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_過載

Jay
·
(修改过)
·
IPFS
·
聲音過去,破壞卻留了下來。

回頭想想,我寫了最多東西的時間反而是求學時期,
或許是青春期迫切地需要關注,想透過這種隱晦的方式找到點認同,
又或許是那段時間,自剖是我唯一認識的工具。
.
在網路上留下文字一直相當令我恐懼,
暴露.審視.比較心態.痕跡...這一切都令人感到不適。
這也導致了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再留下任何足跡。
.
真的很感謝那些願意鼓起勇氣留下點什麼的人,
無疑都激起了點什麼,才有了其他人的後續。
.
我想,試著隨興一點,想到就寫,
比起精雕細琢的偽日常,這更有溫度,也更沒有負擔。
.
題外話,我23歲了。
更有實際意義的數字是:中輟之後過了三年。
這三年遇到了我愛的環境、貓、人,
踩了一些坑,成長了一些,活了下來。
相較於繭居時,簡直不敢想像。
.
拉回來現在,我想聊聊發生在我身上的資訊過載。
.
過量的資訊帶來的焦慮一直是我有意識並放在身上的狀態。
會說是「狀態」,正因「焦慮」本身一般,它不是問題,也不該是問題。
只有問題才需要被解決。
.
說到這,倒也不是想大肆論述「資訊焦慮」(與其他被發明出來的名詞)是什麼,
僅僅是再一次意識到,資訊構建的理性無法壓抑感受帶來的衝擊,
擴張的世界觀也意味著它成了逃不過的副產物。
.
長久以來,我的生活都與網路綁在一起,8成以上的時間都圍繞著電子設備早已成了日常。
倒也不是沒有試著平衡。運動、家務、第二大腦、冥想、閱讀、繪畫、音樂,
然後是狀態上的適應、低俗化、規制。他們僅僅是反覆地發生、沉寂,然後循環。
還好,還有個貓主子從來不分時機、毫無邏輯,強行打斷你正在經歷的一切。
.
人腦對於信息的處理能力其實相當強,會製造混亂的,永遠是不經意的間隙與意外。
隨著商業發展而無孔不入的專注力掠奪、渙散的瞬間、因應著日常不得不面對的情境。
我試著分析,也理解因果,但終究無法掌控。
如果對此有意識都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壞,我無法想像毫無規制的日常多麼危險。
這或許是現代情境對於高敏感的另一種再擠壓吧。
.
我無法容忍自己有盲目的信仰,但也偶爾好奇人的一種樣態,
無論那是足夠堅定、超然、抑或是純粹的盲目帶來的筆直的生活軌跡,它都是恆定的。
也或許,僅僅是自己走得還不夠遠,答案還沒浮現。
.
適應變化、追求恆定,我想它們都沒有錯,不需要指責一段時空內的一種選擇。
人都是即興的。
.
信息過了,擾動還會在音箱留下。
適當地放過自己,回到實然,發現人還是渺小的那一個人,這就夠了。


(今天的文筆有點要亂不亂的感覺,編完反而有點彆扭感。如果能再亂一點,亂到像無意識繪畫那樣亂,就是最好的狀態了吧。希望能回到像口白那樣自然。閱讀與再編輯,正如學會說話前那樣,都是後續的事罷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