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人生|神秘國度~印度之旅

子謙
·
·
IPFS
·
三月份才從熱情國度巴西返國,還未分享完Manaus的所有系列,緊接著四月中旬又接獲任務,前往神秘國度~印度,從北(德里)途經蒂魯帕蒂,再到南方(清奈),分享所見所聞。

印度已經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有著極大的人口紅利與內需市場,而且老齡化的排名還在一百名外,意味著整體社會還很年輕,離老齡化還有一大段距離。

印度總理莫迪喊出Made in India的口號,想要取代大陸成為世界工廠。以電子產業而言,即使群聚效應還未顯現,但明顯的已經朝這方向移動中,加上平均薪資也低於中國、越南,還有英文上的優勢。

此行,共拜訪了好幾家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公司)廠,分別有來自美國、大陸、台灣與當地合資,還有本土的EMS廠。這幾家老闆表現出極強的企圖心,對於新技術的產品更有極高的興趣,積極尋求與我們合作的契機。

很能感受印度的企圖心,也體驗到不同國家的管理風格。對我而言,實屬難得的經驗,更有別於我之前所管理的巴西與越南EMS廠,還有風土民情與文化上的差異。

這篇文章所要分享的,是在印度的所見所聞,此次雖然出差的行程仍很緊湊,還是利用時間走進當地生活,並參觀了幾處名勝古蹟,有印度門、神廟與博物館。


富人與窮人的距離很近,生活水準距離很遠;
車子與車子的距離很近,基礎交通建設很遠;
人車與牲畜的距離很近,通訊網絡建設很遠。

這是我第二次前往印度,第一次是到班加羅爾,僅待三天,還沒有機會體驗當地風土民情;此次雖待不到二周的時間,但有機會深入他們的生活環境,上述便是此行所下的暫時性的註解。

為了買些日月品以及了解當地大賣場販賣的物品,我們進入一家當地連鎖的大賣場,一踏進去,明顯感受到門外與門內極大的反差。可以想像成擬透過機器貓小叮噹的任意門,隨意進出二個不同的世界,感官自然也不同。

我們從風塵僕僕(真的是塵土飛揚)的戶外,走進賣場(如下圖一)內,映入眼簾的是開闊乾淨的大廳,大廳裡有開放式的餐廳,席間男男女女的穿著、神情與氣質,完全不同於戶外多數的民眾。

圖一

又如,我們受邀晚餐,到一處四周都是霓虹燈閃爍、熱鬧非凡,喇叭聲尬響,當地形容是夜生活的地方(下圖二),但不是聲色場所喔,而是餐廳、酒吧林立的區域。沒有高樓大廈,多是低樓層的建築物。四周圍起來的中央區域是大型停車場,我們走著走著,便看到了二位小朋友看著一隻駱駝與馬(下圖三),是要讓旅客騎乘賺取小費的。

圖二
圖三

在我們抵達首都德里後,會先類比為台北市,因為同為首都,不過路面與人行道的維護速度與品質,還趕不上他們佈建無線通訊網路的速度。

而道路的規劃,並沒有太多的紅綠燈以及斑馬線,在印度將近二周的時間,我們遇上紅綠燈的次數屈指可數。據我觀察,都是主幹道,很少橫向的道路(如十字或田字型),想要到對面,必須要多開一段路,到一處中間沒有分隔島的地方再迴轉,這種設計與巴西類似,這也造成很多車會逆向行駛,為了省油省時間。(印度的車輛為右駕駛,靠左走。)

我們這二周時間都是坐出租車,塞車是幾乎每次從飯店出門後必然的。貨車、三輪車、汽車、機車之間互相搶道,甚至於還有牛車也加入行列。我坐在副駕駛座,最能感受那種幾乎要撞到別人,與被人撞到的緊張與刺激感。

即使晚上十點都是車水馬龍

不過,塞車卻不代表連動都動不了,為何?就是因為沒有紅綠燈,即使相互搶道,喇叭聲不絕於耳,車子始終都能往前進。而我們真的沒碰過幾次紅綠燈,既沒紅綠燈也沒斑馬線,行人還有四處可見的牛隻,又如何過馬路呢?既沒有斑馬線,意味著任何地方都可以過馬路。這就是為何我會說「人車與牲畜的距離很近」的原因了。

牛隻被視為神聖,據一位官員說,水牛可以被吃,黃牛就不行,無論水牛或黃牛都在路上行走,或坐、或臥,車輛總得要避開他們。我很欣賞牛隻們在熱鬧喧囂不已的馬路上,不疾不徐,優游的漫步在安全島上、路旁,偶而還會橫在馬路上。

