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瞭解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傷痛,找回療癒自己的能力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在很多看似無法理解的關係中,其實存在著許多需要。
圖片來源:博客來
「媽媽這麼辛苦為你們做那麼多?怎麼都沒有一個人抱著感恩的心?」

從這一段話中,你感受到什麼了呢?是感受到這位母親在言語上對小孩「情緒勒索」,還是這位母親很需要被安撫及肯定呢?

叢非從心理師的這本《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原文:養育內心的小孩)一書中便告訴我們,有很多時候母親是會變成小孩的狀態在索愛,也就是說孩子與母親的角色在母親說出以上那一段話的當下便對調了,此時的母親變成了小孩,她渴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理解她的辛勞並像母親一樣告訴她做得很好,倘若孩子有所覺察母親的需求而說聲感謝,那彼此的關係在當下便達到了平衡狀態。

人之所以感受到悲傷難過或孤獨恐懼等情緒,無非都是受困於與他人的各種「關係」中,我們在不同的「關係」中會有不同程度上的「需要」,而痛苦與矛盾的來源始終來自於我們太過執著於想從別人身上得到滿足,當對方無法給予我們想要的,我們可能就會感到難過或憤怒,這其實是一種掌控欲,這就令我回想到曾經遇過朋友很熱心地跟大家推薦自己的愛用商品,結果大家卻興致缺缺,於是這位朋友就忍不住發火了,類似的狀況也不時在這位朋友的身上上演,她總是覺得別人在否定自己,其實是她內心存在匱乏感所導致,也錯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的反應上,她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斷付出愛的人,結果朋友卻一個個離她遠去,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理解原來這位朋友一直以來是一個「索求者」,她所做的一切是希望別人能對自己說聲感謝,也希望別人能在她需要的時候幫助她,根據作者在書中所述「需求」其實是「我希望你來滿足我」,而這樣的期望並沒有錯,只要關係中的兩個人能相互需要、相互滿足即可。

書中提到人內心的需要有五種,分別為「安全感」、「自由」、「價值感」、「意義感」、「親密」,如果能照顧好這五種需求,我們就是在做自己的理想父母,也是在二次養育自己。若是能進一步滿足他人的這五種需求,便能達到與他人建立和經營關係的目的。

我特別想談關於「自由」的部分,有時候我們會感受到不自由,其實是自己心中有許多莫名的秩序與規範在作祟,也可能是潛藏的未知恐懼而讓我們感受到不自由,比如一位母親基於健康的理由而堅持每天都必須要親自下廚,但這件事情卻讓她自己感受到不自由,不時跟子女抱怨自己的時間被綁住及準備飯菜有多辛苦,但其實這份「不自由」並不是子女帶給她的,所以當我們能真正跟隨自己的內心而不強迫自己,我們才能得到自由

自由沒有特定的形式,有時候我們看一個人似乎不斷被他人支配著,我們旁人很容易會覺得他沒有自由,但若是他喜歡這樣被支配的生活,那他就是自由的,如同我們時常會看到有些人被管還顯得很開心的樣子,並不是因為他有被虐狂,而是他肯定在這段關係中得到了上述五種內心的需要。

在這本書中除了詳盡地闡述了關於這五種內心的需要之外,也提出了養育自己的五個步驟,無論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欠缺了這五種內心需要,我們現在都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去學習重新建立,並且學著修復自己的匱乏感及增加復原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機智幸福小指南:如何悠游世間深海,讓人生優雅綻放!

我們都有改寫自我評價的能力:《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

乳癌,不怕!資深乳醫個管師的全照護筆記,從用藥、手術到調心,解答你聽不懂、記不得、想不到的關鍵8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