思怎麼辦?有一瞬間我彷彿真的感覺到了什麼。

作為一個也算才剛出社會的"小孩",讀著讀著想著如果是我,要的愛會是什麼?比起父母制式的愛,更實在的愛可能是更簡單的說我愛你、支持你、打電話問問今天過得好不好、提議看要不要一起做些什麼。

好像這麼簡單就可以讓心靈多了些安定的力量,也還好這樣平常的愛在我們家就有。

也想了想"自私"對於孩子的意義,要求他們從小時候就付出跟大人一樣的愛,有點太過沉重了,因為"愛"也需要時間的淬鍊與學習,他們需要學會"自私"點先愛自己,愛上了自己後,給自己多點信心去相信自己有能力,才能去愛別人。

某些程度來說,父母也應該學會多愛自己一點。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你做的不能再多了。」她說。「要我再說一遍嗎?你做的不能再多了。」(圖片取自 unsplash)

愛自己多一點才能釋放自己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裡還有很多的細節可以慢慢感受,它適合在下午的時候在床邊慢慢看,介於清晨得太過清醒與晚上的脆弱情感之間,讓閱讀時的衝擊感獲得些平衡,推薦想要探索相處情感邊界的人入手一本。

對於同性戀的議題,雖然依然不是很了解彩虹旗的意義,但每個人都依然值得被愛,如同開頭所言,《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讓我們思考關於如何去愛。而說起關於案所"愛"的這條路終點是什麼,我覺得吧,學會愛自己更多一點。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不小王子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https://taplink.cc/s110160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酒後走路比酒駕更危險?顛覆常識的經濟學-《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怪胎經濟學)

從《殺夫》到同志文學:台灣女性如何打破社會枷鎖?-《性別島讀》下

女鬼是來自社會的壓迫,台灣文學的性別秘密故事《性別島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