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不會消失,但會被淡忘
我想說的並不是肉眼可見的傷痕,而是關於我因為被忽略、被虧待、被背叛
在某些細小的瞬間,拼湊出愛來填補受傷的靈魂。
我只是待在錯的地方
從小時候說起好了。還記得國小時的我加入了學校田徑隊,因為身材魁武,被老師選入女子鉛球組。當時這是件值得炫耀的事,畢竟校園裡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有才藝的孩子。
而我也沒辜負每天吞進肚子裡的食物,順利在校內比賽獲得獎牌。畢竟,要在國小五六年級時胖到將近 70 公斤,其實並不容易(哈哈)。
但這也是一種困擾。在一個群體裡,與眾不同的人,不是被捧上天,就是被當成異類。顯然,我無法被捧住,所以是後者。
一個孩子的內心能有多堅強呢?我想,可以非常堅強。至少,身為「異類」的我,從有記憶以來就被肥胖纏身,經歷了無數關於體型的綽號:小胖妹、胖子、金剛芭比……
即使這些稱呼放在成人身上也很刺耳,何況是個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但我還是靠著微弱的關愛,以及強大的內心撐了過來。我知道自己在運動成績上表現不錯,也知道自己在繪畫方面似乎有些天分,創意比賽上總能看見自己的作品。在這些領域裡獲得的讚美,讓我確信自己並不是個懶散、多餘的胖子。
那些平日裡嘲笑我身材的同學,卻在某些時候卻會變得諂媚,請求我幫忙畫圖、幫忙完成美勞作業。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對於年幼的我而言,因為不想被討厭,我接受了那些曾經對我不好的人發出的請求。我渴望被善待,不再被歧視,甚至天真地以為,或許我可以用「討好」換來應得的尊重。
但結果並不如想像。當他們達成目的,所有的一切又回到了原點,我依舊是那個被嘲笑的胖子。即使這樣的模式循環不斷,我卻始終不懂得拒絕。應該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資格拒絕。
為什麼,想要被平等對待這麼困難?
我做錯了什麼嗎?只是因為我比較胖?
還是因為我不夠漂亮?
還是……我根本沒有資格?
但每當這種想法浮現,我總會想到:
當我丟鉛球時努力的成果,上台領獎時被認可的感動
當我在繪圖比賽被大家稱讚仰慕的心情
我告訴自己——
「不!你很好,很聰明,很善良。你的內心是美好的。有時現實或許不如意,但還是要抱持希望,會有人理解你的。」
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想法,不斷在腦海中掙扎。我想,每個人都是如此。當「想要的」與「得到的」不同時,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無法理解事情為何變成這樣。然而,這些疑問往往沒有答案。因為身處群體之中,除了自己,我們無法掌控其他人的想法,甚至,別人口中的「答案」也未必正確。
有時候只是在錯的地方,我們的光芒無法綻放。
我還是抱持著希望
儘管在社會群體中無法獲取關懷與尊重,但至少家人應該可以吧?畢竟,他們應該是無條件站在你這邊、陪伴你度過困難、永遠愛著你的人。
以上,是我對家庭的幻想。
事實上,母親永遠忙於工作,而姊姊則一直欺負我。這個家,從來不是小巧而溫暖的,但至少,它讓我成長。
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被偏心對待是必然的——只是,那份偏愛從不屬於我。
記得有一次,田徑訓練時,我在跳箱時踩空,脛骨的一小塊肉直接被磨掉,當下痛得要命。但我沒有張揚,而是繼續訓練。
回家後,我告訴媽媽自己受傷了。然而,她沒有展露出絲毫擔憂,也沒有幫我擦藥。當天,姊姊恰巧頭痛,媽媽立即表現出緊張的神情,連忙關心她。
看著這一幕,我只是坐在電視前,小聲地說了句——
「我也受傷了呀……」
還有一次,我們在床上搶東西,姊姊二話不說便把棉被蓋到我頭上,用力踹我。我媽應該有制止她,但她從未責怪過她,總是縱容她霸道的個性。
姊姊的社交能力比我強,在學校擁有不錯的地位。甚至,她曾對我說——
「在外面不要說你是我妹。」
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否不那麼重要
我羨慕,也嫉妒。為什麼這麼討人厭的姊姊,能夠輕易獲得我努力也得不到的東西?
關愛、仰慕、朋友、資源……
好羨慕其他小孩有家長接送,好羨慕他們可以一家人出遊,好羨慕可以跟家人感情那好
還在學ㄅㄆㄇ的我知道,再怎麼羨慕期待,有些事是不能勉強的。
長久的日子裡,我變得逆來順受,不抱怨、不期待,永遠抱持最壞的打算。
說得好像經歷了什麼苦難似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日常」,的確影響了我的個性,以及我對待事物的看法。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我仍然相信愛,並渴望愛與被愛。
如果事情不如預期,那也沒關係。但如果可以美好,那就太幸運了。
這算是樂觀嗎?
或許吧。
渴望被愛的心,沒有消逝,甚至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更加強烈。
未完待續
第一次心血來潮打了這篇小文章
還未完成,但我會把他寫完的
如果你有看完謝謝你~
如果有讓你感受到我寫文章時的心境
那就太好了~
謝謝閱讀完的你,如果你喜歡可以支持我 給我更多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