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

狂徒
·
·
IPFS
·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很愛抽菸也很愛喝酒,他身體很健康,活到了91歲。所以,抽菸和喝酒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增長壽命。這個結論對嗎? 前台灣首富王永慶學歷是小學畢業,他後來創立了台塑王國。所以,不要讀國中可以讓我們變的很有錢。這個結論對嗎? 國王問他的子民,有誰是小偷,結果沒有人舉手。所以,那一個國家沒有小偷。這個結論對嗎? 捷運剛開走,記者問月台上所有的乘客有沒有趕上,每個人都說沒有。所以, 所有乘客都來不及搭上捷運。這個結論對嗎?

倖存者偏差,意思是統計上有時候會無意間排除掉一些樣本,導致最後得出的結論失真。第一個例子,很多酗酒抽菸的人都活不到這個歲數,自然沒辦法說出自己的經歷,邱吉爾只是少數個案。第二個例子,有非常多的成功企業家擁有高學歷,而王永慶只有一個,不能代表所有人。第三個例子,很可能是沒有人願意在大庭廣眾下承認,所以真的小偷也不會舉手,這樣的統計沒意義。第四個例子,所有趕上車的人都離開了,沒有人能回答記者,所以記者收到的回答不能代表什麼。

以上這些例子很荒謬,我們一看就知道怪怪的,可是倖存者偏差常常出現在金融領域,而讓許多投資者不小心中招。例如,我聽說隔壁鄰居、遠房親戚、同學、同梯、同事…都用股票賺大錢,有人買車有人換房子,所以我也應該會大賺,很想投入股市撈一筆。這種思想很危險,因為我聽到的所有資訊,很可能已經被自然篩選過了。那些沒賺很多的、虧大的,不會跑來跟我說,但不說不代表這些人不存在。同樣的,電視上只會讚美那些成功的、獲利豐厚的投資者,而跟他用一樣方法卻失敗的人,不會有露面自白的機會。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去效仿那些被錦上添花的事蹟,很可能只是白忙一場。


成王敗寇,死人不會說話。那些商業雜誌,有多少會拜訪失敗的企業家? 有多少失敗者願意受訪? 應該很少。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光鮮亮麗的例子。如果因此誤以為成功很容易複製、因此覺得自己找到某個必勝模式,那就是陷入倖存者偏差的陷阱。事實上,很多被採訪過後的人,一年後就一敗塗地,但出版社很可能不會再次提起他們的名字了。

想要避免這種偏差,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統計時盡量客觀,排除掉不必要的限制。例如有人發現只要投資一個企業20年,幾乎穩賺不賠,然而不是每個公司都能持續20年營運。所以應該在統計時,就把所有樣本都算進去,然後再統計實際符合條件的公司,這樣一來的結果可能會令人失望,但卻比較接近真實狀況。我們寧願知道醜陋的事實,也不要被美麗的誤會所騙。

網路上有一堆翻倍文章,有一堆人在出書教民眾抓飆股、漲停板,這些標題只是吸引眼球而已。有誰不希望自己的股票大漲? 問題是那些失敗的人怎麼會出書教人呢? 許多自稱老師的人,推薦的一堆股票都慘不忍賭,只有少數幾個剛好有漲,他們就開始說自己預測的多準,許多學生也佩服這種鐵口直斷。 很多從08年股災低點進場的人,怎麼買怎麼賺,那是因為這幾年市場一路上漲,可是也就是這種背景下,最多作者出書,各種花式交易法、賺錢術、暴富絕招…層出不窮。投資人要是忽略掉那些沒有倖存的案例,天真的信了這一套說法,那代價很可能就是含冤虧損。讀者還不確定會不會賺錢,但作者的版稅卻已經收到了。


所以,別再羨慕誰怎麼賺大錢了。如果真的想要複製別人的方法,那就大膽的套用到更多市場上,用更長的時間來測試看看。結果往往會不好看,但至少這是赤裸冰冷的事實。與其花時間妄想重現少數的、被篩選過的奇蹟,不如多看看那些失敗的案例。別人是怎麼破產的、別人是讓資金鏈斷裂的、別人是用了什麼方法而虧損的、別人是怎麼因為相信書上內容而慘敗的…這些失敗的案例很可能不振奮人心,但可以變成我們的警惕。

想要避免倖存者偏差,就應該在統計上小心採集樣本,不要被一些隱形條件限制。如果能跨過這個陷阱,我們的投資心態會更客觀,投資也更容易成功。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狂徒我喜歡研究和挑戰艱澀的學科,也喜歡用易懂的人話分享知識。 http://madx.ctcin.bio 歡迎各位批評指教,互相切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槓桿ETF背後的紛爭和學問

報酬和波動的關係

於是,我寫了一本《穩定致富》