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楞伽經》

小鹿斑比
·
·
IPFS
·
努力解釋自己看《楞伽經》後,自己的一些心得,但目前還停在名詞解釋....

最近在趕工.....,我自己六月讀書會的六祖壇經小故事,目前預計挑三個故事,在搭配引言與總結,這樣絕對能撐過六十分鐘...吧.....。
問題希望大家能事先讀過這三個小故事,然後搭配學校學習單的做法,提出幾個引導問題,比如:

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怎麼處理?或是有怎樣的感覺?
我們有類似的經驗嗎?
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哪些事情,進而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然後這需要在五月先發給大家..,既然要發,當然要在人多的時候發,什麼時候人多呢?
五月的讀書會啊~
那什麼時候讀書會呢?
本周六。
哪我三個小故事的學習單進度如何呢?
.....剛挑好故事.....。

啊啊啊啊啊啊,我為什麼又再度把自己搞到不趕工就開天窗的窘境啊!
總之...,最近會很忙...。
下周還要出門上課兩天兩夜,要先準備好稿子,到時候時間發...,另外還有研習的功課要交.....,奇妙了..,這都第幾次了.....,為什麼我還沒學會提前準備?

總之...,今天是把之前讀壇經時,查找資料的一些心得拿出來發...,當時是因為看到:
五祖請畫師來畫楞伽經變相及五祖血脈圖。
突然好奇起這是啥?
查資料以後才知道,禪宗從初祖達摩到五祖,主要是以「如來(藏)」思想的《楞伽經》做為傳承的教材與血脈。

這點我們可以從惠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處中看出。
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躬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紀載於《祖庭事苑》)

朋友拍的

《楞伽經》,全稱《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共四卷。
最初的漢譯本為劉宋拜託那跋陀羅(三九四~四六八)翻譯的。

楞伽,是山名;阿跋多羅,入義。
意思是說本經是佛陀入楞伽山所說的,能讓人入義的經典。

《楞伽經》是初祖菩提達磨授法所引用的經典。
唐道宣在《續高僧傳》卷十六〈齊鄴中釋僧可傳六〉中所記載:「初,達磨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景德傳燈錄》卷三〈達磨章〉中寫道:「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
而《楞伽經》卷首,也就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中,也記載蔣之奇的一段話(裡面還有引用論語唷)說:「昔達磨西來,既已傳心印於二祖,且云:『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中略)

由此可知,以前禪宗主要講述《楞伽經》,後來在五祖時,才開始加入《金剛經》。
這也才有六祖壇經一開始的。六祖聞客讀《金剛經》而問其所從來。
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五祖山來。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成佛矣。」
由此可知,《金剛經》的廣泛教受始於五祖。
當然...,當我們看一部經典看得多了,就代表時間不夠我們在讀別的經典了....,《金剛經》盛行後,《楞伽經》名氣就沒那麼大了。

《楞伽經》記錄大乘佛教多個重要的教義,是一部重要的經典;主要宗旨可以用:佛說無量法,唯明一心義,領卻此經,即明諸法唯心。

其內容主要說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此四種法門,都是在說我們這顆心,教導我們如何將種種執著與自我本性結合。
它是法相宗所依六經之一,禪宗重要經典之一,《起信論》真如緣起建立的根據,也是印度後期大乘佛教思想的經典,在中國佛教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吊橋ㄟ~

小鹿努力用自己的理解解釋如下...,拜託有比較了解的人幫忙解釋.....,我真的努力過了.....。
其中五法為:相、名、妄想、如如與正智。
相:我們看見的,比如形狀、顏色等等不同,就是相。
名:我們把看到的種種相取了名,就是名。
妄想:我們把看到的認為是真的,就是那樣,還取了名,做了分別,就是妄想。
如如:既然是假相,就是無法真實獲得的,卻又不知道這個真相,總是在其中輾轉不出,稱呼這個狀態為如如。
正智:自己有正覺,還是不間斷又時常保有的,不起妄想還能示範給眾生看,對於外道(非正道)不動心,自身遵從佛陀的言傳身教,遇到觀察到種種事物時,都能有所覺悟,不執著於相中,這就是正智。

三自信,可依照五法將自性歸納為三種:
遍計所執性(虛妄分別性):處於虛妄之中,對許多事物計較並比較,執著於諸法相是真實的自性。
依他起性:假托於因緣產生的假有,這也顯示出法無實體,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因"緣”而生的,無法獨立生起與存在,此時依舊是有漏的。
圓成實性:成就的,不可破壞的,也就是我們最終圓滿成就自我真實的本性,本自具足的。

若要比喻,經論中有個便於理解的解釋:人在黑夜中看見一條繩,以為那是蛇,就對他產生恐懼,此時旁邊有個看得清楚的人,告訴他,那只是繩子。
此時我們用這段話來作理解,我們看到了一個我們以為是某物的東西,就產生恐懼的心理,但其實沒有蛇,我們產生的恐懼,是依託在自己的假設之上,那是假的。
而在進一步思索,哪有繩子?那不過是搓起來的麻。
也就是說,我們用我們所執著認為可以計算的我相,產生了自我執著的感受,看到的並非事實,那只是假有,有人告訴我們,我們才知道那是"空",在進一步了解到,我們認知的繩子,也不是真實,這是更進一步的法空。最後瞭解本來的真實。

我真的有努力解釋過了.....。

八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加上末那識和阿賴耶識,簡單來說就是意識與潛意識。

二無我指的是人無我與法無我。
人無我:清楚認知一切有情不過是和合而成,有生即有滅,本來沒有這個我,或者也可以說這一切聚合的我,不是我。也就是說,當我們能覺知這變幻無常的質,明瞭以為的實境是幻境,就代表我們有這種名為人無我智的智慧了。

法無我:一切事物、一切現象,也就是說一切法則,都不是實在存在,我們在法界,法界有眾生有法則,那如果這些外物都是空的,那法則是否真實存在呢?回到一切唯心造,再去看法,體悟一切法唯心,了解不管是佛法或是世間法則,都是依緣而生,相對而有,這些原不存在。
覺知此理而離種種分別,就得到無分別智,也就是法無我智。

本經又說四種禪,對現今的禪宗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綜觀本經,都在告訴我們,迷與悟的根源,只在於我們自己的自心本性。

而我真的有努力理解了......,先回去上班,明天聊(揮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小鹿斑比想記錄那些閱讀過後有感觸的笑點與那些其實不知道也無所謂的小事,雁過可能會留影,也可能被拔毛,也可能成為某人眼底映照下的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所以形成了各色的風景,就看看我眼底的風景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面試

閒聊送禮

平常的日常閒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