為何我又提到「通訊網絡建設很遠」呢?在印度,電子支付的普及與密度比台灣還要密集;通訊網絡,不同於基礎交通建設的落後,而是直接跳級,佈建最新的無線通訊技術基地台,不再對偏遠地區鋪設有線網路,也因此,5G基地台的需求是我們非常看重的剛需市場。

牛杯杯-1
牛杯杯-2
牛杯杯-3
牛杯杯-4
牛杯杯-5

印度門、神廟與博物館

印度門

印度門(India Gate),原名All India War Memorial(अखिल भारतीय युद्ध स्मारक)(譯為:全印度戰爭紀念碑),又稱德里門,是一座43米高的大型凱旋門,位於印度新德里的國王大道。
印度門建於1921年,高42米。它是由紅色砂岩和花崗岩建成,由設計師埃德溫·魯琴斯設計,最初稱為全印戰爭紀念碑(All India War Memorial),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國-阿富汗戰爭中為大英帝國而犧牲的9萬名不列顛印度軍隊士兵,門磚上刻了其中13300名死者的名字。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印度门_(德里)

在我們拜訪完一家EMS廠後,用完午餐回飯店途中,問司機回程路上是否有可以參觀的景點,且不需要繞路,否則依當地交通狀況,時間都花在塞車上。印度門便是他介紹給我們德里著名的景點。

遠觀 印度門 / 子謙 攝
印度門 / 子謙 攝
印度門側面 / 子謙 攝
餘暉下的印度門 / 子謙 攝

蒂魯瑪拉范卡德瓦拉神廟(SRI VENKATESWARA SWAMY VAARI TEMPLE) 

Sri Venkateshvara Swami 神廟是一座印度教寺廟,位於印度安得拉邦蒂魯帕蒂區蒂魯帕蒂的蒂魯馬拉山城。這座神廟供奉Venkateshvara,Vishnu。據信 Vishnu 出現在地球上是為了拯救人類免受Kali Yuga的考驗和麻煩。因此這個地方也得名 Kaliyuga Vaikuntha這裡的神被稱為 Kaliyuga Prathyaksha Daivam。這座寺廟也有其他名稱,如 Tirumala Temple、Tirupati Temple 和 Tirupati Balaji Temple。Venkateshvara 有許多其他名字:Balaji、Govinda 和 Srinivasa。這座寺廟由Tirumala Tirupati Devasthanams (TTD)管理,該寺廟由安得拉邦政府控制。TTD 的負責人由安得拉邦政府任命。
Tirumala Hills 是Seshachalam Hills山脈的一部分。山丘海拔 853 米(2,799 英尺),由七座山峰組成,代表Adisesha的七個頭。神廟位於第七峰Venkatadri,聖水池Sri Swami Pushkarini 南岸。因此,該寺也被稱為“七山寺”。蒂魯馬拉鎮佔地面積約 10.33 平方英里(26.75 平方公里)。
該神廟建於南印度建築中,據信建於公元 300 年。Garbhagruha ( Sanctum Sanctorum) 被稱為 Ananda Nilayam。主神 Venkateshvara 在 Garbha Gruha 站立,面朝東方。寺廟遵循Vaikhanasa Agama崇拜傳統。這座寺廟是八座 Vishnu Swayambhu Kshetras 之一,被列為第 75 座Divya Desam。寺廟內有兩座現代化的 Queue 建築群來管理朝聖者人群,Tarigonda Vengamamba Annaprasadam 建築群為朝聖者提供免費膳食,頭髮剃須建築和許多朝聖者住宿地點。就收到的捐款和財富而言,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寺廟之一。
資訊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kateshvara_Temple 

此次行程,我們在周六從德里坐飛機到蒂魯帕蒂機場大廳,一進入機場大廳,便看到當地信仰的主神神像。

可以特別看主神額頭上的圖案(白底紅色類似長柱水滴圖案),連橋墩上也可以看到。若把整座城市視為一個大企業,則企業形象是很一致的。

神像 / 子謙 攝於蒂魯帕蒂機場大廳
神像 / 子謙 攝於蒂魯帕蒂機場大廳
橋墩上白底紅色類似長柱水滴圖案,與神像額頭上的一致 / 子謙 攝


隔天周日,租了一部車,前往蒂魯帕蒂的這所神廟參拜。原以為和在台灣或越南一樣,參拜廟宇就像是進入一處古蹟,可以隨意走走,仔細看看神像,虔誠地鞠躬參拜。沒想到的是,要進入神廟有著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要求,且從早上十點半出發,回到飯店已經是下午約四點左右。

