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宁与李登辉
前言
李强同志是眼下中国最热门的政治人物。在上海因疫情造成的政治滑坡下,仍在二十大上被习近平同志越级提拔为中国政坛的二号人物,不可谓不红。而接替李强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吉宁,已悄然登场。
我想,应该有不少键盘政治家已经浏览过陈吉宁同志的履历了,但恐怕少有人会关注陈同志的政治倾向。我看了些陈吉宁同志的履历及一些公开资料后,觉得他很像一个人,很像李登辉,像1979年的李登辉。
关于李登辉
互联网上关于李登辉的资料很翔实,评价也很差异化。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我鄙夷李登辉的为人。但李的功绩不可否认,作为台湾宁静革命的主导者,李登辉将本属于台湾人民的自由无偿的退还给台湾人民。
李登辉不贪恋权力,准确的说,他不贪恋用独裁暴力维系的专制权力。他渴望的权力,是通过民主过程,从人民手中“求”来让渡来的民主影响力。遍阅中外信史,旧时代的君主们,又有几人心甘情愿将手中的权力主动还给人民。愿者寥寥,得偿所愿者更是无几。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登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第一人,如果他还认自己是中国人的话。
陈吉宁其人
陈是吉林梨树人,出生于辽宁营口,出身应该不错但绝不显赫。81年考入清华,五年本科,86年读研,88年拿硕士学位后前往英国读研,是80年代的大润人。
很幸运的,陈吉宁躲过了八九年的风波。也很遗憾,我们和党务机关一样,再无法通过运动中的表现确定陈吉宁的政治倾向。
不知其人视其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交游对象的特征去判断这个人的政治倾向。陈有个朋友,叫邹骥,写过一篇回忆性文章,和陈在英伦时尝同游。这篇文章本身没透露什么我们感兴趣的信息,但这篇文章中描绘的细节,包括两人在餐客厅里喝啤酒,一起谈论自身专业对国家学科的建设性,重点描绘了两人兴趣相投挚友形象。
这位邹先生是何许人也。邹先生86年在清华读完研,之后留校当助教。因为同一学院,可能陈邹二人当时就认识,但估计也只是泛泛之交。88年陈吉宁提桶跑路,而邹骥也从助教混成了讲师,之后邹的履历就变得奇怪了。八九风波之后的隔年,90年至91年,邹骥前往上海宝钢进行社会实践,但岗位仍为清华大学的讲师。我无从得知这是正常的学术研究,还是被迫下放。
个人想法,可能是邹在八九中有出格表现,才招致劳动改造,这种劳动再教育只是政治老人们对于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PUA的惯用手段罢了。如果揣测为真,那邹的政治思想是明显的倾向于泛自由泛民主阵营。同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90年代两人重逢英伦结成挚友必然是两人具备相近的政治理念,我们也可以认定陈的政治底色或称之为朴素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自由文明和谐”。当然这时候的两人只是青年学者,和李登辉一样,理想不能当饭吃,妥协于现实好好做学问才是正道。
92年陈吉宁毕业于帝国理工,他没有回国,而是留在帝国理工担任research associate直至1998年。陈93年的毕业论文里写了,他的sponsor是british council和educ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虽然英国佬有赞助过他,但中国教育部也打钱了啊。作为一个公费留学生,读完书必须回国就业纳税这是常识,是天理。
但陈没有,陈吉宁缩在帝国理工逡巡不归。从后面的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吉宁很爱他的祖国,很爱清华,他为清华奉献了十六七年的青春年华。但1992年的寒冬里,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他在等什么。
如果有人扯什么学术环境之类的鬼话,大可不必。陈92年没回国,但98年回了,凭短短六年国内的学术环境就能翻天覆地吗!
而另一边,清华环境系的教授们,对陈吉宁的归来却翘首以盼。当时的环境系主任郝吉明对媒体讲到94年他特地跑英国邀请陈吉宁早日回国,陈当时也答应了。这本是一个双向奔赴皆大欢喜的故事,却不知为何硬生生拖到98年才落地。是陈吉宁要价太高,还是清华忌惮什么迟迟下不定决心呢?同样的,从后续的历史看,陈教授对名利并不追逐,想来不是价钱没谈拢,而是钱以外的意识形态在作怪。
郝吉明的谈话还有一个细节,98年陈吉宁回国后并没有即时结束帝国理工的工作,常常两国之间来回跑。以至于郝吉明再次出访英国和陈深谈,最终将陈教授拐回清华。这就奇怪了,如果深谈,何必麻烦郝主任大老远跑英国,等陈在中国时深谈不就可以了吗?对吧。想来是陈教授并不信任清华,害怕着什么,所以迟迟不辞去自己在英国的工作。当然,与郝吉明的深谈打消了陈吉宁最后的顾虑,99年的陈吉宁开始在清华做学问了。
从上面的几段材料可以看出,陈吉宁公费留学却滞留英国不归,是对某些东西有忌惮,这些东西甚至威胁到清华对陈这样一位留英博士的起用。这东西如果解释为政治原因,那就对陈邹的政治倾向起到很好的印证——陈吉宁是一个泛民主主义的同情者,他热爱他的祖国,但对祖国当时保守的执政者持怀疑态度。但他和李登辉一样,可以把这种对时局的不满吞咽在肚子里,不露出一分一毫。
回国后的陈吉宁是静默的,放弃年轻时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安安静静的在清华搞环境研究,但历史的齿轮转动着,命运选中了他。因为起点较高(系副主任副处),加之能力出色运气超群,陈吉宁在清华的教务系统中提升很快,七八年时间就当上了清华的常务副校长(正厅)。然后习总书记的上下铺,清华的扛把子陈希大佬就看中了这个精明能干的青年干部。
与李登辉相似的,蒋经国的亲信向蒋举荐了李,习近平的亲信也向习举荐了陈。15年,携反腐之威重组中国共产党的习近平开始了自己的组阁,陈吉宁获得了环保部长的位置。
陈在环保部只待了两年,我无法阐述陈吉宁的工作成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天的中国,很少有人会再谈论雾霾。由此看,陈在环保部的业绩还是很出色的。
可能是环保部任上的出色,和蒋经国将李登辉从主管农业的政务委员提拔为台北市长一样,习近平也在17年将陈吉宁提拔为北京市长。这是一个极大的晋升,五年前还只是厅官的陈吉宁,现在已经站在离政治局最近的位置上了。
22年二十大陈吉宁入政治局,和李登辉相类似的,从政治素人到政治局(国民党叫中常委),陈吉宁用了10年,李登辉用了8年。
后记
如果再往后看,陈吉宁可能会获得和李登辉相似的仕途,即从上海市委书记成长为将来的国家常务副总理、总理,成为与李登辉一样的蒋经国之下第一人。
其实陈和李与大多数人一样,青年时作为知识分子秉承独立思想、心向民主自由,但最终多妥协于岁月。但陈与李却比大多数人幸运,他们的才学在某一刻为统治者所需要,得以登入他人未曾幻想过的宫阙。
历史喜欢开相似的玩笑,李登辉在蒋经国仓促离世后控制台湾政权使其按照李自身的政治理想完成民主化改造。这个壮举,谁说陈吉宁不可以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