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代表擁有權,但你可能不需要
買還租?
最近剛滿 30 歲,開始跟朋友討論到要不要在台北買房子。我們都認為擁有房子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隨時在牆上鑽洞,而不用事先向房東報備(咦?)
沒錯,結論就是這麼爛 😂
我們發現就「居住」的需求來看,沒有什麼重要的「功能」是租房子無法滿足。甚至會覺得租房子不僅可以隨時搬家,換個新環境,而且還不用揹負龐大房貸而妥協冒(辭)險(職)的勇氣。
買房子我們或許還會受到「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影響,覺得結婚、成家之後,總是要有一個自己的窩。但在數位世界裡,擁有某項東西的概念早已過時。
買 CD、租音樂
以前要買 CD 才能聽音樂,但現在大家都是向 Spotify 租音樂來聽。以前要先買機車才能載人兜風,但現在打開手機向 GoShare 租車就好。
換句話說,過去人們得先持有才能使用。但現在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租」來用就行了,不必事先持有。數位世界讓人們租用變得容易,好像什麼東西都可以靠 SaaS、共享就行,不用凡事親力親為。
除非,買比租更划算。
擁有的價值
買房子可以在牆上打洞,買車可以改裝外觀,買 CD 可以展示自己的熱愛。租用的最大限制在於它只能滿足多數人的多數需求,而不是所有人的全部需求。
如果你不在牆上打洞,就得額外絞盡腦汁、花費大量成本才能達到特定目的,那你還是買房子比較划算。如果你覺得騎著外觀寫著 GoShare 的車無法展示出你的個性,那你還是買車比較直接。CD 也是如此。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只是個「普通人」的話,例如能接受無痕掛勾取代打洞、騎著 GoShare 機車也沒關係、聽音樂只是想放鬆心情,那麼我們大概就不需要擁有這些東西。
但又有誰在各方各面都是「平均值」呢?每個人會有自己獨特的喜好或堅持,卻未必能完全被滿足。這就是「租」的極限,人們得擁有它才行。
再換個角度看會發現「擁有權」不僅進可攻(展示個人特色),還能退可守(對抗大鯨魚)。
小蝦米的武器
你或許曾經聽過 Vitalik Buterin 在《魔獸世界》角色技能被強制削弱,憤而創辦以太坊的故事。或是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在批評習近平之後,不僅被開除黨籍就連銀行帳戶也被政府凍結的新聞。就連我的家鄉台南,最近也發生鐵路東移的迫遷爭議。
《魔獸世界》、中共政府、台南市政府肯定都有他們的整體考量,因此得犧牲 Vitalik Buterin、蔡霞和迫遷戶多年累積下來的成果或資產。但這些人原本以為角色、財產和房子是自己的,現在卻沒有說「不」的權力。這就是問題所在。
去中心化(擁有權)有助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但大概還是難以避免像台南市政府的強拆。
兩者並存
雖然自己在寫區塊勢,但我不認為人們的所有東西都應該要去中心化。多數時候我們只要使用(中心化)就好,而只有少數的情況我們才要擁有(去中心化)它。
未來應該會是兩者並存,而且去中心化大概不會「顛覆」既有的中心化運作,彼此互補才是兼顧效率和正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