注意事項:

  • 要帶護照。
  • 不能穿鞋子(襪子可穿,但通常就直接脫掉),這是在印度任何寺廟都必須要遵守的。
  • 不能帶有真皮製品的任何物品(皮帶、皮夾、皮包等)。
  • 不能帶電子設備(手機、電子錶)。
  • 不能穿外套、短褲或T-shirt。

幸好我們租了一部車,司機幫我們保管上述的物品,但建議證件與金錢隨身攜帶。然後司機把他的手機號碼留給我們,問題是...我們的手機不能帶在身上,要如何聯繫他?原來,他要我們參觀完神廟到了出口之後,隨便找一位當地人幫我們打電話給他。原本半信半疑,後來我們同事隨機找一位當地人,果真願意幫忙打電話連繫司機。

這座神廟位於海拔約800公尺的山上,我們一行人乘坐一部車,在山下的入口處,所有的人都要下車進行安檢、搜身,隨身物品都要過X光,然後再上車,往山上開約20分鐘的車程才抵達神廟入口處。

但萬一你只穿T-shirt或者服裝不符合要求怎麼辦呢?按照當地的習俗,也尊重他們的文化,需要披上披風與圍裙,就只能花錢到專賣店去買。我沒記下這些服裝正式的名稱,就只好展示給大家看囉。(這一身行頭需要750元盧比,進入神廟則需要300元盧比。)

光著腳丫的子謙

這座山也是動物保育區,一路上可以看到猴子(沒拍到),下山時還見到幾隻鹿(下圖)在旁邊覓食。

路旁的鹿

因神廟管制區域內無法拍照,而且所有電子用品全部不能攜帶,但我找到以下影片,可以讓各位約略了解印度信眾參拜神廟的過程。

這段影片可以從第28分30秒開始觀看,雖然主持人所拜訪的神廟與我前往的不是同一所,但整個場景與過程非常相似,包含安檢、有非常多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頂著光著頭去還願的信眾,還有他們都會喊著音似「國民黨」的口號,聽主持人廖科益的解釋是「我的上帝」的意思,不過我們下山時,問了一下司機,他說是神的名字,我沒查到真正的拼音,以上說明請大家參考看看。

這段影片中,主持人他們沒能進去神廟內參拜,我們一行人則經過一翻波折、排隊、等待、再排隊、再等待,一旦進去管制區之後,也無法往回走,只能一路上跟著排隊,我們自我安慰著,因為要見主神,這一路上的等待,就是要讓我們的心情沉澱下來,並且考驗著我們是否虔誠...

因前往參拜的信眾非常的多(數萬人不為過),大家可以想像成我們媽祖過境那番的熱鬧場景,差別在於我們媽祖會出巡,他們的神則是安座在神廟裡。而我們應該是當天唯四的外國人,好多人都問我們從哪裡來,為何會來參拜他們的神。

也因為人太多了,整個區域打從一進入到管制範圍,便開始作分流,利用柵欄讓大家自然而然地按照已經規劃好的動線走,避免發生踩踏的危險。這一路走走停停,有的人直接坐下來,或乾脆就地睡一下,有時會等上一小時,一旦隊伍可以開始往前移動時,信眾們可是一陣歡呼呢!中途因為是他們用餐時間(下午二點左右),廟方還會放飯呢!

即便如此,當要進入核心的時候,大家心情逐漸高漲,也異口同聲地喊「國民黨」,我們還搞不清楚狀況,以為要看到神像時還有一段路程時,神像突然出現在一個深邃的洞內,唯有神像所散發出來耀眼金黃色的光,但僅有二、三秒鐘的光景,我便被旁邊的廟方人員往旁邊推著走。整個行程,從一進入管制區域,到走出去,前後共花了約五小時。

在我們所拜訪的其中一家EMS廠廠長,是虔誠的教徒,更是每個月都會去參拜一次。意味著每次都得花上五小時,才能見到神像幾秒鐘。

各位可以從第28分30秒處開始看至35分止。

Brihadeeswara Temple

南方藝術博物館(DakshinaChitra Heritage Museum)

