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小記:華人社會的左翼可做什麼?
這本書是紀念林孝信(1944至2015)而出版的。內容以與林孝信的訪談為主。林孝信可算是不依附於任何政權的台灣左翼。讀這本書除了可認識主角的一生,也可充實對七十年代保釣運動和海外台灣反對運動的認識。正如書的副題所暗示,林孝信精於實踐。但他不是沒有理論根底。他實踐顯然是由他的理論所指導的。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則是:「左翼一定要根據全球視建立一個大策略或大戰略,知道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什麼、什麼事情不能做,因為做了沒用、浪費力氣,而且還會增加挫折感。」(301頁)
那麼,如果我自問想法和林孝信有不少相近之處,此時此刻又可以做什麼?
林孝信的政治啟蒙是七十年代北美華人留學生的保釣運動。而當年激起他熱情參與的,是很樸素的愛國情懷,即不想自己國家被強權欺凌。國民黨打壓保釣運動,不但令林孝信的護照無法續期,也促使保釣運動分裂。後來林孝信在思想上逐漸左傾,但沒有像部分保釣人物那樣仰慕大陸的紅色中國。滯美期間,他為台灣的反對運動默默工作。後來他可以回到台灣,繼續以超越統獨的立場為台灣社會的進步努力。
台獨似乎難免親美親日;左統/紅統要認同北京。林孝信所走的卻是所謂的「第三條道路」。這條道路既有左派對被壓迫者的關懷,而且不依附於任何一個政權。而促使他走這條路的,是他理念中有一股頗強的第三世界主義信念。
記憶所及,書中的各篇文章沒有出現過「第三世界主義」這組詞。但林孝信無疑對第三世界的發展是極度關懷的。他追求的是能抗衡「東方主義」的「第三世界啟蒙運動」。對林孝信來說,台灣民主化的意義也在於為它是「新世紀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的楷模」(324頁)。他續說:「二十一世紀將是建設一個民主、平等與和平的國際秩序底時代,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還在為擺脫往日的封建包袱而奮鬥,其中的重點正是民主改革。就華人社會的層面,兩岸共同歷經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欺負,德先生、賽先生與抗日是當今兩岸分歧中的交集,臺灣的民主化經歷其意義不僅止於寶島臺灣。」
這反映出他由保釣運動過度至左翼運動所一直秉持的反強權和反壓迫精神。但這個第三世界的啟蒙運動,又或者建立民主、平等與和平的國際秩序關係的這目標,可以怎樣達成?林孝信似乎對中國崛起抱有期待:
中國大陸近年來伴隨著各方面的崛起,在國際情勢的布局上,它不與西方帝國主義硬幹,它有一個全部的布局,即「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如果能夠成功,相當程度可以激起第三世界新興國家的自信心,這樣對於克服東方主義的意識型態,就會有相當的助益。如果這條路走得出來的話,中國不會孤立於世界,而會領導第三世界國家、新興國家、金磚四國、有效地抗衡美國的霸權。(302頁)
以上這段話是林孝信於太陽花運動之後說的。當時台灣的反中氣氛,還未有如2019年中起那麼一面倒。而北京與華盛頓間的關係,也遠不如今天緊張。我無法判斷假如林孝信還在世,他在2020年的時空會有怎樣的想法。但對於大陸、台灣、港澳的反(美)帝左翼來說,大概都會認同林孝信那追求國際秩序民主平等的願景。然而,中國大陸之崛起和一帶一路,是否就是達成願景的助力?抗衡美國的霸權,是否必然代表能夠建立更「民主、平等與和平的國際秩序關係」?
我當然沒有資格自比林孝信。但讀到他由保釣的反霸權愛國主義走上左翼政治的思想改變,我是頗有共鳴感的。而近年來令我困惑的是,昔日的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當然是有強烈的反壓迫色彩。但正如錢永祥所言,今天中國的愛國主義已再非弱國的愛國主義,而是強國的愛國主義。既然如此,中國大陸是否真的有條件去領導第三世界去建立民主的世界秩序?如果答案是「否」,那麼華人社會中左翼要做的,是否就要去抗衡這套強國的愛國主義呢?而當下對抗強國的愛國主義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過去年多香港的鬥爭。而這場鬥爭中不少的參與者,是不介意以至是期望著西方可為他們出頭對付北京的。換句話說,全面支持香港鬥爭的主流,也可能是在協助鞏固美國霸權。
那麼,此時此際華人社會的左翼還有什麼可以做?林孝信數十年來不依附於政權的實踐,會否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王智明(編)《從科學月刊、保釣到左翼運動:林孝信的實踐之路》,新北市:聯經,2019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