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 - 不知道打哪來,卻遍地開花
大家有想過買一杯咖啡時,我們的大腦在想些什麼嗎?
1.口感? 2.價錢? 3.評價?
4.品牌? 5.地址? 6.速度?
作為顧客,我們究竟會選擇公司旁的傳統咖啡館、星巴克,還是所謂的瑞幸咖啡?
我們先從三者的利潤圖來看,三者間的差異: 傳統咖啡基本上就被房租、人事、原物料、營運佔去了百分之90左右,所以只剩下百分之10左右的利潤。
星巴克則是原物料相對占比少百分之15左右,而門店、裝修、營運卻可以佔百分之50以上,而基本利潤會在百分之18左右。
瑞幸咖啡則比較難以估算,但是他們在原物料成本佔比是高於星巴克,門店裝潢營運費用也是非常低的,可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是補貼費用,前期為了擴張所以大量補貼,這也是造成很難評估單杯成本分布的原因。
所以通過上述可以得出這一條結論:選址決定了一家咖啡店的成敗
那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真咖啡店開在自己家裡,然而,換來的結果很可能是:門可羅雀,無人問津。
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在哪?其實就是憑藉多年的全球品牌聲譽帶來的議價能力。
第一房租肯定可以便宜(商場會優先招商),第二大量採購(原物料肯定也相對便宜)
而有些人會說賣東西要專一,好吃就會有人來買,但是其實更多的現實是,當你品類單一,顧客群又非常固定而有限,也沒有品牌影響力,一旦生意不好,就很容易先被市場淘汰。
而價格才真正是最影響消費者的關鍵因素,瑞幸可能是咖啡界的小米和拼多多,在大陸星巴克把一杯現磨咖啡的均價定在了30元+。而大陸大多數普通白領,每天平均收入也不過200-300元,這讓很多人對星巴克只是聽過,根本沒有進去過(至少我大學也是碰到這一種情況,只能喝小7的咖啡....)星巴克的價格定位是:“多數人承擔得起的奢侈品”,但本質上在大眾眼裡,它還是屬於一種奢侈品。
而瑞幸要將這杯奢侈品,回歸大眾。所以一開始就從價格切入,對一杯咖啡的成本結構和效率進行重新定義。他們的口號就是做一杯大眾咖啡,平價咖啡、好的咖啡,其實不貴。
而瑞幸的行銷模式就是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將一杯咖啡到手價格,變成15塊,近乎低於星巴克一半;以一種低價和性價比橫空出世,甚至比他們更狠。這像極了當年初出茅廬的小米和拼多多。
下一篇會說明一下自身體驗感想,最後會舉出另一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反向操作~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