DakshinaChitra (“南方的圖畫”)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一座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致力於展示南印度的遺產和文化。它位於金奈以南 25 公里(16 英里)處。該博物館於 1996 年 12 月 14 日向公眾開放,由馬德拉斯工藝基金會(MCF)創立並管理。MCF 成立於 1984 年,由美籍印度藝術史學家Deborah Thiagarajan管理博物館。該博物館建在 10 英畝(4.0 公頃)的土地上,租期為 33 年泰米爾納德邦政府。該項目位於連接欽奈和本地治裡的東海岸公路上的 Muttukadu,可俯瞰孟加拉灣。
DakshinaChitra 作為一個遺產村而開發,擁有一系列展示和搬遷的原住民住宅,描繪了印度南部各邦人民的生活模式。展品描繪了南印度傳統的建築、藝術、民間表演藝術和工藝。便利設施包括研究單位、手工藝品集市、遊樂場、舉行宗教活動的區域、石材作坊和紀念品亭。有長期在 DakshinaChitra 工作的工匠展示或解釋他們如何製作商品。此外,租用社區工作室的藝術家定期舉辦各種工藝品研討會。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kshinaChitra 

由於返台的飛機是在半夜十一點多,上午參與了一場電話會議,下午有些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於是同事建議前往這所博物館參觀,恰巧遇上南印度一位現代藝術家的畫展。門票(外國人):150元盧比。

博物館入口處
館內建築
館內牆上一幅孔雀
現代藝術家的作品 - 風火水土 (由左至右)
現代藝術家作品,可看出畫中有畫
展覽場景一隅
創作上述作品的藝術家


來些甜點吧~

要分享的內容不少,實在無法全部一股腦兒地全部倒出來,也需要時間整理,就先分享到這裡。最後,來些甜點吧~

台灣有許多國民美食,印度當然也有他們的。無論街頭巷尾、飯店與大小餐廳,幾乎都會有的Pani Puri。在景點更可以看到四處都是小蜜蜂(在台灣當過兵的應該知道甚麼是小蜜蜂吧!),就只賣這道點心,花上50元盧比便可以吃四粒,聽同事說,還有一種吃到飽的,但沒注意到要花多少錢。

我們不敢向路上的攤販買來吃,而是在飯店裡享用。以下介紹雖是放入多種內餡,再澆上很酸的湯汁。實際上,你可以挑選要那些內餡與湯汁,而湯汁更是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特製的,即使都在同一家店吃,每一粒的味道也因為添加不同的湯汁與比例而不一樣。

Panipuri 是印度常見的一種街頭小吃。原文中Pani的意思是水,而Puri是酥脆的餅。Panipuri為空心的油炸球,小販用手指在上面按出一個洞來,填上馬鈴薯泥、洋蔥、番茄、豆類等等,再澆上一種綠色的非常酸的湯汁,最後撒上鹽和印度香料。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Panipuri

吃Pani puri會是甚麼感覺呢?可以先想像一下電影食神的一個經典畫面,當咬破爆漿撒尿牛丸時...想要感受那種在嘴裡爆開來,湯汁將內餡與酥脆的餅皮,混在一起在嘴裡相互衝擊,隨之酸、甜、辣帶來多層次的味覺,就來試試吧!

有大有小,右上方一甕甕不同口味的湯汁 / 子謙 攝
Pani Puri 一口一個剛剛好,咬下去時,要小心湯汁不要溢出來 / 子謙 攝




蒂魯瑪拉范卡德瓦拉神廟網站:https://www.tirumala.org/

推薦閱讀:前進印度工作去:第一位到印度創業的台灣女生,第一本印度工作‧生活實戰觀察書

旅遊資訊:一位台商創業的旅行社~Nancy 旅行社的網站


與我聯繫:

我的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e/XZQd37h 或掃描以下bar code加入。加入後別忘了傳送一張貼圖或者說聲Hello,讓我知道您已經加入喔。

理查大叔 LINE官方帳號

若您有加入,會知道名稱為理查大叔,為何不是子謙呢?

子謙是我用於發表所創作內容署名之用,無論是文章或者是書法、傳統工藝作品等,同時也是我的字;而我的英文名字是Richard,也因步入了中年,叫做歐巴似乎又顯得太年輕(雖然許多人看到我,認為沒實際年紀那麼大,主要是頭髮還夠黑吧!😉),故稱理查大叔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子謙管理與藝術的底蘊,科技與傳統工藝的融合,分享人生的經驗、職場上的歷練,藝術上的體驗,讓彼此互相學習與成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職感心教練|2024年度回顧

品味人生|造訪印度錫克教班戈拉·撒西比謁師所

品味人生|我的行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